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不能继承另一方的财产。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人继承,第二继承人不继承;第一继承人不继承的,由第二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育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同居关系中,是否可以相互继承财产?
同居关系中,一般是不可以相互继承财产的。但如下情况除外:
1、双方均订立遗嘱,认定对方可依法继承遗产的;
2、双方同居关系产生于1994年2月1日之前,且双方已经满足结婚条件的,双方视为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互有法定继承权;
3、其他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遗产继承问题:同居关系中遗产的处置
386人看过
-
解答法定遗产继承顺序常见问题
130人看过
-
同居关系下的遗产继承规定
404人看过
-
房产继承问题:民法典的规定
242人看过
-
伴侶遗产继承:问题与解答
205人看过
-
再婚夫妻婚前房产继承问题:民法典解答
237人看过
遗产继承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 更多>
-
民法典关于重组家庭房产继承问题的解答怎样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2重组家庭房产及财产的继承问题应从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含存款未知但存于女方名下)中,先分出属于妻子的一半,剩余的一半才是男方的遗产。在确定男的遗产后,再进行继承分配。如果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其中,有数份遗嘱的以公证遗嘱为先,没有公证遗嘱的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没有遗嘱的才按照法定继承。通常按照法定继承人的人数等额分配。
-
民法典同居关系如何解除问题,法律怎么规定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3-02-02如何解除同居关系主要取决于同居关系中的双方是否有配偶,如果双方除了同居者之外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配偶,那么可以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 如果双方均无配偶,无须去法院办理解除同居关系,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即可,但是如果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但如果存在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想要解除同居关系的,可以去法院起诉办理解除同居关系,不限于因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范围
-
民法典中关于无遗嘱规定如何继承房产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2-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
同居财产处理办法:同居关系中一方去世,遗产继承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13在同居关系中,如果双方事先有关于财产归属的约定,则应按照约定处理;否则,将按照一般共有财产的处理方式进行。如果同居关系中的一方去世,另一方不能继承死者遗产,因为只有合法的夫妻关系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同居关系并不具备这个条件。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遗
-
独生子女遗产继承问题解答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12独生子女继承父母的房产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假设其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先于父母去世,那么房产的归属则毫无争议属于子女。但是若父亲或母亲比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早去世,则情况就复杂得多。因为按照法定继承关系,排在第一顺序继承的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这也意味着,在祖孙三代关系中,一旦中间的父辈早逝,如父辈无立遗嘱,祖辈也没放弃继承,那么原属于父辈的财产(房产)需均分给祖辈和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