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合法用人单位不交社会保险,违反了社会保险法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同时也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主张自已的法定权益,也可以向税务机关负责社会保险征收的部门投诉。
一、上班需要签劳动合同吗
是必须的。《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来说存在很多的法律隐患和风险:未签订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二、公司欠薪不给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去单位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公司无故拖欠员工工资,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员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需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三、工伤鉴定以前单位不发工资怎么办
工伤鉴定以前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劳动部门开通了多条渠道帮助劳动者维权。被侵害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或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用人单位如何买保险给员工
285人看过
-
如何避免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的情况?
242人看过
-
给员工交社保在哪个单位投诉
399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找谁投诉?
498人看过
-
如何举报、投诉用工单位
471人看过
-
不交社保怎么向单位投诉
190人看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
用人单位不缴纳生育险该如何投诉?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0根据《武汉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参加生育保险而未参加的,或者未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职工在此期间应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支付。
-
如何向单位投诉职工不能给其交社保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81、用人单位未交社保,直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就可以的。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
-
生育保险基金如何支付单位?如何给单位交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6一、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
-
单位不给交社保,员工也可以找单位投诉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41、用人单位未交社保,直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就可以的。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
-
怎么投诉单位没给交社保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12用人单位未交社保,直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就可以的。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