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害人是可以报警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立案侦查。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公安机关都可以管辖。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的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针对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以及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公安机关可以管辖。行驶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交通工具始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个人信息泄露去当地的公安机关来进行报案。个人信息遭泄漏后,公民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
2、非法手段的认定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的认定
依修正案,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
-
公民个人信息侵犯罪是否可以被缓刑?
207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法多少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只有口供可以定罪吗?
182人看过
-
侵害个人信息要承担什么刑事责任,可以报警吗
488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会不会构成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都包括什么
429人看过
-
他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骗多少钱可以立案
123人看过
-
公安民警可以随便查个人信息吗
413人看过
报警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而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一般情况下,你所报警的内容只要是法定范围内的应当受理的警情,报警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你必须清楚你所报的事件是否属... 更多>
-
民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怎么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判例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的,适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法定刑。违反国家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从重处罚。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出卖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2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条链接:《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
-
被查的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人民权利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14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民个人信息是指通过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各种信息,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联系方式、地址、账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
-
有个人侵犯我个人隐私可以报警了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7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除非债权人再次书面承诺还款,如重写欠条,或在原欠条上再度签名和写下日期等。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