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辅警被拖行1600多米牺牲,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15:10:47 484 人看过

一、22岁辅警被拖行1600多米牺牲,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2021年5月11日16时许,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公安局大同派出所辅警赵志在开展路检路查工作时,被一男子驾车冲卡撞倒后,又被肇事车辆拖行1600余米并碾压,身负重伤。鞋子脱落,手机被压得粉碎,但赵志手上却仍然握着警务通。

随后,肇事司机金某才逃离现场,赵志被同事迅速送医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当晚于20时28分光荣牺牲,年仅22岁。

犯罪嫌疑人金某才现已投案自首。经查,金某才因无证驾驶,为逃避检查便驾车冲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即杀人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3)客体是他人的生命。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区别故意杀人的特征。

从上述二罪的犯罪构成看,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二罪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交通肇事罪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又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转化为积极希望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实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实质行为,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办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界定了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范围。司法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介入肇事者本人其他加害行为即交通肇事后单纯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他人撞伤后逃逸,因为过失致被害人死亡,包括行为人肇事后将他人致伤后逃逸,误以为被害人没有受伤或伤势不重而没有生命危险,或者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被害人会被在场的群众或者过往的车辆(如事故发生在闹市区、过往行人和车辆很多的地区)救助。在这类案件中,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交通肇事却仍然逃逸,应当均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处罚。但是如果肇事者致被害人重伤的事故发生在偏僻公路的公路、野外或者是在寒冷的深夜,肇事者明知除了自己以外他人能给予救助的可能性极小,仍然驾车逃逸,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此时肇事者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2、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即二次肇事的情况。此时也分两种情形:

第一,肇事者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后逃逸,并因后一逃逸行为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前交通肇事行为和后肇事行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此种情况下对之按交通肇事罪进行数罪并罚。而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第三个量刑档次,在此刑罚幅度内从重处罚。

第二,肇事者交通肇事后,驾车逃逸,在逃跑途中以驾车撞人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这种情况多由于行为人因交通肇事紧张恐惧巍而失控,为逃避罪责而不顾一切,驾车飞驰撞车撞人,造成多人伤亡。行为人主观上已有过失转化为间接故意,放任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死伤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实际危害了或威胁到了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对后一行为应按刑法第115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则行为人应当对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罪承担刑事责任。

3、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按照《解释》第六条规定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为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和移动受害人的行为引起了其对受害人生命的救助义务,而行为人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救助行为,致使受害人受害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对受害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侵害。因此应当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如果前一肇事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对肇事者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进行数罪并罚。

4、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逃逸过程中介入肇事者的加害行为,如拖着伤者逃逸故意到车轧人,将受害人抛入水中,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对此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进行数罪并罚。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刑法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30日 00: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蓄意谋杀和故意杀人罪有区别吗
    我国并没有谋杀这个罪名,如果有蓄意谋杀的行为一般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蓄意谋杀只是故意杀人罪的一种情形。一、故意杀人罪构成条件有哪些任何人都享有生命权,因此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判处死刑。要构成故意杀人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没有杀人的客观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2、主观上,行为人存在杀人的故意,过失杀人不是故意杀人。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满足故意杀人罪的构成条件,杀人行为不能是正当防卫的情形,因为正当防卫可以作为抗辩事由,抗辩故意杀人罪的成立。二、故意杀人罪会判死吗故意杀人罪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最重罪名之一,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三、间接故
    2023-02-13
    420人看过
  • 悲痛!辅警如何在牺牲后获得赔偿?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人民警察被评为烈士、因公牺牲的,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辅警与单位属于劳动关系,不属于人民警察编制,因此若辅警因公死亡,是按照工伤保险相关规定进行赔偿的。招辅警要求当辅警的主要要求:(1)辅警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应聘时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35周岁;(2)勤务辅警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文职辅警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应当获得岗位需要的专业资质或者专业技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
    2023-07-18
    27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还能当辅警么
    一、交通肇事罪还能当辅警么涉及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记录可能对当事人日后的经济来源以及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个人的犯罪行为将会被纳入个人信用资料档案之中,这无疑将对当事人未来的求职过程造成阻碍。尤其是对于辅警这类警务辅助工作岗位来说,他们通常需要经历严格的背景调查与政治审核过程。倘若某人曾因交通肇事罪名成立而被判刑,那么这无疑将被视为一项犯罪记录,进而对其是否具备担任辅警职务的资格产生负面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二、交通肇事罪可以判管制吗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可以寻求保释。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临诸如管教、拘留抑或有期徒刑等刑罚后果。然而,在成功取得保释后,他们将不再对社会产生
    2024-07-26
    379人看过
  • 被牺牲的“管理”
    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企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从管理到服务,这一词之差,十分引人注目。舆论纷纷盛赞这一变化意义重大:物业管理员变成为“服务员”,物管和业主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似乎业主从此就将告别集体无意识,翻身做主人了。也有人认为,文字改变不算什么,解决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赖于公众法制意识的全面觉醒,更有赖于相关部门对物管从业者的管理和规范。可是,“管理”二字,真的这么不合适宜吗?翻开现代汉词词典,对管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一、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比如,管理财务,管理国家大事;二、保管和料理,比如,管理图书,公园管理处;三、照管并约束,比如,管理罪犯,管理牲口。从这解释中可以看出,管理的对象,更多指向具体的物和抽象的事务,或者动物。当管理对象是人的时候,一般是指罪犯,或者小孩等,指向是因违法而失去部分自由,或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需要照顾的人。一个身心健全、遵纪
    2023-06-10
    24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是故意杀人罪?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就会构成故意杀人罪。一、交通肇事致一死一伤怎么判刑交通肇事致一死一伤时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二、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导致死亡的行为性质这种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被害人没有当场死亡,被告人也明知被害人没有死亡,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
    2023-03-27
    126人看过
  • 交通肇事跟开车故意杀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相同,社会危险性不相同,所以量刑也不相同。交通肇事者并不希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故意杀人者却想要将他人杀害致死。但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评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一、故意犯罪是指什么?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并希望或允许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犯罪。在假想防卫的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对他人的防卫行为是故意的,但这种故意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错误,即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非法侵权的反击,是对社会有益的正当防卫行为,即主观上没有对犯罪故意的认识。因此,假想防卫的故意不能等同于犯罪故意。当然,假想防卫并不都是无罪的。行为人在刑法意义上往往存在主观犯罪过失,一般可以论处过失犯罪。二、关于危险驾驶罪有没有过失犯罪没有。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所以主观是故意,是行为犯,只要有相关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不同于交通肇
    2023-06-29
    157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负主责能定因公牺牲吗
    一、交通事故负主责能定因公牺牲吗不能。《关于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机关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范围的意见》中规定:在上下班途中,非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凡是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事故死亡,不能按因公牺牲处理。二、因公殉职的相关政策对因公牺牲的人员家属的抚恤,按照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执行;而因公殉职的抚恤,则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工伤死亡政策执行,具体是人事部、财政部人薪发[1994]48号《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其中关于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规定如下: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因公死亡的,为本人生前20个月工资。另外,可获得因公牺牲的抚恤金、丧葬费等和交通事故的赔偿。具体数额可请当地律师计算。因公殉职应该按照国家公务员的工亡待遇,以及家庭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可以向交通事故对方责任人请求请求依法赔偿,即如果诉讼得当可以得到双项
    2023-05-03
    232人看过
  • 因公去世和因公牺牲有区别吗
    一、因公去世和因公牺牲有区别吗?第一,含义不同因公殉职,是在履行职务时牺牲、死亡。包括行政人员、公司职员、集体单位工作人员等。简单说是指履行职务时死亡。因公殉职包含的范围则相对广泛,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公职期间因公死亡,如在出差途中发生车祸死亡。因公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称之为牺牲。因公牺牲,就是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慷慨赴死献出生命的行为。牺牲,场面壮烈而凝重,且有献身者的主观性,按照牺牲一词原意,主观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因公牺牲”者,按国务院颁发的《烈士褒扬条例》规定,因公牺牲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情形者,将被评定为“烈士”,一俟获得此称号,牺牲者将依法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享受因公牺牲待遇。也就是说,烈士属于因公牺牲者中情节特别突出,堪为楷模者。第二,抚恤金额标准不同因公殉职的抚恤,则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工伤死
    2023-06-19
    150人看过
  • 要如何正确区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一、要如何正确区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相同,社会危险性不相同,所以量刑也就不相同。交通肇事者并不希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故意杀人者却想要将他人杀害致死。但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评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在什么情形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
    2024-01-21
    446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抛弃被害人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6月7日,中国法院网刊登了《王某交通肇事后抛弃被害人行为如何定性》一文,作者林振通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笔者对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罪名无异议,但认为最终应按(间接)故意杀人罪对其定罪处罚,理由如下:一、被告人王某的前行为(交通肇事罪)被后行为(故意杀人罪)吸收,属处断的一罪所谓处断的一罪,是指本为数罪,但在实际处罚时,鉴于数罪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按照一罪处理的犯罪类型。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其中,吸收犯是指事实上数个不同性质的行为,其中的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根据刑法理论界的通说,吸收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一)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二)主行为吸收从行为;(三)事中行为吸收事前、事后行为。本案中,被告人王某驾驶汽车将受害人谢某撞倒致伤后,负有积极抢救被害人谢某的特定义务。而其却将受害人谢某抛至路旁排水沟内,
    2023-06-11
    139人看过
  • 怎样区分交通肇事与故意杀人
    交通肇事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分是:交通肇事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主观上是过失心态;故意杀人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法律咨询:网友: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符合哪些条件?律师:1、本条规定的
    2023-07-29
    19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要如何进行处罚呢
    一、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要如何进行处罚呢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要要如何进行处罚呢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
    2024-01-03
    161人看过
  • 公牺牲与烈士牺牲的定义
    烈士属于因公牺牲者中情节特别突出,堪为楷模者。因公殉职,是在履行职务时牺牲、死亡。包括行政人员、公司职员、集体单位工作人员等。简单说是指履行职务时死亡。因公殉职包含的范围则相对广泛,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公职期间因公死亡,如在出差途中发生车祸死亡。因公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称之为牺牲。因公牺牲,就是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慷慨赴死献出生命的行为。牺牲,场面壮烈而凝重,且有献身者的主观性,按照牺牲一词原意,主观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因公牺牲”者,按国务院颁发的《烈士褒扬条例》规定,因公牺牲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情形者,将被评定为“烈士”,一俟获得此称号,牺牲者将依法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享受因公牺牲待遇。烈士子女有什么待遇?烈士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残疾或者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享受定期抚恤金。烈士子女接
    2023-07-15
    315人看过
  • 交通事故故意杀人罪应判多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具体情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二)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三)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
    2023-07-22
    9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怎样区分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2-15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者并不希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故意杀人者却想要将他人杀害致死。但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评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
    • 交通肇事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的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2
      交通肇事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 辅警因公牺牲有没有抚血金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1
      工亡的赔偿项目: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区别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9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二者的处罚也不同:《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会判多少年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4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一样,社会危险性不一样,所以量刑也就不一样。过失犯罪一般三年以下量刑,故意杀人起步刑期十年,可罪至死刑。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