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09:11:21 498 人看过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文号:中内协发[2003]20号

发布日期:2003-4-12

执行日期:2003-6-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二)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第六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五)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

第七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第八条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

(二)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三)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

(四)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

(五)独立的业务审核。

第九条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

(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

(三)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十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第十二条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由于人为错误、串通舞弊、超越制度、环境变化及成本效益原则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

(二)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

(三)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五)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

(六)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七)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八)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九)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十)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

(十一)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

(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

(三)对抗风险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

(二)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三)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四)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三)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一)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如果认为已有标准不合适,应向适当管理层报告;

(二)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21: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文章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文号:中内协发[2003]20号发布日期:2003-4-12执行日期:2003-6-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
    2023-04-24
    345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确定抽样总体、选择抽样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第五条抽样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完整性和经济性原则。(一)相关性是指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二)完整性是指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三)经济性是指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第六条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第七条抽取的样本应有代表性,具
    2023-04-24
    144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的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或与被审计单位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把它作为年度审计计划的一部分。?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以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第八条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
    2023-04-24
    189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二)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三)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第六条审计项目的各
    2023-04-24
    339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第四条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三)审计时间;?(四)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五)审计小组名单;?(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通知书。?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第七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
    2023-04-24
    350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达到以下目的:?(一)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二)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为评价内容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四)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第六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
    2023-04-24
    364人看过
换一批
#审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内部控制审计
    相关咨询
    • 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什么不同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1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为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而设计和执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需要考虑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并非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这是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预期内部控
    • 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财务报表审计是以财务报表为对象,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公司内部业务控制流程为对象,两者目的也不一样,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作出鉴证,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发现内部控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 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1
      审计只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而非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一般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以及持续的自我完善。
    •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1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发表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进行编制发表意见。
    • 风险管理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有啥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4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r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r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