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20:41:37 445 人看过

第一条违反国家财政管理法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的,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刑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批准的;(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三)承诺以货币、实物等形式偿还本息或者支付返还金一定时期内的对象、权益等;(4)吸收公众的资金,即社会的非特定对象。

不向社会公开,在亲友或单位内部为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属于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一)不具有销售房地产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房地产为主要目的的,(二)以转让林权、代为保管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为种植(养殖)、出租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通过商品回购、委托销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备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的,以虚假转让股权、出售虚假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备真实募集资金内容,以借入境外资金、出售虚假资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不具备真实的保险销售内容,以伪造保险公司或者伪造保险凭证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八)以投资、持股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九)以委托理财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以社团、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第三条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个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个以上的公共存款对象;

(3)个人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共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共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余件,单位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余件的;(三)个人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以上的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的后果。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按照行为人吸收的全部资金计算。犯罪前后返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吸收的资金可以及时结清,可以免除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诈骗手段实施本解释第二条所列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诈骗非法集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与集资规模明显不相称,使募集资金无法返还的;

(2)肆意浪费募集资金,使募集资金无法返还的;

(3)携募集资金逃逸的;

(4)将募集资金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逃避返还的,转移资金、隐匿财产的;

(六)隐匿、毁坏账户,或者进行虚假破产、虚假破产的;

(七)拒绝说明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能够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其他情形。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行为人的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及的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共同非法集资罪,有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共同的非法占有集资的意图和行为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人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极其巨大”。

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按“数额巨大”处理;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按“数额巨大”处理;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数额极其巨大”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5日 01: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
    (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33号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
    2023-04-26
    284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11.15法释〔2000〕33号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
    2023-04-23
    57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
    2023-05-03
    359人看过
  •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三日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
    2023-04-28
    263人看过
  •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三日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
    2023-04-13
    361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核心提示:(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议通过,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侵犯知(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议通过,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
    2023-04-23
    61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法释〔2010〕1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为依法惩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8]5号颁布日期:实施日期: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8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9日起施行。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
    • 最高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怎么样的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第三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二)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三)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