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犯罪中止需要判刑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0 20:40:39 344 人看过

有可能要判刑,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形态类型。犯罪中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1、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种情形一般称为普通的犯罪中止;

2、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而犯罪结果最终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一般称为特殊中止

二、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18: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应当怎样处理
    犯罪中止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二、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但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情形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的重要条件:一是主动性,即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行为,不是因为客观原因;二是有效性,即行为人不仅放弃了犯罪行为,还有效地阻止了行为可能会导致的犯罪后果的发生。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险及飞行安全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
    2023-08-14
    125人看过
  • 犯罪中止情况下的刑事裁判
    缓刑的量刑标准: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制止犯罪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未造成损害的,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会被判刑吗?犯罪中止不一定会判刑。《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犯罪中止是否判刑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加以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04
    138人看过
  • 犯罪中止刑事判决书怎么写
    公诉机关某某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余某某,男,汉族,初中文化,无业。2007年10月25日因犯强奸罪被浙江省某某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9年2月19日刑满释放。2015年9月26日被抓获,次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某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0月10日由某某县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某某县看守所。某某县人民检察院以丰检刑诉〔2016〕1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余某某犯故意杀人罪,于2015年12月25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本院于2016年1月4日受理后,因本案不宜适用简易程序,于同月13日转为普通程序,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某某县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龙某某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余某某及其指定辩护人熊某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经审理查明,2015年5月,被告人余某某经人介绍与被害人廖某谈恋爱,后二人同居于廖某位于某某县三合街道某路某号一单元701的家中。
    2023-06-14
    138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否会被判刑?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行为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联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区别:从自动放弃犯罪和防止犯罪结果的意义上而言,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犯罪中止认定在刑事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行为人不管是在着手之前还是在着手之后,其实都是有可能成立中止的。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因为行为人主观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在共同犯罪中,虽然各行为人在具体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具
    2023-05-07
    114人看过
  • 犯罪既遂可以刑事中止吗?
    犯罪既遂后不能构成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一、犯罪既遂和成立的区别犯罪成立指的是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犯罪后会产生不同的犯罪形态,也可能是未遂、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二、犯罪的基本形态是什么?1、罪的形态有4种,分完成和不完成状态。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分为完成形态(既遂)与未完成形态。2、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
    2023-04-06
    419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需要彻底放弃犯罪吗
    犯罪中止需要彻底放弃犯罪,并且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受贿罪犯罪中止如何处罚受贿罪的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如何认定聚众斗殴中止在聚众斗殴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
    2023-03-30
    284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判刑如何
    犯罪中止的判刑如下:1、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2、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犯罪分子的中止行为必须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产生,如果犯罪分子主观上想要停止犯罪,但客观上其预备或实行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犯罪结果的,就不能成立中止,而是既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共同犯罪如何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
    2023-07-21
    393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要符合下列特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14
    220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怎样?要判刑吗?
    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犯罪分子幡然醒悟不再犯罪的情形,不是只在电影电视里才会出现,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良心发现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这种情况,往往构成刑法上的犯罪中止。犯罪中止,也是犯罪的一种形态,也是需要判刑的,但满足条件时,可以免除刑罚。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中止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既遂(犯罪得逞)以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只能算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不能成立犯罪中止。2、主动性条件: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通俗地说,就是犯罪分子认为可以达到犯罪目的,但在犯罪过程中主动中止犯罪的。如甲为了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甲见乙神态痛苦后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构成犯罪中止。即使甲投放的毒药实际没有达
    2023-05-01
    435人看过
  • 杀人中止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杀人中止构成犯罪。因为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结果是否致使受害人死亡。但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意杀人中止后过失致人死亡定罪标准故意杀人中止后过失致人死亡定罪标准:在行为人虽然中止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之后,没有完全阻断或者阻止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威胁;而导致他人死亡,行为人有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并且有产生他人死亡的事实;并且这个事实要跟这个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产生必定的因果关系。《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06
    328人看过
  • 强奸罪刑事判决书 犯罪未遂 中止
    一、强奸罪的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强奸罪的犯罪中止是罪犯自动停止犯罪或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强奸罪的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准备实施强奸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着手实施实施强奸的过程中;3、犯罪嫌疑人主观上认为能够继续与完成犯罪,而主动地、自愿地放弃了继续完成犯罪,应认定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的种类(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杀人等。(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
    2023-03-06
    220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盲人犯罪应当减轻吗
    一、刑事案件中盲人犯罪应当减轻吗?盲人犯罪一般是可以减轻处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盲人犯罪法院量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三、盲人犯罪怎么写辩护词?(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
    2024-01-10
    264人看过
  • 如何判断刑事未遂和犯罪中止
    应这样判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一、强奸中止和强奸未遂强奸中止和强奸未遂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没有把犯罪完成,即犯罪分子主观上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和着手实施的过程中;犯罪未遂是被迫的,而犯罪中止是自动的防止了犯罪的结果。二、入室未盗窃怎么定罪入室未盗窃,分为两种情形:(1)犯罪中止;(2)犯罪未遂。没有偷任何东西,也要根据具体情节作出判断。因为这里存在自动终止犯罪和因客观因素没有成功实施犯罪两种情况:(1)犯罪中止:在犯罪过冲中,主观上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属于犯罪中止。这里可以考虑的是:没有造成损害的免于处罚,造成损害的应该减轻处罚。(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023-03-07
    120人看过
  • 刑事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一、行贿后收回赃款是否构成犯罪中止?构成。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种情形一般称为普通的犯罪中止。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而犯罪结果最终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一般称为特殊中止。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
    2023-03-12
    21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刑事犯罪中止中止后判刑怎么判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08
      如果我们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于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民事纠纷当事人涉嫌刑事犯罪中止诉讼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11
      民事纠纷当事人涉嫌刑事犯罪不一定中止诉讼,民事诉讼需要被中止的情形是法定的,法院并不能在发现特定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之后,就立即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
    • 14岁伤人当事人刑事犯罪需要判几年?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9
      这个要具体看受害人也就是对方的伤势,如果是轻伤的情况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如果是重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下,具体要看你弟弟是否满14周岁,如果满了,就要负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具体如何判决,要依具体情况来确定。
    • 共同犯罪中,一人中止犯罪后会判刑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03
      认定共同犯罪后有一人中止犯罪行为也是会判刑的,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两人以上存在共同故意犯罪行为属于共同犯罪,对于这两个人都要进行处罚,要按照相应的罪名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 犯罪中止会判刑吗?想知道犯罪中止会怎样判刑?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8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