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享受个税专项扣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30 20:23:52 62 人看过

专项附加扣除有七项,分别是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住房租金支出、赡养老人和婴幼儿照护支出。具体如下:

1、子女教育支出

(1)扣除范围包括学前教育支出和学历教育支出,学前教育是指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2)纳税人的子女在上述扣除范围内,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子女在境内学校或境外学校接受教育,在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均可享受。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2、继续教育支出

(1)扣除范围包括两种:一是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二是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2)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由本人扣除,且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3、大病医疗支出

(1)扣除范围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2)纳税人本人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3)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1)扣除范围为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上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2)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5、住房租金支出:

(1)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a.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b.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2)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3)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4)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6、赡养老人支出

(1)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a.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b.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2)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7、婴幼儿照护支出

(1)扣除范围为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个税专项扣除标准

个税专项扣除标准: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孩子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每月400元定额扣除;3、住房贷款利息。首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4、住房租金;

5、大病医疗;

6、赡养老人。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章到第七章内容:第二章,子女教育,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第六条,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第七条,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第三章,继续教育,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第九条,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第十条,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9日 21: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独生子女相关文章
  • 2022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一、2022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市税务局介绍,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已开始确认。据了解,为保障纳税人可以继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红利,个人所得税APP与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开放了【确认下一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功能,可以通过该功能将2021年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一键带入2022年。据介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据了解,2022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另据央视报道,从2022年1月1日起,年终奖纳税方式迎来转变,将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今年年底前,个税缴纳分为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到明年,就只有合并计税一种方式。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一)纳税人的子女在年满3岁后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和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学历教
    2021-11-13
    253人看过
  • 一个孩子能享受的专项扣除数额是多少?
    专项扣除一个孩子能扣除每月一千元。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专项扣除项目有哪些一、专项扣除项目有哪些1、专项扣除项目及标准如下:(1)子女教育,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扣;(2)成人继续教育,在学历教育期间按每月400元扣;(3)大病医疗,医保累计超过15000元,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扣;(4)住房贷款利息,按每月1000元扣;(5)赡养老人的支出,按每月2000元扣;(6)个人对于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纳税所得额中扣。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
    2023-07-10
    221人看过
  •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要怎样扣
    1、对于子女教育: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对于: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3、对于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4、对于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
    2023-02-06
    347人看过
  • 房贷税收优惠:个税专项扣除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首套住房的,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房,由购买方按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50%扣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两人的最高扣除限额是1000元,既可以选择夫妻一方按100%扣除1000元,也可以选择夫妻双方各自扣除50%,也就是各自扣除500元。租房和房贷可以一起专项扣除吗租房和房贷不可以一起专项扣除,具体如下:1、房贷和租房不可以同时抵扣个税,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2、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
    2023-07-01
    114人看过
  • 换工作后个税专项扣除如何更改公司?
    换工作后个税专项扣除更改公司的,可以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选择个人中心,点击任职受雇信息,打开任职受雇信息界面,查看是否有新公司信息。如果你发现受雇信息里面还是之前公司的名字,就需要咨询一下新公司人事,看是怎么回事。解决后就可以申报个税专项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4-04-21
    330人看过
  •  境外员工能否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中国税收居民个人在境外工作时,符合专项附加扣除条件的话,可以享受相关规定。然而,境外员工在境外工作,一般属于非居民个人,其取得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一般不在境内缴税,不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对于中国税收居民个人而言,如果他们被派往境外工作,符合专项附加扣除条件的话,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境外员工在境外工作,一般属于非居民个人,其取得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一般不在境内缴税,不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 个 人 所 得 税 】 境 外 工 作 是 否 属 于 中 国 税 收 居 民 的 专 项 附 加 扣 除 范 围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居民个人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被认定为税收居民。而税收居民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例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那么境外工作是否属于中国税收居民的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呢?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2023-09-15
    268人看过
  • 新的个税专项扣除系统如何计算余额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国家个税扣除标准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
    2023-07-27
    96人看过
  • 二套房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吗
    一、二套房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吗关于二套房能否进行专项扣除,我们给出如下信息:如果您首次购房时已经在申报个人所得税中的专项附加扣除中享受到优惠政策,那么在购买第二套房产时就无法再次享受此项待遇。反之,如果您的首次购房并未从专项附加扣除中得到任何实惠,那么购买的第二套房产是可以享受此项优待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套房产的贷款可以帮助您减轻个人税收负担,但仅限于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以住房贷款为手段购买位于中国境内的房产,并且该住房贷款所产生的首次贷款利息支出可以进行抵扣。假设您在过去从未享受过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服务,那只要您首次申请住房贷款并且按规定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来实施,就具备了获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的资格。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您通过组合贷款的方式购得一套住房,若公积金中心或商业银行中有任一方给予您按首套房屋贷款利率发放的贷款,您都有权享有上述优惠。《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暂行办法》第十七条
    2024-07-28
    278人看过
  •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提交资料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提交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赡养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信息。可以直接将纸质或电子表提交扣缴单位财务或者人力资源部门,由单位进行办理。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时间纳税人享受符合规定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240个月后不能享受附加扣除。对于2019年之后还处在还款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
    2023-08-08
    275人看过
  • 个税专项扣除夫妻双方都可以申报吗,个税专项扣除包括哪些
    一、个税专项扣除夫妻双方都可以申报吗个税专项扣除夫妻双方都可以申报,但同时申报只能一方扣除50%。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二、个税专项扣除包括哪些个税专项扣除包括: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3.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
    2023-06-27
    443人看过
  • 个税专项扣除意义与作用
    个人所得税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租房、大病医疗还有赡养父母6个方面给予了专项扣除。子女教育一个孩子每月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期间一个月扣除400元,首套房贷款每月可扣除1000元,大城市租房最高每月扣除1100元,大病医疗最高一年可扣除8万,赡养老人每月可扣除2000元。个税专项扣除可以累计吗个税专项扣除可以累计。未能及时报送也可在以后月份补报,由扣缴义务人在当年剩余月份发放工资时补扣。个税专项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
    2023-06-30
    123人看过
  • 个税专项扣除可以不填吗
    没有扣除项的可以先不用填写,等有符合扣除条件的款项后再进行申报填写。如果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的金额未达减除费用标准(5000元/月),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可无需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对于工薪阶层上班族来讲,在每月工资发放环节,同一个人最多可以享受到4项专项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2、继续教育;3、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二选一;4、赡养老人。申请专项扣除目前有四种填报方式。一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二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三是从单位领取,或者在税务机关网站上下载填写电子信息表;四是从税务机关网站上下载下来电子信息表后,打印填写纸质信息表。个税专项扣除申报方式怎么选择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选择如下:1、扣缴义务人申报,扣缴义务人申报是按月来进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由单位财务人员进行操作,纳税人在取得收入的当月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比较适合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的纳
    2023-07-25
    463人看过
  • 个税专项扣除标准是多少
    个税专项扣除标准具体如下:1、子女教育扣除标准为每个子女1000元/月,夫妻双方可各选择扣除50%;2、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3、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未成年子女产生的费用可由父母一方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1000元/月,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5、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独生子女2000元/月,非独生子女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2000元/月,被赡养人为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申报流程具体如下:1、准备子女教育信息,子女、配偶身份证号码,填写完毕后需要设置扣除比例;2、准备好住房租赁信息、工作城市信息等;3、准备好产权证明,贷款合同等信息;4、准备被赡养人信息,非独生子女还需填写分摊方式
    2023-02-12
    473人看过
  • 个税专项扣除钱怎么返还
    个税专项扣除钱是不返还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之一。一、个人专项税扣除是什么意思个人专项税扣除是指个人的一部分支出可以用于抵扣个人所得税,包括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专项扣除指的是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六项费用。二、综合所得申报是什么意思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指您的这一份收入没有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税,您需要自己自行缴纳。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简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三、专项附加扣除是扣钱还是给钱专项附加扣除不是从工资里扣,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
    2023-06-23
    438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何界定独生子女: 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 4、夫妻依法... 更多>

    #独生子女
    相关咨询
    • 新政策2015个税如何享受专项扣除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0
      根据新修订的税法,今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重疾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 个税专项扣除享受专项扣除有什么限制?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0
      个人专项扣除符合扣除条件的,都可以享受。 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暂行办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同时申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6项。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暂行办法》第二条
    • 专项附加扣除中享受扣除应该如何操作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19
      专项附加扣除中享受扣除的,应当按照下列办法来操作:专项附加税扣除,通过远程办税端办理的,扣缴义务人根据接收的扣除信息办理扣除;通过纳税人发送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通知扣缴义务人的,扣缴义务人将相关信息导入或者录入扣缴端软件后,并在次月办理扣缴申报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然后办理扣除。
    • 如何获得“未及时享受到专项扣除”的处罚?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2
      未及时享受特殊扣除的,可先联系用人单位,如有问题可由用人单位进行更正申报或下一期代扣个人所得税时进行调整。如果您对软件操作或政策执行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税务机关。
    • 赡养老人个税专项扣除扣除率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7
      被赡养人中的年满60岁的父母,仅指纳税人的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或其他法定赡养人,有几个填几个。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主体包括负有赡养义务的所有子女。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负有赡养义务的是孙子女、外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