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定继承人的误区认识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10:02:14 200 人看过

法定继承人的误区认识如下:

第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被继承人不能立遗嘱,立了也白立。其实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我的遗产我做主,被继承人不仅可以立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而且还可以修改遗嘱,反悔自己的处分行为。

第二个误区就是法定继承人以为自己的继承人身份来自法律的规定,是铁定的,一旦发现被继承人立遗嘱并将遗产指定全部由部分继承人继承甚至赠与外人时便撒泼闹事。这样的案例常常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也很少照顾他们,直到他们临终甚至去世后才奔丧。从情理上来讲,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好人有好报;从法律上来讲,被继承人有权处分自己的遗产,任何人无权干涉。所以撒泼终究只是撒泼,又能奈何?当然上述所言之是一种情况而已,实践中也有不同情况的。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两种,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遗产范围如何确认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

1、要查明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公民生前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2、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3、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

4、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5、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已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另外,还要查清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及保险金是否已明确了受益人,如已指定受益人,则属于该受益人所有,而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11: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定继承相关文章
  • 对司法会计工作的认识误区
    第一、司法会计只能进行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是指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调查、审理中,为了查明案情,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专门检查,或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专门鉴定的法律诉讼活动。目前我国开展的司法会计活动主要有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检验、司法会计文证审查四类,司法会计鉴定仅是司法会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司法会计活动的全部。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经济鉴证机构可以替代检察院司法会计的职能作用。司法会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二者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角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司法会计不论在检查还是在鉴定过程中,都必须根据诉讼证据的规则,合理运用证据,对案件提出科学的侦查方向,对涉嫌案件的会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而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这一职能。第三、司法会计可有可无。我们知道,很多经济案件涉及单位领导或财会人
    2023-06-06
    283人看过
  • 投资者对私募基金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中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的规模巨大,发展迅猛,在各种投资领域中发挥着应有作用,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对它的认识,应当重新梳理。1、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2、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3、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4、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
    2023-06-20
    454人看过
  • 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错误认识:1、先提出离婚者在财产上会吃亏。夫妻双方在案件诉讼中地位平等,离婚时,法院首先会分清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先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和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处理。因此,先起诉不等于原告必须在财产分割方面作出让步,二者没有必然联系。2、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这种认识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想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只能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到法院诉讼离婚,此外,没有第三条途径。3、家人不同意,法院就不能判离婚。离婚诉讼解决的是夫妻双方的人身关系,而并非与其父母,近亲属之间的其他纠纷.因此,法院对除涉及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外,一般不会主动征求当事人双方父母、近亲属的意见,更不
    2023-06-12
    496人看过
  • 对于遗嘱继承存在哪些误区
    其实,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同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例如,图示中,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且只有1个小孩子。第一种情况,如果女方去世,则其个人房产的直接继承人就为女方的爸爸妈妈、男方以及孩子,4人平均分配,同样适用于男方;第二种情况,如果男女双方均去世,则其共同财产由男女双方的爸妈及孩子等5人共同继承,平均分配。(注:这里如若继承人中有人在继承发生时已不在世,则按照剩余的法定继承人口数来平均分配房产。)因此,独生子女本就不是父母财产的唯一继承人。那么,如果想要自己的房产完全由其独生子女继承该怎么做呢?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一般有遗嘱的按照遗嘱中的规定来实施,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方式来继承。也就是说,如果及时立下遗嘱,就能够改变法定继承,解决财产由谁继承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固有的观念,认为生前就把死后的事情交代好不吉利,对于立遗嘱一直是比较忌讳;另一方面,市民对于立
    2023-04-21
    488人看过
  • c1驾照的用处以及人们对c1驾照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一、c1驾照准驾范围:2014年,国家对机动车驾驶证的准驾范围进行了调整,c1驾照只允许驾驶总质量不超过4.5吨、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不超过9人或车长6m以下的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具体来说,一般的轿车、SUV、MPV、小面包以及符合上述标准的小货车、农用车都属于C1驾照的准驾范围。除此之外,C1驾驶证还可以开C2(小型自动档汽车)、C3(低速载货汽车)、C4(三轮汽车)的准驾车型。需要注意的是双胎装在一起的算一个轮。二、c1驾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轿车都能开?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轿车,C1都能开,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豪华轿车的长度会超过6米,如迈巴赫62,按要求是要上黄色牌照的。C1驾驶证是不能开这台轿车的。同理,其它一些超长的加长轿车也是开不了的。误区二:蓝牌车都可以开?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车都是蓝牌车。那是不是拥有C1驾照就可以开蓝牌车呢?其实不是的,因为蓝牌车不一定就是小车。我国规定:
    2023-05-04
    249人看过
  • 失业保险金有哪些认识误区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统一部署,我市对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进行上调,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每月增加120元,达到560元,医疗补助金每月增加12元,达到56元。这对广大失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然而,面对近年来国家逐步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许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对这一惠民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误区和偏差,值得关注。误区一失业保险金是“工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广大参保失业人员按时享受待遇,市失业保险办公室每月定期集中发放失业保险金。其间,一些失业人员在签领时说:失业金是他们每月应得的“工资”。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发现,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失业保险金就是他们的“工资”,虽然钱不多,但毕竟不需要付出劳动。政策解读面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旨在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根本目的是帮助失业人员度过失业难关,促进其再就业。因此,失业保险金作为“过渡性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和在
    2023-05-04
    307人看过
  • 养老保险的三大认识误区有哪些
    导读:社会养老保障不具备人身保障功能(人身遇到风险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部分),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而商业保险则是一个经济合同,不受政策影响,拿多拿少只和你当初的投保金额以及你所选险种的收益相关。误区一、商业保险不如保障社会保险保障是广覆盖、低保障、保基本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生存工程,而非生活工程。社会养老保障不具备人身保障功能(人身遇到风险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部分),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而商业保险则是一个经济合同,不受政策影响,拿多拿少只和你当初的投保金额以及你所选险种的收益相关。商业保险最大的特点:一是它具有其它任何投资手段都不具备的人身保障功能,被保险人身故家人可以获陪当初的投保金额,用于家人在还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延续。二是它相对稳定,期满时的保额储备是一笔相对稳定的养老储蓄来源。所以商业保险在风险时是保障,平安时是储蓄,这是社保所不能具备的特征。误区二、我现在还年轻,以后再说!如果
    2023-05-08
    234人看过
  • 指定继承人的常见误区
    指定继承人主要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有效遗嘱,死后按照遗嘱的内容执行遗产的继承。这时候,被继承人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选择指定的继承人。这体现了我国对自然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具体来说,主要根据了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公民可以依法订立遗嘱处分自己的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遗嘱生效就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被继承人在生前就订立有遗嘱,而且遗嘱必须合法有效;2、立遗嘱人,也就是被继承人已经死亡;3、立遗嘱人,也就是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遗赠扶养协议不能处分所有财产;4、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也没有放弃继承权。民法典遗嘱可以指定继承人吗遗嘱可以指定继承人。自然人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
    2023-07-08
    61人看过
  • 关于法定继承与法定继承人的知识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一、什么是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法定继承的概念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特征是:1.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2.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3.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于被继承人间的亲属关系规定的;4.法定继承中法律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是强行性的;5.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二、法定继承是指什么法定继承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的继承形式,而被继承人没有立遗嘱处理其遗产。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是适用法定继承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配遗产: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人继承,第二继承人不继承。第一顺序继承
    2023-04-05
    102人看过
  • 法定继承人有哪些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一、法定继承人有哪些?1、配偶、父母、子女、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者丧偶女婿、名为养孙子女的养子女、代位继承人、胎儿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适用法定继承时,依照下列规则分配遗产:①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②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继承人配偶合法婚姻关系中配偶双方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同居关系的双方、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双方互不享有继承权。须注意:①配偶一方在离婚诉讼中死亡的,另一方仍为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②被宣告死亡人(若于判决宣告时并未自然死亡)于判决宣告之后才自然死亡的,若死亡宣告的判决尚未撤销,其原配偶即使尚未再婚,也不享有继承权。父母父母包括被继承人的生父母、养父母和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
    2023-05-03
    340人看过
  • 购房人对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哪些心理误区
    误区一:"签了合同,交了钱,房子就是自己的"这种想法隐患颇多,很容易造成损失。《民法典》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我们购买了开发商的房屋,签订了购房合同,仅仅是与开发商建立了一种经济合同关系,没有进行登记的话,还不能发生物权效力,也就意味着不一定能取得物权。如果开发商出现违规违约等行为,必定对购房人取得房屋的所有权造成障碍。误区二:"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与开发商无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房后,认为合同签了,钱也交了,《房屋所有权证》就是自己拿着材料就可以办了,不再关开发商什么事了。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二章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申请房屋登记,应当由有关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在商品房买卖中,有关当事人就是开发商和购房
    2023-06-04
    209人看过
  • 物业管理费的常见认识误区有哪些
    关于物业费的常见误区有:1、以不居住、未使用为由拒交物业费或其他费用;2、认为法不责众跟风不交费;3、以人身、财产受到损失为由,拒交物业费;4、对物业公司利用公用面积经营不满不交物业费。一、物业服务公司态度不好可以拒交物业费吗?物业服务不好可以拒交物业费。入住时交纳物业管理费是业主的法定义务,享受物业管理服务的业主应当交纳管理费,但物业公司未履行物业合同服务责任的、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达不到物业合同约定标准的,可以拒交或少交物业费。二、小区的物业费可以不交吗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是不可以不交物业费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买房的过程中就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作为业主居住在小区内,享受了物业服务,自然是需要交物业费的。如果购房者拒交物业费的缘由不合理,那这种情况就属于业主违反了物业服务合同,一般情况下物业服务公司会直接联系业主督促其在一定限期内交纳物业费。如果一个小区内拒交物业费的业主太多,那就
    2023-06-28
    437人看过
  • 干股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无形资产出资
    但是,现实中有人把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出资称作干股,这其实是没有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资产价值。经过评估确认了价值的无形资产,在公司设立时,依法办理了转移手续的,应当认为是实际出资,而不是所谓的干股。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因此,在中国公司中并无干股,也就谈不上以干股作抵押。如果是以无形资产出资的股份,你应当查看该公司的工商登记档案,其名下的股份份额就是其依法可以抵押的股份。另附:干股已成为新类型受贿行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8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收受干股期权寻租等10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具体意见。干股和实股的区别干股的本质其实是虚拟股
    2023-08-17
    244人看过
  • 用人单位对女工认识四大误区
    【阅读导航】一、什么是女工三期二、用人单位对女工四大认识误区三、孕期的法律保护【正文】一、什么是女工三期三期是指女职工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国家法律法规对处于三期的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和给予特殊待遇。二、用人单位对女工四大认识误区1、员工辞职,无需支付补偿金谭女士是北京一家餐饮公司的领班,因为生育要休产假。但休假期间,公司ˆ有向其支付工资。后谭女士以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为由提出辞职。后谭女士向劳动仲裁委申诉,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并补发其产假期间的工资。仲裁委支持了谭女士的请求后,公司不服裁决起诉到法院,主张谭女士系自行辞职,无需支付补偿金。法院审理后认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休产假的权利,并且休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得变更。在该公司未能支付产假工资的前提下,谭女士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最后,法院判决该公司按谭女士的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2023-06-05
    106人看过
换一批
#遗产继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定继承是指,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没有立有遗嘱的情况下,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继承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必须遵循法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规则等原则。... 更多>

    #法定继承
    相关咨询
    • 对试用期的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3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原因既有现行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的因素,还有有关方面对试用期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的因素。 错误认识之一,认为试用期满后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等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因此,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即使是处于试用期中,也应当
    • 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哪些,法律有哪些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3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 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有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7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理解或者对有关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罪过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认识因素不同,就会影响意志因素,因而影响罪过。行为人的认识错误,既可能影响罪过的有无与罪过的形式,也可能影响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是既遂还是未遂,还可能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与否。认识错误包括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法律认识
    • 合同有哪些特点与认识误区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7
      您何签订土承包合同签订农村土承包合同注意事项: 1、承包代表姓名要与身份证致; 2、承包土口农户现口; 3、土承包经营权共与承包代表关系要明确; 4、承包期限起始期签订合同现期; 5、承包签章私章应由承包签名并按手印确认; 6、承包土块情况、宽填面积定要填块田界必须准确具体台账登记准确具体应予纠; 7、块类水田、旱两类; 8、承包附着物情况要实事求能漏填错填能给详细信息则作更周详答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