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抚养权谁来决定
孩子的抚养权由父母来决定,如果协议不成时,再由法院根据下列情形判决决定: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原则上由女方抚养为主;
2.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的,且父母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决定;
3.若子女是八周岁以上的,父母或者法院在决定抚养权的归属时,要听取子女的个人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孩子抚养权的内容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抚养,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哺育、喂养、抚育、提供生活、教育和活动的费用等。
三、离婚后还能变更抚养权吗
离婚后能变更子女抚养权。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有以下理由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法院会予以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n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n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抚养权的重要性:孩子的未来由谁决定?
390人看过
-
男方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孩子谁来抚养
235人看过
-
抚养权归属:孩子的归属权问题谁来解决?
272人看过
-
申请抚养权的孩子的抚养权由谁来掌控?
246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孩子的决定权归谁?
82人看过
-
抚养孩子的决定权
118人看过
-
男方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孩子谁来抚养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05男方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则孩子就由女方来抚养,此时男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如果女方去世或者没有抚养能力的,则男方就必须抚养孩子,不得放弃抚养权。因为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如果一方无法直接抚养孩子,另一方就必须抚养。
-
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来说有谁抚养孩子?宁夏在线咨询 2021-08-19对孩子的抚养权来说,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婚姻法同时也规定了继父母、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非婚生子的父母等主体对其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
孩子的抚养权归谁,孩子抚养权的判决因素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1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 2、文化水平。 3、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 4、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5、一方的思想品质,因为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对于十周岁的孩子,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
没有抚养权的孩子应该找谁来抚养?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5无法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的,由谁来抚养子女,主要考虑孩子跟随哪一方更有利于其成长(2周岁以下的子女,原则上随母亲生活,对10周岁以上的孩子,会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如一方存在家庭暴力、吸毒、赌博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况的,则判给对方可能性就越大。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可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抚养费的比例,有固定收
-
未说出来的孩子抚养权归谁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31未说出来,属于双方的。 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