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确定:当事人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纠纷解决管辖法院时,案件将由中国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当事人约定由与合同相关联地点的法院管辖的,可以按照约定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当事人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纠纷解决管辖法院时,案件将由中国人民法院管辖。而如果当事人有约定,则可以按照约定执行,由与合同相关联地点的法院管辖。因此,可以简单概括为:当事人有纠纷解决管辖约定时,法院将按照约定处理;如无约定,则案件由中国法院审理。
【 法 律 解 释 】 合 同 纠 纷 案 件 管 辖 法 院 规 定
在合同纠纷案件中,选择管辖法院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案件后续的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合同纠纷案件应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但约定的法院必须符合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之一的要求,且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此,当事人应仔细阅读法律规定,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管辖法院,以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审理。
综上所述,管辖法院是指法院在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内,选择一家法院进行审判的案件。管辖法院的管辖范围和管辖范围,由不同的法院而有所不同。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五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
研究合同中约定的管辖法院问题
158人看过
-
社会保险纠纷管辖研究
324人看过
-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的研究
236人看过
-
合同纠纷管辖问题:主合同与担保合同
452人看过
-
法律问题研究:合同租赁纠纷的探讨
176人看过
-
专利侵权案件管辖问题的研究
231人看过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和债权人。保证合同属于从合同,从属于主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 更多>
-
民间借贷纠纷问题研究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0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激活民间资金、促进民间经济发展、改善民间生产生活难题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激增,并呈现逐年跳跃式上升的趋势,纠纷诉至法院后,案件审理和执行难度加大,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激增的原因、特点及审判对策分析,以期对司法审判工作有所裨益。
-
管辖诉讼代理合同纠纷的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2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第一审涉外合同纠纷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而最高院又批复同意集中管辖深圳市辖区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同时《民事诉讼法》规定,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本案货物目的地在国外,目的地是合同履行地属涉外案件,所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
分家析产纠纷法律问题研究宁夏在线咨询 2021-01-17分家析产,在很早以前就为人耳熟能详的词语,本身不会很难理解,但是,它往往引发诸多家庭矛盾,甚至亲属间斗殴、厮杀。张志胜律师在此不讨论其社会“效应”,专门研究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一、分家析产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分家”、“拆烟火”平常,尤其是在农村,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往往涉及分家,另立香火的事情,人们通常叫“分家”;父母年迈之后,将财产分给儿女们,有时还开个家庭会,这也叫分家。但是,这些不完全是法律意
-
合同纠纷管辖有哪些合同纠纷受理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6合同纠纷的管辖权包括: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合同未实际履行的,双方住所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交货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点;未约定的,按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点。合同履行地点。三。加工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点,但合同中约定履行地点的除外。四、财产租赁合同、金融租赁合同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点,但合同中约定履行地点的除外。
-
关于合同纠纷管辖不明确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3-05-12诉讼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及其他各类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 合同各方当事人为了及时、有效解决纠纷,往往在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如果合同中有有效的约定管辖的条款,那么发生纠纷时,就以约定的法院为管辖法院。但是,如果因为约定的管辖法院不明确,导致不能确定管辖法院时,约定管辖就成了一纸空文。这时候,一般应根据《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