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刑罚终止犯罪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7 23:10:09 160 人看过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犯罪中止,我国法律和法规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中止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则应当免除处罚;如果中止行为造成了损害,则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在判断犯罪中止时,需要结合其中止前所造成的结果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行为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他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中止。然而,是否需要被判刑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可知,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犯罪中止应结合其中止前所造成的结果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犯 罪 中 止 能 否 免 除 刑 罚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对于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争论。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免除刑罚;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刑罚。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对于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争论。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免除刑罚;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刑罚。对于犯罪中止,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犯罪中止犯,另一种是犯罪未遂犯。犯罪中止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未能达到预定的犯罪目的,但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或者造成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在主观方面是相同的,都具有故意。因此,在认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一种形态,指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对于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争论。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免除刑罚;有的认为,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刑罚。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可以分为犯罪中止犯和犯罪未遂犯。犯罪中止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未能达到预定的犯罪目的,但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或者造成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在主观方面是相同的,都具有故意。因此,在认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17: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酒徒是否需要为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醉酒驾驶,就不需要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结果,无论情节是否恶劣,都构成危险驾驶罪。1、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争,情节恶劣的;2、酒后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正当防卫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一般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
    2023-07-07
    356人看过
  • 犯罪行为能否减轻刑罚?
    故意伤害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故意伤害罪量刑起点符合缓刑的首要条件,如果嫌疑人符合以上适用缓刑的条件,则可以判缓刑。罪犯被判拘役后可以缓刑吗可以。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由于它是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其刑期虽然较之限制犯罪分子一定自由的管制要短,但在性质上比管制重,又由于它的刑期短,因而又是对犯罪分子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的三种剥夺自由别中最轻的一种。拘役是可以适用缓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
    2023-07-08
    325人看过
  • 共犯行为中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一、共犯行为中是否存在犯罪中止共犯行为中存在犯罪中止。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的特征犯罪中止有如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三、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点首先是二者都未达到犯罪的目的,
    2023-11-13
    267人看过
  •  "如何判断犯罪行为在事前预谋后是否被终止?"
    该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中止的相关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同时,《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哪些行为应当被视为犯罪,并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若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事前预谋如何定性?犯罪事前预
    2023-08-28
    275人看过
  • 免除刑罚是否代表犯罪行为无罪?
    算是犯罪。免于刑事处罚就是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因法定情况不处罚,免于刑事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什么是免除刑罚免于刑事处罚,也构成犯罪,只不过犯罪情节轻微,这样也会留下案底,对以后会有影响。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免除刑事处罚也是一种处罚犯罪行为,只是由于犯罪情形比较轻
    2023-07-05
    115人看过
  • 绑架罪实行行为终了后反悔能否成立犯罪中止
    我国的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绑架罪是行为犯,只要完成绑架行为即为既遂,勒索财物的目的或者其他目的,对于本罪来说,是一种超过的主观要素。绑架罪既遂后不适用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构成。刑法总则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刑罚种类、刑罚适用等问题,即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一般规则和制度。刑法分则规定各种具体犯罪的罪名、罪状与法定刑,即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特殊性问题。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总则统率分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则不得与总则相抵触。刑法总则是刑法分则扩张事由。为分则提供一些普遍性的规定。总则指导分则,分
    2023-06-03
    291人看过
  • 抢劫终止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综合知识
    抢劫罪的量刑在三年以上,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2-02-18
    329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是否可以中止犯罪行为
    一、共同犯罪中是否可以中止犯罪行为共同犯罪有犯罪中止。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有什么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如下:1.犯罪集团的主要成员应当对整个犯罪集团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的成员应当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2.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应当对共同故意内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3.在经济犯罪的共同犯罪中,主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额处罚,从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总额处罚;4.共同犯罪人超出共同犯罪意
    2024-03-27
    232人看过
  • 制止不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对于犯罪行为,公民都有义务制止。但我们制止犯罪的手段和限度必须合法,否则也将可能构成犯罪。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如何理解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假想防卫并不是正当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
    2023-02-24
    115人看过
  • 需要对犯罪中止进行处罚吗
    需要对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进行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免于处罚。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且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如果是犯罪中止免于处罚吗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
    2023-08-10
    286人看过
  • 中止犯罪行为怎么进行处罚
    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着手实施犯罪,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进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来,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2023-02-17
    401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从犯行的延续开始
    本文介绍了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以及中止犯的处罚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才能被视为犯罪中止。如果出于外部的额原因,被动撤退的,可能构成犯罪未遂。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时,不能仅仅因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撤退就下结论。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才能被视为犯罪中止。如果出于外部的额原因,被动撤退的,可能构成犯罪未遂。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判 断 犯 罪 中 止 : 核 心 标 准 是 什 么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判断犯罪中止的核心标准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行为人必须
    2023-09-02
    407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中止犯罪可以被视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为犯罪的,依法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犯罪是否一定构成犯罪?标题:['2. 中止犯罪是否一定构成犯罪?']在法律中,中止犯罪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2023-08-23
    500人看过
  • 犯罪行为是否会影响刑罚的减轻?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涉恶罪一般都是判几年一、涉恶罪一般都是判几年1、关于涉恶罪的判罚标准为:(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对于组织者领导者,一般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对于各级参加黑社会的人员,可处3到7年的有期徒刑;(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对犯罪
    2023-07-07
    32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行为是否需要既遂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14
      不是。构成犯罪不是必须达到既遂状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也会构成犯罪。 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用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用来判断实施犯罪进展的状态。 【相关延伸】 问:什么是犯罪中止? 答:《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合同诈骗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是否有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6
      合同诈骗过程中主动中止犯罪行为是有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途中终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1
      犯罪途中终止行为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中止是否适用于行为犯
      天津在线咨询 2023-12-02
      犯罪中止适用于行为犯。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诉。
    • 犯罪后是否还能终止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02
      没有,既遂后犯罪已经完成,事后补救不构成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