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黑名单限制三年,法定代表人三年内不能成立新公司,不能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2、税务方面会限制终身,税务不仅仅限制法人和负责人,还包括股东、监事、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其名下其他公司不能正常报税,不能参与国有企业招投;
3、企业法人不能上社保,不能贷款和移民;
4、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和高铁,其子女不能出国留学;5、法定代表人等信息会被传输到全国工商系统黑牌企业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监管,同步在全国金融征信系统中纳入不良记录;6、被吊销营业执照三年内,企业的名称不能再重新使用;7、银行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将保持七年,而且要被罚款,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将进入征信系统。
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
(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
(二)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
(四)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出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
对企业法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
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要在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如果是有限公司公司,清算组由股东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九条合伙人违反本法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的约定,从事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的,该收益归合伙企业所有;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317人看过
-
违反财经纪律所面临的法律后果
459人看过
-
违反担保义务的出卖人将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440人看过
-
企业主和公司法人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310人看过
-
违约后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
162人看过
-
不做假账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475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违反法律规定盗取他人信息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17非法盗取个人信息可能会被定义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不等。 根据法律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
-
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所可能面临的处罚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9首先,如果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就属于偷税行为。 其次,如果自然人偷税漏税额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电动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可能面临哪些后果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91. 如果将电动车归类为非机动车辆,则闯红灯的行为将被处以人民币5至50元的罚款。 2. 如果是电动车属于机动车的范畴,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闯红灯将会面临人民币200元的罚款以及扣6分的处罚。根据最新的交通规则,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将被判定为一次性扣6分,但具体情况可能有所区别。
-
在签署三方协议后,如果一方违反协议规定,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0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签署即产生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解除该协议,否则违约方需要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 除上述法律约束力外,该协议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用人单位可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加人才交流会等,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考虑和安排了录用人员的后期工作。一旦毕业生违约,将会导致工作被动
-
违反合同要面临哪些后果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2违反合同的责任如下: (1)继续履行。是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 (2)采取补救措施。指履行债务的标的物品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在不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时,即可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