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交通肇事罪应该如何被判刑
1.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要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要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要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罪有什么条件
交通肇事罪有以下条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过失。
三、交通肇事罪民事诉讼会先提起吗
交通肇事罪民事诉讼不会先提起,交通肇事罪是需要先进行刑事诉讼的,但是这个刑事诉讼中是可以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三条,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第一百零四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百零七条 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缓刑期间犯交通肇事罪,该如何应对?
211人看过
-
逃逸交通肇事罪被判处后如何应对
6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如何判刑 交通事故缓刑吗
238人看过
-
罪犯被判刑后应该如何减刑
38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犯罪有自首情节应该如何处理
32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罪犯如何争取减刑?
62人看过
-
如果交通肇事罪犯供应血液罪,应该被怎么判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13非法采集、供血或制作、供血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特别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应该如何处理??辽宁在线咨询 2023-04-07《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应当妥善保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扣留事故车辆所载货物。对所载货物在核实重量、体积及货物损失后,通知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货物所有人自行处理。无法通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自行处理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
交通肇事犯罪者会被判刑吗,交通肇事犯罪致人死亡刑事责任应该怎么认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
-
交通肇事逃逸判刑是应该如何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20元以下罚款的。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是从重处罚的情节。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
-
交通肇事罪犯缓刑的标准如何判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9(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对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不宜判缓刑。对于主观罪过小、罪过较小的肇事案件,因为他们主观心态是没有预见到会发生事故或已经谨慎注意而注意力度不够,对他们处罚重没有实际意义,结合其他条件,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二)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