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成胁迫行为的条件
(一)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
(二)胁迫人实施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是胁迫人对他人及其亲友(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施加或者将要施加的对其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荣誉、财产等方面的侵害,既包括现实的强制,也包括精神的恐吓。
(三)胁迫不法。包括胁迫手段的不法,如非法绑架,也包括胁迫目的的不法,如以向公安机关举报某人犯罪事实要挟该人与其订立不平等合同。
(四)受胁迫人陷于恐惧,且其恐惧与胁迫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五)受胁迫人基于恐慎而订立合同,且该缔约行为致使其自身利益受损失,显失公平。
二、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构成胁迫需要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指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或者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三、以胁迫手段实施的行为的是否有效力
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通过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对他人思想上施加强制,由此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作出意思表示,其意思表示并没有产生错误,受胁迫人在作出符合胁迫人要求的意思表示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只是这种意思表示的作出并非基于受胁迫人的自由意志。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打欠条胁迫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363人看过
-
胁迫行为是否构成经济犯罪
93人看过
-
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377人看过
-
胁迫的构成成分是什么?
58人看过
-
哪些行为构成被暴力胁迫侮辱妇女罪
465人看过
-
哪些属于胁迫行为
257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构成胁迫婚姻的条件,撤销胁迫婚姻可由谁提出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6一、构成胁迫婚姻的条件依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婚姻撤销的事由是因受到胁迫而结婚。婚姻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的人身权利,也是婚姻法的首要原则。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婚自由要求婚姻当事人双方应当具有结婚的合意,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本人或其亲友因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不得不作出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鉴于其本人并不具有结婚的真实意愿,因而法律赋予其撤销该婚姻关系的
-
胁迫的构成要件,胁迫与欺诈的区别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7一、胁迫的构成要件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以将要发生的物质性损害或者精神性损害为要挟,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迫使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如果该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属于无效合同,否则为可撤销合同。胁迫的构成要件有五个: (1)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它有两个层面,一是使相对人陷于恐惧的故意;二是希望相对人基于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胁迫的故意不包含胁迫人通过胁迫行为使自
-
什么条件才能构成胁迫婚姻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这种行为足以达到让被胁迫者产生恐惧,或直接现实地对被胁迫者进行身体上或精神的伤害。 2、行为人的胁迫行为具有违法性。 3、行为人在主观上需要胁迫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受胁迫人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害,为了达到迫使受胁迫人结婚的目的,希望或放任损害后果的发生。
-
民法的胁迫要件及其构成上海在线咨询 2025-01-191. 胁迫人必须具有胁迫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受胁迫方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并故意实施该行为,同时希望受胁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相符。 2. 胁迫行为必须包括以下要素:一是胁迫者必须实施以将要产生的损害行为或接对对方施加损害的行为;二是必须具备主观上的故意;三是胁迫行为不能有法律依据。如果一方有合法理由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合同中的威胁。例如,一方提出若另一方逾期不履行合同,就提
-
民法典明确了合同胁迫的构成条件河南在线咨询 2025-01-27构成胁迫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胁迫人必须实施威胁或以未来不法损害相恐吓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针对相对人本人,也可以针对他们的亲属或朋友。胁迫的对象不仅包括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等,还包括名誉、荣誉和财产。第二,胁迫人必须具有胁迫的故意,即他们必须有意通过威胁或恐吓行为使相对人产生恐惧,并因此产生一定的意思表示。第三,相对人由于胁迫人的行为作出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即他们的意思表示与胁迫人的威胁行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