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09:11:21 498 人看过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文号:中内协发[2003]20号

发布日期:2003-4-12

执行日期:2003-6-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二)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第六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五)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

第七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第八条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

(二)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三)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

(四)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

(五)独立的业务审核。

第九条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

(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

(三)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十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第十二条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由于人为错误、串通舞弊、超越制度、环境变化及成本效益原则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

(二)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

(三)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五)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

(六)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七)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八)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九)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十)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

(十一)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

(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

(三)对抗风险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

(二)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三)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四)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一)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三)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一)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如果认为已有标准不合适,应向适当管理层报告;

(二)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0日 2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文章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作者:iadit.c…2006-11-410:49:39来源:中内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明确和协调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由于隶属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而形成的协助其工作并向其报告的组织关系。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所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接受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保持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良好关系,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履行职责,实现董事会、最高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协同作用。第五条对内部审计机构有领导作用的董事会和相类似的机构包括:(一)董事会;(二)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三)非盈利组织的理事会。第六条对内部审计机构有领导作用的最高管理
    2023-04-24
    436人看过
  •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1)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适合于手工操作的信息系统,同样也适合于电算化系统;不仅适合于企业单位,同样也适合于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任何单位要想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必须要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的责任,更是单位领导者的责任。对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首先就应查明被审计领导所在单位有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机构设置、岗位设定、职责划分、人员定位、业务处理、作业程序、资产管理、收支手续等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有无因失控或控制不严而造成管理混乱、损失浪费、差错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和社会控制两个方面。(2)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状况,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收支活动审计时,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查明
    2023-06-12
    320人看过
  •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规范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所称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第三条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第四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并具备必要的职业资格。第五条高校内部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高校内部审计应关注学校资源,对本单位利用资源、开展业务、取得绩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二)高校内部审计应坚持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
    2023-06-07
    263人看过
  •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浅析
    第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从狭义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广义内部控制。狭义内部控制指与会计有关的部分,主要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广义内部控制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与保证经营活动效率有关的部分,即组织管理当局所关注的内部控制,如董事会的设立、管理者的素质、文化等。由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审计人员提出的工作,因此第一阶段内部控制的措施是会计的工作,如账目核对。岗位分离也是指会计岗位的分离,控制目的则是以保证账目正确无误为主。而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它是组织中内生的,并不是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和审计等外力催生的,不可避免地从第二阶段开始,内部控制就涉及到了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尽管从审计角度看该定义范围过于宽泛,使该定义有争议,但第三阶段也只是从内部控制结构方面定义内部控制,并没有调整内部控制的范围。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COSO定义,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
    2023-04-24
    344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协助组织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明确相关责任,降低组织风险,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一)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二)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
    2023-04-24
    370人看过
  • 推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首先,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控制环境是构成一个组织内部控制的氛围,反映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存在与运行的环境。控制环境和单位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及单位的组织文化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要建设高效、廉政、节约的形象,就必须营造理性、严谨、务实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审计站在超然独立的立场,通过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促使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新的正确认识并给予充分的重视,促进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的更新和升华,有效改善控制环境。一个单位有了良好的控制环境,管理层就能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就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经费开支审批制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严格落实到位,从而
    2023-06-12
    114人看过
  •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评价工作,通过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为管理有提供咨询、建议等服务。内部审计作为监督的一个重要角色置于整个内控的较高层。2.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是全面审查、监督内控制度的专门组织,它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根据国际惯例,内部审计通常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所以它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2023-04-27
    294人看过
  •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2.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4.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中国内
    2023-06-07
    53人看过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由谁完成
    审计控制是通过对组织资源业务活动的审计,实现对符合组织目标的管理的一种控制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确保高效实施和及时反馈审计结果。 审计控制是通过对组织资源业务活动的审计,实现对符合组织目标的管理的一种控制方式。其特点包括:1. 审计控制的目标是合规性和效益性,旨在提高组织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水平;2. 审计控制的内容不仅是财务活动,还包括利用组织资源的业务活动;3. 审计控制的方式是过程式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4. 审计控制的范围不仅是业务活动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结果产生的机制;5. 审计控制的性质是一种重点控制,而不是全面控制。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分为三步:1. 审计准备阶段,包括编版制年度审权计计划、下达审计任务书、组成审计小组和进行审计前调查;2. 审计实施阶段,包括会谈与沟通、内控评估的健全性测试、内控评估的有效性测试、计
    2024-01-05
    383人看过
  • 浅析内部控制胜于“审计治疗”
    作者:杨艳2010-11-3011:50:19来源: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审计局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其目的就是要规避风险。从近几年审计报告中曝光的问题让人“触目惊心”,“触目惊心”的问题不只是表象,不合理、不健全的,而是内部控制才是问题的实质。我们应该透过问题看本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部控制管理上。有许多需要“治疗”的内容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审计治疗”,只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纠错、改正、问责,难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审计整改也只能纠正某一件事情,解决某一个问题,而要防止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弥补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建立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化解风险,堵塞漏洞,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
    2023-04-24
    208人看过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独立审计基础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第六条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此应当予以关注。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帐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傀重要
    2023-06-07
    84人看过
  •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逐步发展内部审计,加强内部经济监督管理。它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独立评估工作。为管理层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等业务咨询和咨询服务。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职能,被置于整个内部控制的更高层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和监督的专门机构。它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发挥着其他部门或控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从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内部审计通常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因此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组织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的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分
    2023-05-02
    262人看过
  •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作者:佚名2009-7-3121:21:19来源:内审网【摘要】内部控制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而内部审计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健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实施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为我国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理念。同时强调了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提出了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明确了内部环境、风险
    2023-04-24
    397人看过
  •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条公司审计业务范围分为会计、业务、财务、总务、检查五项。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审计人员对审核事项负责,必要时,除按规定对各单位报送的凭证、账目进行审计外,还应当在有关账簿上签名、盖章,审核员还应到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每年的检查次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五条审核员在进行审计前,应准备和收集有关资料,制定计划和时间表,详细研究各单位以往的审计和检查报告,供参考第六条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首先准备和收集有关资料,制定计划和日程,第七条审计人员对职务上获得的秘密负有保密责任,不得事先向检查单位泄露,第八条审计工作涉及其他部门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办理,并作出联合报告。审计人员对公司各单位审计事项有疑问的,可以随时向有关单位进行详细询问,查阅账簿、表格和有关档案。必要时,也可以要求其出具书面说明第十条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得傲慢、偏袒,但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将审计证明(或公文)交被
    2023-05-02
    114人看过
换一批
#审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其意义在于可以完善企业治理,加强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是顺应国... 更多>

    #内部控制审计
    相关咨询
    • 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什么不同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1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为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而设计和执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需要考虑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并非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这是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预期内部控
    • 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财务报表审计是以财务报表为对象,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公司内部业务控制流程为对象,两者目的也不一样,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作出鉴证,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发现内部控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 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1
      审计只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而非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一般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以及持续的自我完善。
    •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共同点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30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共同点,例如:(一)两者的终极目的一致。虽然各有侧重,但终极目的都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二)两者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三)两者运用的重要性
    • 风险管理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有啥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4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r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r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