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协商解决伤害赔偿纠纷?
协商方法不是法定的,但协商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如果协商不成,伤害赔偿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调解解决。
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2、诉讼解决。
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二、故意伤害赔偿协议不公证是否有效?
故意伤害赔偿协议不需要办理公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故意伤害赔偿争议需提供哪些证明?
1、受害人受损害程度的证据材料;
2、要求赔偿医药费、住院费的,要提供医院病历、医院收费凭证;
3、要求赔偿护理费的,应提供医院准许护理的证明及护理费凭证;
4、要求赔偿误工损失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病休证明或法医学鉴定证明,并提供单位的误工证明及受害人每月经济收入情况证明。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证明;
5、要求赔偿交通费的,应提供交通费凭证;
6、要求给付营养费的,应提供医院证明;
7、受害人死亡,其亲属要求赔偿因死亡所支付的丧葬费各类经济损失费或因受害人死亡而生前受抚养的人要求给付必要生活费的,应提供亲属关系的证明,丧葬费凭证及清单,受害人生前抚养情况的证明;
8、受害人伤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的,应提供医院复检伤情的证明。
协商不能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如果对方不愿意协商或者经过双方协商对最终的赔偿标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的,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处理伤害赔偿纠纷。相关的伤害行为已经涉嫌刑事犯罪的,被伤害一方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赔偿标准。
-
解决车祸赔偿协商的纠纷
93人看过
-
协商无法解决车祸赔偿纠纷怎么办
139人看过
-
工伤纠纷双方协商解决怎么做
389人看过
-
如何协商解决安全生产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291人看过
-
解决劳动纠纷工伤怎么赔偿
229人看过
-
解决债务纠纷怎么协商
109人看过
-
工伤赔偿包括哪些? 怎样协商解决工伤赔偿纠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23工伤待遇包括:⑴医疗费,⑵住院伙食补助费,⑶护理费,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月工资×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月份数不等),⑸一次性医疗补助金:重庆职工平均月工资标准×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月份数),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或伤残津贴,⑺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时间(不同伤情时间不同)×劳动者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⑻后续治疗费,⑼残疾辅助器具费,⑽交通费等。 协商赔偿不成,用人单位所
-
怎么解决工伤赔偿协商不成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5协商不成,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
-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的纠纷,怎么解决?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3消费者在与经营者协商之前,必须商量或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新的《三包》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经营者在什么方面损害了自己的权益,退货、换货、修理、赔偿多少等。然后拿着法规和实物,发票去百货公司的负责人,陈述自己的购物和发现质量问题的经过,依法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经过协商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如果谈判失败,可以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
纠纷怎么解决,自行协商解决应注意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6一、遗产继承纠纷怎么解决继承纠纷可分成两类:一类是非侵权纠纷,如继承人仅对遗嘱的效力、遗产的范围和数额、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问题认识不一而产生的纠纷。另一类是侵权纠纷,即发生侵害继承权、受遗赠权的行为。继承纠纷一般有这几种:法定继承纠纷(转继承纠纷、代位继承纠纷)、遗嘱继承纠纷、继承权确认纠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遗赠纠纷、遗赠扶养协议纠纷等。一般来说,发生继承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三种,分别是: 1
-
工伤赔偿纠纷协商不成怎么办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1协商无果,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一、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受伤害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果是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承认,则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二、劳动能力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