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态司法法律依据仍显不足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7:21:49 489 人看过

随着生态环境审判庭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设立,这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林业审判庭的省份正在打造生态司法升级版。

司法专业化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院长对媒体表示,福建高院将积极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管辖、指定管辖制度,并进一步规范机构名称,理顺受案范围,统一司法尺度,形成工作合力。

在审理模式上,生态环境审判庭对涉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审理,实行三合一审理模式。王院长认为,可以预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种生态环境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实践到一定程度,还将可能从成立专门的审判庭发展到成立专门的法院。

三合一审理模式

媒体:今年4月福建高院成立了生态环境审判庭,能否介绍一下福建省生态环境审判组织建设的整体情况?

王院长:生态环境审判是司法工作的特殊领域,必须用更专业的机构、更专业的人审理更专业的案子。为此,福建进行了三十余年的实践探索。早在1982年,福建就率先成立了覆盖三级法院的林业审判庭,惩治破坏森林资源刑事犯罪,调节林业生产经营,为保护青山绿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福建全省法院开始探索从林业审判向生态环境审判的转型,从2009年宁德市柘荣县法院以林业审判庭为基础率先成立生态环境审判庭至今年4月福建高院成立生态环境审判庭,目前福建已成立生态环境专门审判庭51个、专门合议庭15个,生态审判人员285人。

福建探索实行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涉及破坏森林植被、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31类刑事案件;涉及大气、水、噪声、放射性、土壤等环境污染责任和海域使用权、采矿权等17类民事纠纷案件;涉及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涉及林业、环保等行政案件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归口审理。

五年多来福建共审结涉生态案件1.39万余件,依法追究了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长汀金闽矿产非法占用农用地开采稀土等重大破坏环境事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生态环境审判专业化的先发优势显现。

媒体:据悉,福建的法院也在不断拓展司法职能,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修复,能否介绍一下福建的环境审判是如何坚持修复理念的?

王院长:在依法裁判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事前预防和事后修复的功能。坚持预防为先,充分发挥司法的惩治和威慑功能,并通过法治宣传和加强司法建议等工作,遏制和减少损害环境、破坏资源行为发生。坚持修复为要,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坚持重罚更重修复的优化目标,大力推进修复性司法的应用。

早在2000年,福建就对毁损林业资源的案件试行补种复绿工作,法院将被告人补种复绿等情况作为量刑情节,依法适用刑罚。

这一做法既实现刑罚的惩罚功能,又使受损环境得到尽快修复,还能让被害人得到有效赔偿,一判三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探索将修复性司法机制从森林延伸到河流、海域、滩涂、矿产资源等领域。

生态司法法律依据仍显不足

媒体:目前生态司法的推进还面临哪些问题?

王院长:近年来,福建以及其他地区的环境司法虽然在治理环境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挥作用仍有限,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首先,生态司法的法律依据仍显不足。

司法活动是适用法律的过程,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但当前这些规则体系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司法作用的发挥。如,虽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当前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管辖设置、举证责任、裁判形式、执行保障等关键问题尚无明确规定,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仍持谨慎态度,客观上造成了立案难;虽然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完善了环境犯罪的刑罚制度,但是在双罚制以及责任人处罚等制度上仍不完善,不足以遏制恶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对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本应加大惩处力度,但终因法律依据不足,最终判处罚金或判决赔偿的数额与致害者获利相比、与修复环境的费用相比相去甚远,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锤子高高举起,但又轻轻放下,法院审理生态环境案件受限于裁判依据不明确、不具体,最终表现为司法裁判软,这是困扰法院最直接的难题。

第二,生态司法的内在困难还未有效解决。

环境污染具有原因的复杂性、时间的长期性、致害的潜伏性、损害的广泛性等特点,案件涉及的事实往往需要经过专业鉴定和评估才能作出认定。如,PM2.5和呼吸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多地出现的癌症村是否因周边企业排污、采矿所致?如果存在因果关系,污染制造企业需承担何种责任、多大的责任?由于我国环境损害鉴定在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上尚不成熟,有时鉴定结论不具有科学性或者权威性,不同的评估鉴定机构结果差异较大,当事人不认可,法院难认定,案件久拖不决、诉讼成本高昂,导致起诉难、胜诉难、执行难等问题突出。同时,生态司法对法官的司法技术是一大考验。环境案件中如法律因果关系认定、责任主体确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分配等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论证思路;环境问题往往牵涉到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对法官的利益衡平能力有着更高要求,法官如不能从资源和生态价值全面认识环境,不能从全局统筹思考,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精神,则难以发挥生态司法在治理环境中的真正价值和功能。

第三,生态司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理想。

民众环保意识正在觉醒,但基于传统恶讼观念,且环境案件举证难度大,司法手段相对单一,对环境诉讼呈现出无信心、无兴趣、无动力的心态,不愿诉、不懂诉、无法诉成为我国环境侵权案件的常态化现象。

据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5年至2012年,我国环境信访量年均77万件,但进入司法程序的不足1%,绝大多数环境纠纷通过行政渠道处理,出现环境纠纷高位运行、环境诉讼低位徘徊的现象,司法对生态的保护还不够全面深入。

媒体:你认为生态司法如何能在生态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王院长: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严格依法办案,维护生态正义。当前,在环境司法裁判中应坚持公共利益为重,处理好三大审判的关系。由于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调整法律关系不同,相关法律规定既有衔接又有明显差异,时有造成生态环境案件不同的审判领域裁判结果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容易忽视对公共利益损害的评价和补偿。必须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了解立法背景,把握法律精神,加强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处理好各类案件。

此外,在环境司法裁判中,应坚持修复培元为要,处理好处罚与预防的关系。积极探索,推行经济型赔偿、劳务性代偿,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努力形成刑事制裁、民事赔偿、生态补偿的环境修复责任方式的有机衔接,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修复受损生态资源环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22: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住宅违建的法律依据
    违章建筑,是指未依法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而占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主要包括:依法征地拆迁后重新选址建房自流转土地建房或建经营住房原有宅基地上搭建址改建、扩建。一、怎么对非法建筑进行处理呢1、违法占用集体土地或农用地进行建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没收;罚款。3、对历史和
    2023-04-11
    231人看过
  • 强拆违建的法律依据
    按照法规,接到违建举报,城管核实现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现场勘验,找当事人询问情况,制作调查笔录认定违建性质,立案,下达违法通知,听证通知,违法建设拆除通知。针对一栋违建楼房,城管会向政府书面汇报,在政府批复后,组织强拆。一、没人在家的情况下城管能不能拆除违建城管拆除个人违建时,会告知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先行拆除;如果到了规定时间,个人还是没有拆除违建的,就算是家里没人,城管可以强行拆除个人家的违建。希望大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二、违建多长时间内不能拆除的未履行法定登记的违建能随时拆除、不区分时间。违章建筑不合乎法律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三、哪个部门可以强拆违建房屋?一般违建房屋会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2023-03-30
    385人看过
  • 量刑建议的法律依据
    未成年犯罪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一、上海取保后签认罪认罚一般怎么判刑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可知,检察院取保让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不等于就一定会被判刑了,不过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法院会按速裁程序进行。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二、认罪认罚后可以做罪轻辩护吗认罪认罚后一般可以做罪轻辩护。即使当事人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罪刑,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的程序当中,如果是犯
    2023-04-12
    189人看过
  • 证据不足国家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如果采取了超时限的拘留措施或者采取了逮捕的强制措施,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可以请求国家赔偿: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四)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一、国家赔偿法基本原则是怎么规定的?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是指国家支付赔偿金赔偿受害
    2023-02-23
    483人看过
  • 司法强拆的法律依据
    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的强征、强拆的法律依据来源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其中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司法强拆是国家允许的吗是的。第一步、被征收人收到下面两份文件,又触发申请司法强拆条件当被征收人收到《责令交地决定书》或是《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时,房屋就有可能面临司法强拆,注意是可能,具体条件需要详读相关法律规定。(1)责令交地决定书《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
    2023-02-23
    370人看过
  • 证据不足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那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但有能力而拒不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一、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状该怎么写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状内容如下:原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状就需要写上上诉人还有被上诉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还有上诉的请求事项,再者就是上诉的事实与理由,最后就需要写上法院的名称,还有写上诉的时间,这样才能获得法院认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起上诉必须是享有上诉权或可以依法行使上诉权的人。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果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也有权提起上诉。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天;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天;上诉期从接到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
    2023-02-17
    11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司法鉴定依据明显不足怎么办?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8-13
      司法鉴定机构所出具的司法鉴定依据的检材,应当确实。鉴定人在鉴定的过程中,检验的程序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行业要求。所依据的理由,不具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就可以判断出不足而得出的结论不能成立。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对于有缺陷的司法鉴定,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补充质证的方法解决的,可以不重新鉴定,司法鉴定有缺陷,能够通过补充质证解决,应不允许重新鉴定。
    • 不足能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1
      提供案件详细事实,需要法律帮助来电详细咨询
    • 什么叫、显失公平?法律依据?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7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该条规定明确了不当得利人负有向利益受损人返还义务、利益受损人享有向不当得利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确了“得利人得利没有法律根据”、“对方当事人利益受损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与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失之间有因果联系”三项基本构成要件。
    • 证据不足补充证据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8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 来电显示收费有法律依据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04
      “来电显示”收费没有法律依据。根据《价格法》,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来电显示”既不是商品,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服务,不能单独收费。用户在购买手机入网时,交纳入网费,以后每月交纳月租费和高于普通市话的通话费,“来电显示”是作为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一揽子服务中的一项功能,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移动通信公司也告诉用户“来电显示”是手机的基本服务功能之一(电信部门出售的手机使用说明书上对此也有说明)。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