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2 10:26:35 103 人看过

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包括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不会构成刑事犯罪行为,但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则会被依法追究侵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一、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

散布网络谣言的3种法律责任为:散布谣言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首先侵害了他人名誉权,应该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严重的承担法律责任;该行为违法治安管理会受到行政处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构成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网上散布谣言可追究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

1.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三、对诽谤造谣如何处理

对诽谤造谣的处理是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n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5: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参与散布谣言犯法吗?
    传播谣言是犯法的,一般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诽谤罪的,则可由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平白无故辱骂别人怎么处理平白无故辱骂别人怎么处理向法院起诉对方侵权或者报警。平白无故辱骂别人若是一般辱骂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构成民事侵权责任,应按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手段恶劣、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多次实施侮辱行为等,才构成侮辱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言语攻击法律如何制裁言语攻击法律的制裁: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
    2023-03-07
    174人看过
  • 网络散布谣言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网络散布谣言罪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
    2023-04-28
    150人看过
  • 微信群里散布疫情谣言,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散布谣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或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行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律师补充: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战“疫”当前,希望广大市民群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主动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
    2023-05-06
    94人看过
  •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造谣、传谣可能面临三重法律责任。第一是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一些网络个人事件谣言的受害者可以据此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民事责任。第二是行政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规定,如果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第三是刑事责任。涉及网络谣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很多,实务多发的罪名主要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男人出轨法律怎么处理男人出轨双方当事人认真沟通,有过错的一方理应承认其错误,并向另一方进行赔礼道歉,如果可以原谅的那么就继续婚姻;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确认离婚的话,那么就
    2023-07-03
    317人看过
  •  微博散布谣言的法律要求是什么?
    在微博上散布谣言的条件是至少被点击或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如果牵涉到名誉侵权,则属于民事纠纷。针对微博被造谣的取证,可以从以下情况处理:1、收集能证明行为人有造谣行为的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2、走访群众,获取能证明行为人有诽谤行为的证人证言;3、收集行为人实施诽谤行为时所留下的录音、录像或微信、聊天记录。微博上散布谣言的条件如下:1.谣言内容至少被点击或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2.如果牵涉到名誉侵权,则属于民事纠纷。在微博被造谣的取证,可以从下列情况处理:1、收集能证明行为人有造谣行为的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2、走访群众,获取能证明行为人有诽谤行为的证人证言;3、收集行为人实施诽谤行为时所留下的录音、录像或微信、聊天记录。 微 博 侵 权 诉 讼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微博侵权诉讼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微博用户需侵犯他人的名誉
    2023-09-10
    468人看过
  • 法律层面上解析的网络谣言种类
    一、法律层面上解析的网络谣言种类法律层面上解析的网络谣言种类:1.网络政治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就属于这一类。2.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引发“抢盐风波”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群众逃亡并导致4人遇难的响水县“爆炸谣言”等都属于这类谣言。3.网络恐怖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针刺’闹到重庆”等属于这类谣言。4.网络犯罪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
    2023-10-13
    173人看过
  • 为提升网络人气一男子散布谣言被拘
    为提高网络关注度,26岁的张某将新疆XX火车站开展反恐演练的照片发到网上,并编造出暴徒冲击XX火车站的谣言,在网络上造成不良影响。近日,XX铁路警方已依法对散布谣言的张某予以行政拘留。9月5日,在QQ群里,有网友转发了一则从微博上发布的消息,说:暴徒冲击XX火车站,投掷汽油瓶,砍伤值班警察!刚刚发生的事情!中秋佳节请注意行车安全同时还配发了3张照片。这则关于暴徒冲击XX火车站的消息发布后,在腾讯微博、QQ群、微信圈等多处被网友大量转发,网络上引起关注。XX铁路警方查实,9月5日,XX火车站派出所在XX火车站开展反恐演练,在一旁观看的兵团第七师人张某,为提高网络关注度并达到向朋友炫耀的目的,其手机拍摄照片并附相关文字后在陌陌群内发布。张某这一行为在当地一定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XX铁路警方已依法对散布谣言的张某予以行政拘留。对此,警方提醒广大网友、市民不要听信谣言,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并郑重
    2023-06-06
    451人看过
  • 什么是散布谣言罪
    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具体处罚如下:1、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2、如果散布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下:1、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的行为;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4、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5、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综上所述,谣言是虚假的言论,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
    2023-03-07
    77人看过
  • 网络谣言制造的责任是什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网络上制造、传播谣言的,应当视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的;(三)威胁放火、爆炸或者投掷危险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罪行,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在被告知后处理。第一款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会告知人民法院,但举证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29
    2023-05-31
    69人看过
  • "会因网络散布谣言而被贴上犯罪标签吗?"
    原则上并不会,但并不排除特殊职位要求。、公务员满足以下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兄弟有案底会影响哪些人不会对兄妹造成影响。会对子女有影响,影响三代。父母有刑事犯罪、被法院判过刑才是能影响子女升学工作的案底。如果有案底,在考大学如果报考的是需要进行政审的学校,爸妈有案底是有影响的,但如果是升初中、高中不会有影响。就业在公务员、当兵方面有影响,政审会不合格,其他行业没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
    2023-07-16
    437人看过
  • 散播谣言负什么责任?
    随便散播谣言首先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如果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人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则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上散播谣言会构成犯罪吗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根据刑法追究责任(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为此,网上散播谣言不管多少点击率都是违法,如发现可以直接报警的根据造成的后果进行处罚,如果导致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
    2023-08-15
    291人看过
  • 疫情散播网络谣言,应承担何种后果?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律师补充:对于随
    2023-05-06
    478人看过
  • 网上散布谣言男子被拘5天
    近日,普定县一网民因在网上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天。9月12日,该县公安机关在城关镇新街村殡葬执法中遭遇群众暴力抗法,事情发生后,网民龚某在未了解事件真相的情况下,通过社交软件陌陌转载并故意歪曲事实,发布不实消息。信息发布后,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事后,公安机关迅速组织警力进行深入调查核实,虚假信息发布者龚某逐渐进入警方视线。经认定,龚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依法对他进行了行政拘留5天。面对处罚,龚某后悔不已。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利用互联网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具有社会危害性,公安机关对此将依法查处。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2023-04-24
    443人看过
  • 散布谣言的处罚是什么
    一、散布谣言的处罚是什么1、散布他人谣言,情节严重,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应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侮辱罪与诽谤罪有什么区别侮辱罪与诽谤罪区别如下:1、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不要求是虚假事实;2、诽谤罪的方式为口头或者文字,侮辱罪的方法是暴力或者其他方法;3、诽谤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散布谣
    2023-08-08
    44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散布谣言罪?散布谣言罪判几年?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03
      1、散布谣言在刑法上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
    • 网络上散布谣言怎么判刑,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28
      有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的,法院会对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网络谣言到底犯哪种刑事责任?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06
      如果在网络上传播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网上散布谣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有没有法律规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17
      行为人在网上散布谣言,造成恐慌,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根据以下规定处以刑事处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网上散布谣言怎么举报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1
      应当向公安机关及网络运营商进行举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