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合同纠纷的时效限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2 09:10:52 283 人看过

房地产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公民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以该规定为准。诉讼时效期限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已经毁损、债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根据专属管辖原则,涉及房地产的纠纷由房地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近年来对什么是房地产纠纷缺乏明确的界定,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倾向于将房地产纠纷分为房地产所有权纠纷和房地产合同纠纷。由于两种纠纷的性质不同,司法管辖应适用不同的管辖原则。

不动产的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5: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诉讼时效对拆迁纠纷的限制
    有诉讼时效。1、因拆迁纠纷提起行政诉讼的,其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多余六个月的诉讼时效期;2、若因拆迁补偿协议引起的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此时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起算自权利人指导或者应当指导权利受侵害或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有吗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有的。现在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是分歧的,有的认为是民事合同,有的认为是行政合同。个人认为,因为村委会不是行政机构,因此村民与村委会签订的合同本身应属民事合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合同,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都有有关时效的规定。如果承包合同是村民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那无争议的属于民事合同,当然也有时效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
    2023-07-01
    281人看过
  • 专利纠纷中的时效限制探讨
    关于专利权属纠纷一种是侵权引起的权属纠纷,另一种是由于合同引起的权属纠纷。对于前一种情况,应当按照专利司法解释有关持续侵权规定的诉讼时效来处理,也就是说由于侵权而导致的专利权权属纠纷,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但当然要受到专利权存续期限的限制。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可以根据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来处理。专利权纠纷中的鉴定范围在专利侵权案件的司法实践中,鉴定范围的主要争议表现为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认定、是否落入保护范围的认定以及是否可以委托鉴定。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侵犯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权,一般涉及以下认定步骤:1、确定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2、认定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3、判断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4、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如果要认定侵权成立,需要同时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其中一个步骤不属于事实问题,就不能将整个认定过程交由鉴定机构来判断。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认定包含了技术方案的
    2023-07-05
    68人看过
  • 劳动纠纷有多长时间的限制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一、劳动仲裁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多长时间强制解除劳动合同,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要多久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三、劳动仲裁诉讼时效几年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有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2023-04-11
    144人看过
  • 民法典中借贷合同纠纷案有时效限制吗
    一、民法典中借贷合同纠纷案有时效限制吗借贷合同产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的时效是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处理借款合同纠纷应注意什么第一、准确列明借款合同当事人1、借款同时有保证人的保证人是共同被告;2、行为人以他人名义借款的,借款人知道行为人同时也知道借款人的,应以行为人和借款人为共同被告;3、“私贷公用”情况下当事人的确定。实践中有些地方出现“私贷公用”的情况,所谓“私借公用”是有的“公”即企业,由于已经有逾期贷款未还等原因
    2023-06-19
    89人看过
  • 股东出资纠纷案件的时效限制
    国家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确认之诉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股权纠纷诉讼适用3年一般民事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以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股东出资纠纷的类型有哪些?(1)虚假出资纠纷。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认购出资而未实际出资,取得公司股权的情形。虚假出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无实际现金流通的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以虚假的实物出资手续验资报告;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但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等。如果是公司通过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代替股东划到验资帐户上,完成验资之后立即归还,或者干脆依赖于代办机构的设立、验资、领照一条龙服务,不出资而设立的公司,也应当称作虚假出资。我们将其定位在诈欺行为之上,未作手脚,未沾虚假者不便称为虚假出资。(2)出资不足纠纷。出资不足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股东仅仅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或者未能
    2023-07-04
    164人看过
  • 诉讼时效对劳动合同法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合同当事人向法院请求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限一般是3年。诉讼时限懂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那天起开始算。但是从权利受到损害起超过了20年的,人民法院不会再保护。出现了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按照权利人的申请延长。劳动合同法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从狭义上讲,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完全履行,且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提出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广义的劳动合同终止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只有在劳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自行终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如职工在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经所在单
    2023-07-01
    154人看过
  • 个人借款合同纠纷是否包含诉讼时效限制
    律师解答:有。1、个人借款合同纠纷有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2、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024-04-27
    479人看过
  •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是否有诉讼时效限制
    在商品房销售合同这类纠纷中,确实存在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根据现行规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设定为三年,在此基础上,如有其他法律法规对此情形做了特别规定,请依其为准则执行。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可自权利方知晓或应当知悉自身权益受损,且负有责任之义务方之日开始计算。若此外面仍有别种法律有不同规定,则需依照此等法规进行处理。《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4-08-07
    380人看过
  • 合同纠纷限时多久
    合同纠纷的效力时间是三年的时间,有的是一年的时间:1、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2、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3、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合同纠纷仲裁时效是多久《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四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
    2023-08-01
    330人看过
  • 劳动纠纷:探讨不付加班费解除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的有效性
    不付加班费解除劳动合同竞业限制还有效力。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两年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签订竞业限制条款后,何种情形下的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可以免除竞业限制义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这里的“解除”如何理解?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裁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以及“
    2023-08-11
    278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纠纷的立案期限及诉讼时效
    劳动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从中断开始重新计算。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止时效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及法律分析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如约定违约金并且数额很大,劳动者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往往会担心违约金条款。也因此会产生纠纷。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
    2023-08-08
    381人看过
  • 废除房产证纠纷时间限制
    撤销房地产许可证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是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房产证这一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法院不受理自行政行为发生之日起20年以上的不动产讼诉,以及包括自行政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以上的其他案件。撤销权的诉讼时效多久撤销权属于形成权,不适用于诉讼时效,但适用于排斥期,撤销权的规定是: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九十日内未行使撤销权;2、当事人受到胁迫,自胁迫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3、当事人知道撤销原因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权利消灭。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
    2023-07-01
    402人看过
  • 征地纠纷的诉讼时效限制有哪些?
    征地补偿纠纷的行政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拆迁征地纠纷怎么处理呢1、对于征地的行为不服的可以采用行政诉讼手段。对于政府和用地单位的土地征用的行为,认为其存在违法性或者不符合程序规定的,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确实认为不合理的,对该政府部门判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并处罚金。2、对征地
    2023-07-07
    235人看过
  • 医疗纠纷调解的时效限制是多久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医患双方经人民调解达成一致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人民调解员签字并加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一、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有哪些类型1、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卫生部等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免费为市民调解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受理范围包括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就检查、诊疗、护
    2023-06-22
    306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 更多>

    #行政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不动产纠纷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14
      1.我国目前没有取得时效制度,只有诉讼时效制度。 2.所谓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的动产和不动产,持续达到一定时间,即可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法律事实。所谓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经过法定期间,即发生权利功效减损法律效果的制度。我国目前民事立法对诉讼时效的客体未设明文,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应区分类型予以处理,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和部分物权请求权如动产物权人的返还财产请求权以
    • 遗产继承纠纷有限制时效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1
      遗产纠纷是指继承开始后遗产如何分割,属于共有物分割纠纷,共有物分割纠纷是指共有物从共有状态分割为共有人的纠纷。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属于基于物权的请求权。根据现行法律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不适用。 但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继承权纠纷主要是对继承人资格的异议,与遗产纠纷完全不同。
    • 竞业限制合同劳动纠纷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8
      原因在于案由不同。在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2月公布的最新案由里面,可以看到两类与竞业限制相关的案由。一是属于“劳动争议”中的“竞业限制纠纷”,还有一类则是属于“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前者是违约纠纷,后者是侵权纠纷。通常而言,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往往也涉嫌侵害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可以选择上述两类案由的一类去起诉或仲裁。两类案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区别呢 首先就是程序不一样。如
    • 合同履行期间解除纠纷有时效限制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6
      合同的履行纠纷是有时效限制的,是指行为人需要通过诉讼或仲裁等方式积极行使自己权利的时间段,一般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申请延长的。
    • 民法典中借贷合同纠纷案有时效限制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26
      1、借贷合同产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的时效是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