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作用机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9:42:23 150 人看过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相互矛盾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以最有效的资金投入实现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循环经济是以合理、持续的利用物质和能源为目的,把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结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形式,它不同于末端治理,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2]据联合国环境专家说,过去10年,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害加剧,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此前40年中损失的总和。最新气候模型表明,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否则到100年后的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现在上升6度,必然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3]现在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非常重视,在亚洲搞得最好的要数日本。上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口号,并集中制订了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利用、包装容器和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化学物质管理等一系列法规。日本有一个法叫做《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循环经济最基本理念是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制废物产生,实行废物资源化。减量,再用,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所谓减量就是把资源的开采量、使用尽量减少。资源开采后尽量地使用、再使用,增加使用频率,拉长使用时间。最后一点是循环,当你使用得不能再使用的时候,想办法把它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到社会中去。

二、循环经济的内在作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口的膨胀和产业革命的不断进步,人类以掠夺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问的矛盾不断激化,并发展成为互为因果的两极,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负荷过重和遭到破坏与污染的生态环境资源供给能力相对缩小,这就是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发展到今天的集中表现和严重后果——资源与环境双重危机,因而发展循环经济,破解人类社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双重危机就成为全球的共识。由此可知循环经济的内在作用机制,即通过循环经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协同发展关系。

三、循环经济的内生因素-生态环境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态环境资源单向掠夺型开发利用所造成,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衍生物,属经济问题,因而具有深刻的经济学内涵。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是伴随经济学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实践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从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到当今制度经济学模型,经济学家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因变量,从不同角度揭示其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这些经济增长理论都把生态环境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生态环境外因论,而目前我国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提出生态环境内因论。现代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本身,而且取决于与此相联系的重要生态环境因素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程度,这集中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由影响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转化为其内在因素。生态环境作为现代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在现代生态经济再生产系统中。不解释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不能全面解释经济增长理论。而用传统的增长理论则难以解释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生态环境内生变量解释经济增长是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理论的必然,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是循环经济的经济本质。

四、循环经济的社会动力-人类需求和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需求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需求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伴随有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阶段,即人类社会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原始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超过生态环境系统再生与净化能力的速度发展,以单向掠夺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单向掠夺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可持续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三大阶段。第三发展模式,是人类面对掠夺单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化而审时度势形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其重要特征是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环境污染排放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循环可持续发展。

考察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曾从世界经济史、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史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并指出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条件,提出了相应阶段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同时,考察全球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发现各国在工业化阶段的社会经济实践,均在不同程度上面对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并采取了相应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对策,随着走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单向掠夺型经济发展模式,而走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9]因此,当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人类需求为动力,人类社会不断地走向循环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模式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需求观、人与自然矛盾关系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为推进当今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循环经济内在作用机制就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人类社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双重危机的必要途径。

总之.不管循环经济在各国的表现形式如何,从人类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过程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低限,同时使资源利用的梯度效益最大化。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治理,是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走过的道理。而循环经济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和能源进行多层次多梯度的利用。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与循环和谐发展的模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4日 03: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环境保护法的生态学审视
    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环境问题,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设计逐渐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安全理念出发,对《环境保护法》的缺陷进行了一些分析,尝试对现行《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提出粗浅的建议。【英文摘要】Therapiddevelopmentoforcontry’seconomyhasbroghtallkindsofentironmentproblems.TheinterfixdesignationoftheexistingEnvironmentProtectionLaw”hasmaladstedthes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isaticleanalysesafewdefectsoftheexistingEnvironmentProtectionLaw”fromthean
    2023-06-11
    460人看过
  • 生态环境诉讼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哪些
    生态环境诉讼案件中,生态环境修复的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修复期间的监测、监管费用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履行修复义务时应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修复期间的监测、监管费用,以及修复完成后的验收费用、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等。原告请求被告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予以判决。企业偷排污水要承担哪些责任企业偷排污水,要承担下列法律责任:1、民事赔偿责任:企业偷排污水造成第三人损失的,应该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如企业违法偷排污水,造成江河下游养殖鱼死亡的,养殖户可以要求企业赔偿损失。如果是多企业违法排污,造成损害的,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时,受害人可以收集证据资料,到法院起诉索偿,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023-06-14
    422人看过
  • 新《环境保护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新《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红线范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此项修订不仅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使得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2023-04-24
    460人看过
  •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开幕式后举行的高峰论坛上,水利部部长陈某,中宣部副部长王某某,环保部副部长李某某,农业部党组成员曾某某,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某某等作主旨演讲。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别开生面,水利部部长陈某系统回顾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深刻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面阐述了我国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宣部副部长王某某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与生态文明理念有着本质、内在的联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使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融合,共同升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某某就依法治国,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格局作了重要讲话。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某某在高峰论坛上介绍了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他介绍,环境优越、本底深厚是成都生态
    2023-04-24
    396人看过
  •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起诉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开垦草原等犯罪25863人,同比上升23.3%。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查办职务犯罪1229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人民群众有很多的期待。去年,最高检部署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一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检察机关起诉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也比以前增多了。检察机关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过去,有的人毁坏了生态环境,轻的交点罚款了事,重的受到行政、刑事的惩处,但毁坏的生态环境却难以恢复。在我们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就有一个很好的做法———补植复绿。我认为,检察机关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和补植复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值得称道。
    2023-04-24
    382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常识中央拟经济手段促环保
    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昨天公布结果,环保部副部长明确表示,此次普查将为中央研究开征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他并说,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境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有一些基本的考虑。尽管官方未透露时间表,但已有迹象显示,在全球经济加快迈向[低碳]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开征环境税为核心的中国新一轮环境税制改革路线图正呼之欲出。这也意味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后,中央将采取更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此间有专家认为,中国环境管理长期以来都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但随?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多种经济主体的发展,单靠法律和行政干预已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传统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保税等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若实施得当,将是中国运用市
    2023-06-11
    88人看过
  • 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西内陆河流域由东到西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按流域等级划分,这三大水系均为三级流域,马营河作为黑河干流最大的支流,应为四级流域,在这里,重点探讨一下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性和紧迫性1、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是黑河和石羊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黑河干流东部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总面积2347平方公里,总人口16.59万,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干燥少雨的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5.9度,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95—2246毫米,具有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的显著特征。流域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9398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值,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高
    2023-06-10
    296人看过
  • 为了经济发展可以牺牲生态环境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培育科学环保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加快环保科技进步步伐;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才会让人们认为工业都是污染环境的,其实工业同样可以不影响环境。只是成本高,很少企业会愿意,这时候政府应该给予政策限制和支持,发展环保经济。其实我国已经在注重这些了,希望明天会更好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一、民法典关于保护生态的规定有哪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
    2023-02-19
    128人看过
  • 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机制研究
    环境问题本身的国际性使国际合作成为了必然。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形式很多,但最主要的合作方式还是各国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即国际行政合作。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环境国际行政合作的制度性基础、现行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中的问题,对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英文摘要】Contriessholdcooperatewitheachotherinresolving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rearedifferentformsof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tthemainoneis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betweengovernments(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
    2023-04-21
    252人看过
  • 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通过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第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第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协会等。第四,本法调整的是各类主体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有的同志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模式,应当在法律中将活动改为模式。法理认为,法律所规范的,只能是主体所从事的行为、活动,而不能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023-06-06
    235人看过
  • 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与创建和谐社会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生物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湿地资源和生态功能一旦遭到破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危及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对维护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是我国目前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的立法现状,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湿地保护法》,还要重视湿地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对湿地保护工作建立统一合作机制。此外,还应努力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和谐社会;法律保护【写作年份】2009年【正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而生态安全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开垦湿地
    2023-06-11
    353人看过
  • 关于循环经济法
    1、循环经济法的法律定位问题:与会专家讨论,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还是环境法?表明了立法目的。这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单纯的谈这个问题无大的必要,因为生态环境的理念必须深入各种法律之中是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经济法也不例外,经济法必须生态化;但同时,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本身简单的可持续,而是在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同时更好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否则,社会将不是人的社会,环境将不是人的环境。这里或许涉及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争,但这并非截然对立的。离开了环境谈人,人将是不存在的,同时,离开了人谈环境,环境对人也就没有了意义。2、今天我们循环经济立法之前,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法的目的问题,因为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即只能是生态、节约与效率。我认为要首先解决的是我们的循环经济法立了之后,能否可行的问题。我们固然可以规定严格的责任,强制法律的执行和实施,但是我们能否负担的起足够的成本吗?我们要做的是如何
    2023-06-06
    239人看过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目的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的目的是: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此,中央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设立专职督察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等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国家什么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为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二、网络信息生态内容治理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
    2023-04-07
    259人看过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建议
    【出处】中国环境法网【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但建国以后农业增长倚赖资源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改变,农业用地的无序开发利用,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工业化过程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国家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已成为必要。本文拟以农业生态保护立法为目的,从立法原因、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单行法【写作年份】2007年【正文】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则是制约我国全面奔小康的瓶颈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表现出明显的弱质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
    2023-05-05
    255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环境保护法应该怎么规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3
      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修订之前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修订之后的环境保护法,将原规定的表述修改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修改,彻底改变了环境保护在二者关系中的次要地位。这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精神相一致。环境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层
    • 如何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范围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对下列区域、水体依法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区域、水体符合功能区要求:(一)主要河流源头区;(二)重要渔业水体、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水体;(三)风景名胜区水体;(四)重要的湖泊、湿地;(五)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森林;(六)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水体。依法划定的保护区应当向社会公布。
    •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哪些内容
      福建在线咨询 2024-03-16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环境保护: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2、地球生物保护: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3、人类环境保护: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
    • 为了经济发展可以牺牲生态环境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6
      一、为了经济发展可以牺牲生态环境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培育科学环保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加快环保科技进步步伐;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才会让人们认为工业都是污染环境的,其实工业同样可以不影响环境。只是成本高,很少企业会愿意,
    • 如何理解环境生态环境的特征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9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物质性。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环境由各种物质所构成,如大气、水、草原、湿地等。二是稀缺性。环境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环境的负担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从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