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不成立哪些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7 17:50:17 319 人看过

间接故意不成立的犯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具体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确定。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伤害罪判几年

《刑法》第234条、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333条的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的,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非法组织或强迫他人出卖血液造成伤害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这些规定属于拟制规定,而非注意规定。

(一)犯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02: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不作为犯罪都是间接故意?
    不作为犯罪不一定是间接故意犯罪的。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却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判断间接故意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它是与直接故意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客观行为方式没有直接关联。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故意犯
    2023-03-07
    159人看过
  • 犯罪形态直接故意能成立吗
    犯罪形态不只存在于直接故意中,也存在与间接故意中。不同的犯罪形态存在于不同的犯罪主观意志中,直接故意犯罪的只存在故意犯罪的形态,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态只能是犯罪既遂。一、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区别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的区别有:1.表现形式有区别。2.罪过形式不同。危险驾驶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显的故意,无论是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至少是一种故意行为。过失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而且过失行为也不可能成为危险驾驶的行为方式。3.处罚程度不同。二、防卫过当是如何定义的防卫过当定义: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一般是过失犯罪,绝大多数是过失犯罪,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犯罪。一般来说,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主观上是出于防卫的目的,损害是他在紧张斗争中疏忽或判断失误的结果。因此,将防卫过度视为过失犯罪是合适的,但不能排除防卫人间接故意犯罪的
    2023-06-25
    310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行为构成要素
    (一)认识因素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认识。行为人对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认知,是基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产生的,这种客观条件既包括外在的客观条件,也包括行为人自身的客观条件。外在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犯罪的时间、地点和自然条件制约,以及犯罪对象、作案工具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等条件;行为人自身的条件,表现为行为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以及是否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掌握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程度等条件。在上述客观条件存在的前提下,行为人对其行为即将引发的危害结果产生了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认识。因此,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认识,是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关键是行为人的认识程度。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只能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认识,即可能性认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尽管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确属明知,但对其行为间接
    2023-06-11
    91人看过
  • 帮信罪间接故意怎么形成的?
    一、帮信罪间接故意怎么形成的?1、明知自己的帮信行为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依旧放任这种后果发生,那么就有可能会构成帮信罪的间接故意。(1)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与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基本相同,(2)区别在于: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这里的危害结果也是行为人已经明知的危害结果。放任是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时,明知该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但仍然实施该行为,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由此可见,放任是以
    2024-01-30
    59人看过
  • 不救人间接故意吗
    法律综合知识
    这个要分为两种情况来看的,比如说:(1)如果张某等人落水是由于自己船发生侧翻导致的,与何某并无关系,那么何某的见死不救不负刑事责任;(2)如果张某等人翻船与何某的追赶有关,比如何某的追赶导致他们慌乱以至于侧翻,那么何某的该种行为导致张某等人陷入危险境地,也就有了其后救助的义务,而他的不作为就属于故意杀人罪,而且还是直接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n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2-05
    188人看过
  • 含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存在犯罪目的吗间接故意只要结果一经发生,就存在犯罪目的,犯罪目的可能与犯罪结果不一致,但无碍犯罪目的的存在性。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于自信的过失及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既然已经知道危险结果的发生,则已存在犯罪目的,不管是否放任,只要结果一经发生,就存在犯罪目的,犯罪目的可能与犯罪结果不一致,但无碍犯罪目的的存在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2023-08-09
    86人看过
  • 犯罪未遂能不能是间接故意
    一、犯罪未遂能不能是间接故意犯罪未遂能不能是间接故意。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能不能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二、玩忽职守罪是故意犯罪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
    2024-01-05
    231人看过
  • 直接故意犯罪主观要件的成立
    本案有四种意见:1、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甲、乙、丙三人不构成犯罪;2、丁某、甲乙丙都构成交通肇事罪;3、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甲乙丙三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4、丁某不构成犯罪,甲乙丙三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本文从第4种意见入手对本案的犯罪主观要件进行分析、也对上述四种意见进行评说。首先本文同意丁某不构成犯罪的观点,丁某于黑夜中的确是无法预见公路中间躺者一个人这样的事实的,况且旁边站着几个正常人在。鉴于当时情形(特别是路边还站着几个人)丁某无法预见危害后果,属意外事件,按刑法第16条规定,不构成犯罪。丁某的刹车不灵,无车灯夜间行使应由交通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但笔者不同意甲、乙、丙三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观点,认为甲、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有人认为甲、乙、丙三人对孙某的死亡采取了放任态度,但由于甲在丁某驾驶的拖拉机靠近孙某时,喊叫孙某停车,从而使这种放任态度转换成了过
    2023-06-03
    363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有哪些
    一、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有哪些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有:1.行为人在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2.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3.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二、故意杀人罪赔偿有哪些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3.死亡赔偿金。4.精神损害抚慰金。5.交通费、食宿费等。三、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
    2023-11-07
    500人看过
  • 醉驾间接故意包括哪些情况?
    醉驾间接故意包括的情况有: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情况: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一、与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二、醉驾相关知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2023-02-08
    375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区分犯罪的性质和故意的内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处死刑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予以纠正
    2023-04-13
    202人看过
  • 间接地故意犯罪辩护词的内容有哪些
    一、间接地故意犯罪辩护词的内容有哪些?(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二)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同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进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三)辩护理由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或者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提出可以从轻的理由。(四)结尾。归结辩护理由,提出有关判处被告的建议。(五)写明辩护人姓名,并注明具体日期。二、辩护权的基本内容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诉讼权利。犯
    2023-06-03
    455人看过
  • 诈骗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吗
    间接故意一样构成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12-11
    370人看过
  • 间接故意能构成强制猥亵罪吗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身体自由权和隐私权、名誉权。所谓身体自由权,是指妇女的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所谓隐私权,是指妇女所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其私有领域的不可侵犯(包括其身体不能偷看、猥亵等)是其重要权能所谓名誉权,是妇女所享有的就其自身属性和特点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2023-06-03
    37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间接故意在法律上有哪些成立表现?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8
      间接故意满足以下条件的,有未遂状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没有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 犯罪故意成立是否有可能是间接故意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6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 哪些是间接故意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2-08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 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
    • 间接故意犯罪构成轻伤是不是就可以立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0
      间接故意犯罪构成轻伤能判刑,该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无论是直接由本人实施还是间接实施,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伤害,即可构成故意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