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与机动辆所有人和承租人都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擅自驾车的事故主体。如甲将车出租乙,一日某丙自认为与甲、乙关系都很好,未经二人许可,将出租车擅自开出,途中发生事故。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应当依人对物的占有、使用和支配关系,按照物件所有人应当承担的善良管理义务标准,判例甲、乙共同承担责任。这样处理还是基于运行管理和利益分配因素。
(二)机动车所有人指令驾驶员为其朋友无偿搬运物品的,经济利益归朋友所有的事故主体。这种情形下谁是责任主体,理论界也有争议。通说认为,以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作为评判标准,便会产生两种责任主体,即车辆所有人和接受服务的运行利益承受者(车主朋友),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仍需值得研究。
(三)如果出借人基于出借车辆而从借用人处受益的,按照运行利益分配基准,出借人一般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附驾驶者(司机)之租赁关系或使用借贷关系的场合,因在该情况下,驾驶员是车辆所有人支派出来的,车主完全可以通过驾驶员来执行车辆的支配、管理和收益,这种情况出借人应当负连带赔偿责任。
(五)将机动车辆无偿出借给他人使用,如果出借人此时并未丧失对出借机动车辆的支配管理权,出借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出借人此时已实际丧失对出借车辆的支配管理权或者无法行使支配管理权的,出借人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否则就是客观归责。以无偿方式将机动车长期出借给借用人使用的情形,此时出借人确实已经丧失了机动车之运行支配并且不能获得运行利益的借车人负赔偿责任。
(六)借车人有驾驶证,借车时有明确约定事故自负的借车人发生湛江违章交通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
(七)如果借车人为无证驾驶,又在事故中死亡,应当怎样处理?借车出事故造成损害,出借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借车人无证驾驶,出借人明知而出借的,更要承担责任。借车人自己造成损害,属于自冒风险,是对自己安全的漠视,原则上应当自担风险,但是出借人明知借车人为无证驾驶而出借,也有过错,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
事故紧急处理与事故抢修时应注意的问题
351人看过
-
借名买房应注意什么问题
283人看过
-
肇事车辆的保全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44人看过
-
借钱没有借条起诉时应注意的问题
371人看过
-
注意应用问题
115人看过
-
民间借贷的出借人应该注意的法律问题是什么呢
429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借车出车祸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71.借车出交通事故的,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根据机动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归属原则,在机动车辆所有人将机动车辆合法转移给他人占有时,车辆的借用人已成为机动车辆运行支配者与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因此,如发生交通事故,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
请问借车出事故要注意哪些情况澳门在线咨询 2023-12-101.借车出交通事故的,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根据机动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归属原则,在机动车辆所有人将机动车辆合法转移给他人占有时,车辆的借用人已成为机动车辆运行支配者与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因此,如发生交通事故,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
倒车注意事项的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2倒车必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尤其是后部可能存在盲区的情况下更得注意,在倒车时最好提前鸣笛,并随时准备刹车。 你可能认为你倒出了那么多,后边的车应该让着你了,但是交规规定你是要主动让他的。所以后车司机多数会认为本来就是该你让开的,他自然就继续往前开了。不要依赖别人按喇叭提醒你,因为观察周围并且注意是你自己应该做的。
-
出具收据应注意什么问题,打收条应注意什么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3-04-07打收条,应注意: 1。收条属于暂时的,如果以后换证时收据的同时,务必将收据收回租作废;这是对于外部的工作; 2。内部:必须在收据的备注栏:详细写明内容、数量、金额,备忘,防止内部检查时,事后自己含糊其辞;虽然为了公司方便,防止被个别人或者小人,找麻烦。 3。尽量不可收条,最好开取收据,便于查对做帐; 4。收条最好写上公司的名字,经办人可以填写收款人。
-
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的注意事项及应注意的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23处理民间借贷的方式很多,可以调解,仲裁,诉讼。如果证据充分,又无法调解,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开庭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将事实情况告之法庭然后等待判决就可以了。关键是注意证据的搜集。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