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2-1310:59:11作者:陈善哲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抑制本地企业的裁员冲动。而一些地方政府试图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裁员的做法也遭受质疑。
日前,国务院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下发通知。通知要求: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上述规定被一些人解读为政府试图影响或者干预企业的裁员行为。但是,有劳动法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反驳。“通知规定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劳动合同法》早就规定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副部长郭军认为,通知只是完全重申了法律的既有规定,并没有增加企业在裁员方面的任何义务。
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的就业形势之后,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保就业”举措传出,其中不乏规定企业裁员在达到相应人数之后必须向政府部门报告裁员方案,经过“批准”后方案方可执行。
国务院《通知》的内容简单重申了《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即企业的裁员方案必须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而非“审批”。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通知》强调了企业裁员必须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地方政府不需要在企业裁员问题上为自己增加审批的权力。
备案制还是审批制?
“中国的法律赋予了企业裁员的权利,属于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程延园教授强调。
《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了在四种情形之下,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广东瀚宇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事务部负责人李迎春律师表示,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四种情形中用人单位裁员的最主要的理由是“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在裁员方案中需要对此作出证明,包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说明。”
对于《劳动合同法》第41条,程延园教授特别强调,法律的意图是要求企业在裁员的时候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向劳动部门报告裁员方案。”因此,通常来说,只要企业上报了裁员方案,裁员便可进行。
企业的裁员方案同样需要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工会当然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目前来看,即使工会不同意,有些企业的裁员还是可以进行。”郭军坦承。
中国的就业形势在2008年年底发生逆转。“保就业”被提到跟“保增长”一个高度。因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约束企业裁员的政策。
据新华社2008年11月16日的报道,山东省在着力增加就业的同时,加大失业调控力度,建立完善失业预警制度,规定企业一次性裁员40人以上,须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才能执行,以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的大规模减员。
类似的规定也在西安、武汉等地出现。西安市规定,企业裁员20人或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须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而武汉市的规定则是,“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职工总数的10%或一次性裁员50人以上的,必须提前30日向当地政府报告。企业裁减人员方案应依法征求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应明确裁减人员的理由、数量和安置措施等,并报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而在一些研究劳动法律的专家看来,这些措施都不是准确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程延园表示,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企业要扩张,可以自主招人,在出现经济下滑的时候,企业也可以自主裁员,政府不必要施加限制性的措施。
根据程延园对企业的调研,企业的裁员决策一般比较慎重,企业担心一旦裁员,如果经济回转,将一时之间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选。“因此,现在企业裁员目标,通常是市场上替代性强的岗位,以此确保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招到所需人员。”
因此,也有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约束企业的裁员行为,将会导致企业采取其他方式减轻成本压力,比如普遍降低薪水等,从而导致具有独特技能的员工离职,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企业裁员“潜规则”
即使企业的裁员行为无需政府的审批,但是,很多企业还是自觉地回避一次性裁员的方式。
与珠三角中小企业多有接触的李迎春解释说,尽管珠三角目前有不少企业裁员乃至倒闭,但是很少企业会使用《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程序进行一次性裁员,原因一是企业不愿意遵守程序性规定———20人以上或者10%以上的裁员需要上报劳动保障部门。
而第二个原因更为关键。采取一次性裁员的方式,企业将必须支付被裁员工经济补偿金。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为了避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在珠三角很多企业不是采取正常的法律程序,而是采取一些“非正常”措施,迫使劳动者自愿离开。
第一种常用的方案是“给员工放长假”,理由是没有订单,不得不停产。
李迎春介绍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员工在假期的第一个月可以拿到正常的工资,但是此后,企业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的60%-80%的标准发放工资。“假期的工资待遇低,很多员工就不得不离开。”
深圳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树介绍的一个案例,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深圳一家工厂全厂停工两个月,结果导致很多员工的不满,纷纷起诉企业。
企业变相裁员的第二种常见的方式是不给工人安排加班时间。
珠三角制造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资结构是,工人的基本工资基本等同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基本不高于1000元,但是工人可以通过大量的加班,使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的水平。
尽管中国的劳动法律不鼓励企业超时加班,然而事实是,工人在应聘的时候通常会询问是否有加班的机会,如果没有,工人通常会选择离开。
“通过这些变相的方式,很多企业根本无需启动裁员程序,员工就会自然流失,而且,还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李迎春表示。
因此,上述专家认为,“保就业”关键在于通过扩大需求、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来实现。
-
南京:改制企业年底前裁员须报批
441人看过
-
劳务资质审批制和备案制区别
217人看过
-
企业裁员的限制规定
178人看过
-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
232人看过
-
企业裁员备案怎么去查
50人看过
-
企业裁员如何控制风险?
358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国有企业改制审批权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4改制方案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外有权审批改制方案的部门及其授权单位,下同)应认真审查,严格防止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对未依法保全金融债权、落实金融债务的改制方案不予批准。
-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0按国家发改委对备案制描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既不同于传统的审批制,也不同于《决定》中所规定的核准制。与这两项制度相比,备案制的程序更加简便,内容也更简略。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备案制办法中对备案内容作出明确规定。除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产业政策禁止发展、需报政府核准或审批的项目外,应当予以备案;对于不予备案的项目,应当向提交备案的企业说明法规政策依据。对上述原则,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办理备案时
-
企业的裁员限制规定是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26公司进行裁员时,应符合以下法定条件: 1、符合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裁员的情形; 2、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其意见; 3、制作裁减人员的方案; 4、将该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
区属企业改制审批单位的审批程序是如何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3-12-14具体程序: 1、方案制定。 2、方案审批。 3、清产核资核实、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 4、财务审计。 5、资产评估 6、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 7、职代会同意。 8、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9、实施改制方案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
企业裁员有什么限制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2并非所有的员工都可以被裁员。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不得裁员: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