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它却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因此,事业单位必然要介入市场,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办事,这些使得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原有预算会计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迫切要求对原有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比如当前医院、广播电视、剧团等事业单位,资金90%以上都由市场解决。由于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比重越来越大,使得这次预算会计改革重新确立了单位预算的管理方式。同时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当前我国所有事业单位统一执行由财政部制定的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本会计制度将我国所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放在一起,对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以及对各类事业单位都不加区分,可以说这是一本事无巨细,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需要。各类事业单位普遍按照自身的特点,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由各事业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各自的会计制度,不制定的,各事业单位由此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国家、社会有关各方及事业单位本身都缺乏有用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因此,事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在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不过当前我国试点改革的单位基本采用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所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在现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理,对预算会计事项有选择、有步骤地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予以确认和计量。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其认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两种会计确认基础不是完全对立的、排斥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这两种核算基础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选择较为合理的核算基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认为:“会计上有这样一个确认基础区间,这个区间的范围从现金制基础这一端,到完全应计制基础的另一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或者是对现金制基础或者是对应付制基础的修正”。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是实行修正的应计制或修止的现金制基础。因此,根据我国预算会计的具体情况,借鉴国际经验,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也是可行的。同时在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改革己有一定的舆论基础。近几年,许多预算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仅对国外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和经验做了大量的宣传介绍,而且,对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并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建议。
3、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方向一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就其本质而言,作为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是一种假设。前者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基准确认收入和费用,后者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作为基准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认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从当前的理论上讲,实行成本核算,必然要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而事业单位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其重要作用在于如实反映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不是为了计算盈亏,但要考核业务成果、制定收费标准、筹划资金来源、进行经济决策,都需要利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信息。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针对我国预算会计而言的,因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除了包括事业单位会计还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是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服务的,其核算的会计对象的性质和内容都与事业单位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会计课题组对预算会计整体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是负责任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事业单位,可以直接引入权责发生制。它能强化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有效地评价各部门的业绩,使得作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政府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事业单位的产出,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目了然。政府和投资人可以根据产出的规模和质量确定拨款和投资额。在公共资源的管理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已经到达的物资进行登记造册,挂人应付款项类,就能很好地避免物资入账不及时,管理混乱的局面,可以有效地杜绝资源的浪费。不过在当前情况下,事业单位也不可能全部取缔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为此我们认为,为协调这两种记账基础的关系,实现内部成本管理,可采用以下方式加以解决:总账科目按收付实现制基础运作,另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明细科日。日常按权责发生制组织明细分类核算。期末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通过编制调节表进行必要的账户调整。这样可保证月末、年末总账和各明细账在收付实现制下保持一致。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构筑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新体系,体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新思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此,就更需要加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积极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费用的方法。
-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
241人看过
-
城区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思考
122人看过
-
公司法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调查与思考
253人看过
-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15人看过
-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98人看过
-
50岁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方案
223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会被清退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16临时工与事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未变更劳动合同,事业单位可以非过失解雇,但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
哪些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由列入改企改制范围的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31、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是指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事业单位。,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所以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后最显著的变化是以盈利为目的。2、列入转企改制范围的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以下七类:(1)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机构;(2)以接待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各类培训机构;(3)工程建设(维修)、产品设计、技术服务、物资供应、工交环卫等服务机
-
事业单位退休金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30退休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金制度,即两套并行的退休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但是,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
-
2010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42010河南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河南省日前启动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依所在岗位确定,实行“同岗同酬”。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设立不同等级。全省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职工工资将根据所在岗位确定。根据《意见》,岗位改革后,评聘上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如果没在相应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