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案件的诉讼时效从被征收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房屋征收部门作出征收决定之日起计算,时效期间为6个月。
一、政府以旧城改造的名义拆迁补偿很低怎么办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二、拆迁征用房屋几年可以进行起诉诉讼
房子被违法拆迁,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是六个月。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起诉3个月内如何计算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不是三个月内,而是六个月内。起诉的期限一般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则诉讼时效是十五日,是从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
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购房合同无效案件?
444人看过
-
如何有效地提起拆迁案件的诉讼请求?
437人看过
-
诉讼时效:如何计算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66人看过
-
政府土地征收与拆迁案件的诉讼时限
370人看过
-
拆迁征地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
25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427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拆迁协议案件如何约定诉讼时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1拆迁协议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
-
诉讼时效怎么计算,如何计算诉讼时效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8劳动争议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
-
自诉案件怎么计算诉讼时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01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上不到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十五年后;经过20年的合法最高刑是无期徒刑和死刑。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必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第八十八条人民检
-
拆迁案件再审时如何计算律师费用?北京在线咨询 2025-01-041、按照件数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无财产争议:6000元至20000元; (2)法律文书:600元至2000元; (3)律师见证:2000元至10000元; (4)代办公证:1500元至3000元。 2、关于民事案件收费,具体标准如下: (1)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收费为争议标的的7%,但不少于5000元; (2)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收费为争议标的的6%;
-
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补充诉讼时效如何计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第一,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