管制限制人身自由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20:51:30 333 人看过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管制后对人身自由是有限制的,禁止当事人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管制是怎么执行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管制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具体来说,就是县或县级市的公安局以及大中城市所辖区、县的公安分局。

在司法实践中,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可以指派所属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是公安特派员以及有关单位的保卫组织,依靠治安保卫委员会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向管制犯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实,管制的起始日期,同时宣布管制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必须遵守刑法的规定。根据刑法第34条,这些规定包括: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6: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身自由相关文章
  • 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包括有
    一、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有:1.约束措施: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约束到酒醒。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2.留置盘查: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符合法定情形时,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留置至四十八小时,进行继续盘问。3.强行驱散: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危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扣留;第15条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第17条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经批准对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可以实行现场管制,人民警察可以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二、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包括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包括有:1.限制人身自由
    2023-06-06
    315人看过
  • 处罚的限制人身自由设定
    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由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均不可以。若非法律设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直接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等等。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什么行使公安机关。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另行作出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023-07-04
    433人看过
  • 未被解除人身自由限制限制涉案人员结婚
    对于已经投入劳动改造的囚犯和被判缓刑的有关人员,在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间能否结婚的问题,现行的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综合我国刑事民事法律原则精神,上述人员的婚姻一定与普通人不同,有限制。婚姻是与人身自由有关的行为,法律不允许婚姻登记由他人代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投入劳动改造,失去人身自由的囚犯不能结婚。其中包括病保外就医的囚犯。但是,缓期执行的相关人员的规定不同,缓期执行期间,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没有完全丧失,处于受到限制的状态,可以亲自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手续,因此这样的人的婚姻申请没有受到限制,但是缓期执行的相关人员的婚姻登记应该持有当地公安机关发行的书面资料,证明当事人的表现状况和公安机关的意见。被假释的公民有人身自由限制吗被假释的公民会被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就要撤销假释,收监执行。人身自由方面,被宣告
    2023-08-05
    483人看过
  • 管制是否能够剥夺人身自由?
    管制限制人身自由吗: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管制后对人身自由是有限制的,禁止当事人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管制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具体来说,就是县或县级市的公安局以及大中城市所辖区、县的公安分局。在司法实践中,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可以指派所属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是公安特派员以及有关单位的保卫组织,依靠治安保卫委员会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向管制犯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实,管制的起始日期,同时宣布管制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必须遵守刑法的规定。管制犯违反禁止令由谁处罚由公安机关处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法律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中
    2023-07-05
    454人看过
  • 债权人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合法吗
    不合法。从法律层面上说,债权人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是不合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违法侵权行为,导致严重结果后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债权人最好还是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很可能会出现债权人明明是受害人,但是限制债务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后就变成加害人。债务关系是民事责任关系,债权人不权主张债权,但主张债权的手段、方式、途径必须依法合法。公民的人权利是不受侵犯的,限制公民(即使债权人)的人身自由是违法侵权行为,严重者会追究刑事责任。债权人限制债务人人生自由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按《刑法》238条规定,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在讨债过程中强行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的情况时有发生,《刑法》238明确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此罪。
    2023-05-08
    306人看过
  •  传唤证可以用来限制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传唤违法或犯罪嫌疑人到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如果传唤到案后,经调查违法或者犯罪事实确凿的,嫌疑人会被拘留。如果经调查没有违法或者犯罪事实,或者证据明显不足的,则公安机关必须立即放人。公安机关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传唤违法或犯罪嫌疑人到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如果传唤到案后,经调查违法或者犯罪事实确凿的,嫌疑人会被拘留。如果经调查没有违法或者犯罪事实,或者证据明显不足的,则公安机关必须立即放人。 传 唤 证 的 拘 留 规 定传唤证是一种常见的执法证件,用于传唤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接受调查。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执法机关滥用传唤证,导致公民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传唤证的拘留规定应该遵循严格依法的原则,不能滥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需要遵守下列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只
    2023-09-04
    445人看过
  • 限制记者人身自由干扰采访
    3月14日下午6时至7时10分,在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发生了一起清徐县公安干警粗暴阻挠、干扰新华社记者正常采访,非法限制记者人身自由的事件,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3月14日16:30新华社记者一行三人受上级委派,到清徐县王答乡同戈站村采访该村越级上访的事情,受到当地乡镇干部的盘问,记者即向他们亮明身份。当记者驱车从同戈站村前往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代家堡村时,几辆当地的汽车跟踪尾随。记者到达代家堡村后,在一村民家中进行采访。清徐县公安局执法大队任大海开着一辆警车,带了4、5名警察跟踪来到该村民家中。任大海等人砸开村民大门,闯入大院,要求记者再次出示证件,记者向他们再次出示了记者证,并说明来意。未着警号标志的任大海厉声呵斥,你们全都跟我走,到派出所接受询问调查。记者据理力争,要求任大海等人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任大海说:你别管为啥,跟我走。这是我们领导的指令。记者出示新华社记者证件之
    2023-06-08
    461人看过
  • 限制人身自由必须法律发话
    《行政处罚法》、《立法法》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的规定。然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仍被作为拘留、遣送、收容教养的依据予以适用。现实逼迫我们再次重申:早在1996年,《行政处罚法》就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而后来的《立法法》则进一步规定,对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这些立法都体现了我国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一般认为,法律授权行政机关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都是为了维护行政秩序。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情形通常是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实施处罚就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或者不足以恢复原有的社会秩序的情形。但是,实践中,执法机关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没有给予足够的
    2023-06-08
    484人看过
  • 怎样处罚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一、打人打了算犯法吗?要看打伤的程度,轻微伤,治安拘留罚款,轻伤以上,那就不仅是犯法,而是犯罪了。《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2023-03-02
    468人看过
  • 什么是夫妻间限制人身自由
    一、什么是夫妻间限制人身自由1、夫妻间限制人身自由,指的是对夫妻人身自由权即已婚夫妇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交往从事社会职业的权利作出限制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夫妻间不得限制人身自由。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限制或者干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二、夫妻人身自由权的含义及意义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们正常生产、劳动、学习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夫妻人身自由权是指已婚夫妇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交往从事社会职业的权利。的夫妻人身自由权并不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全部内容,而是与夫妻关系有关的人
    2023-06-12
    259人看过
  •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如何定罪?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立案标准:具有殴打、侮辱情节或者时间连续超过24小时以上。非法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用各种各样方法、手段等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情节较轻者,不会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方面有个人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的约束,不受国家机关或者警察局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罪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认定非法拘禁罪时,在客观方面拘禁行为必须具有强制性,即指违背他人意志,强行使他人处于被管束之中。主要表现为使用足以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如实施绑架、关押、禁闭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
    2023-08-06
    74人看过
  • 拆迁前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
    强制拆迁过程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大多出现在拆迁方违法强拆中,比如有不让拍照录像、围追堵截、限制活动范围、监禁监视,让拆迁户不能够找第三方机构来帮助自己维权等等,都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如果被拆迁人在强制拆迁时被限制人身自由,在保障自身安全情况下尽量保留证据,通过法律维权。限制人身自由的由来有哪些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有:对嫌疑人的盘问、留置盘
    2023-08-13
    473人看过
  • 被假释的公民有人身自由限制吗
    被假释的公民会被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就要撤销假释,收监执行。人身自由方面,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监督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另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不能再犯新罪,也不能还存在没被发现的漏罪,否则撤销假释,数罪并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假释的对象条件 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适用假释的对象条件中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即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
    2023-03-04
    322人看过
  • 醉驾拘役缓刑有限制人身自由吗?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管理。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就是说,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
    2023-04-06
    227人看过
换一批
#公民基本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 1、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 更多>

    #人身自由
    相关咨询
    • 被别人限制了人身自由,限制人身自由判多久呢?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5
      限制人身自由既可以是非法的(非法拘禁),也可以是合法的(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等),但肯定是具有强制性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 1,不顾及他人意志,强行使他人处于被管束之中2,使用强制性手段,如实施捆绑、关押、禁闭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留置盘问 2、行政传唤 3、管束或约束身体 4、扣留 5、强制隔离戒毒 6、收容教育 7、强制收治、医学留观与强制隔
    • 人身自由的限制报警有用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30
      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对方可以构成非法拘禁罪,该案件属于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会立案处理的
    • 监视居住的限制人身自由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12
      对于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限制人身自由的程度体现在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五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
    • 限制人身自由违反了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29
      限制人身自由违反,建议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否则严重会承担刑事责任。建议和搜集证据诉讼维权。诉讼需要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一年以上的法院,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时效: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疫情期间人身自由可以限制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12
      疫情期间,公民都有义务应当遵守国家及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隔离管制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有关部门可限制人身自由,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省级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进行封锁,进行交通管制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