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关系应该如此处理:
1.原告主张债权必须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或无法提供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欠条或者借条在债务人之手时一般将被推定为该债务已经清偿。
2诉讼时效问题。需要注意: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提出还款主张,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但提出还款主张后两年内没有继续主张的,视为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予支持。
3出借人明知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典型的例子是赌债,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有关法律予以制裁。
4.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含利率本数),但一定要明确约定,没有约定利息的,视为无息借款。约定超出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依法不予保护。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借款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只返还本金。
5.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如借款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6.借款的抵押如果涉及不动产,要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才能对抗第三人。
7.债权文书如办理可强制执行的公证,则可不经法院审理,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8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9.还款期满后6个月内必须向担保人主张权利,如过期则担保人一般不承担担保责任。
10.为延长诉讼时效可以用邮政特快专递不断寄送追款函,邮件回执单必须明确注明寄送的内容,如要求还款1万元的函、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函。
-
民间借贷如何证明存在借贷关系
117人看过
-
如何正确认定借贷关系的合法性?下
496人看过
-
如何处理直系亲属间的民间借贷纠纷
437人看过
-
民间借贷关系处理有什么相关规定
87人看过
-
民间借贷如何书写借条,如何确定民间借贷的利息
352人看过
-
借贷关系:如何明确夫妻之间的借款责任?
406人看过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
民间借贷欠条正确格式,民间借贷欠条如何写,民间借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02民间借贷欠条正确的写法和格式是怎样的?一,借钱是写借条,不是写欠条。二,欠条的写法,今欠到某某某货款叁万伍仟元整,某年某月某日前还清,欠款人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注意,欠条要写欠款事由,也就是欠什么钱,一般没有利息。三,借条写法,今借到某某某现金叁万伍仟元整,月利率百分之贰,每满三个月付一次利息,某年某月某日本金和利息全部还清。借款人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注意,借条不要写事由,一般写借现金或人民币
-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关系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6所谓房地产企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
-
如何正确理解民间借贷的举证责任转换?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07完整的举证责任概念是主观举证责任和客观举证责任的结合,主观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避免败诉向提出证据的责任,客观举证责任指在案件事实存在与否或真伪不明时,由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客观举证责任往往是固定的,由实体法明文规定,而主观举证责任则会随着案情的发展,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在应当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已基本能够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时,另一方当事人如果否认该事实成立,则应当
-
民间借贷被告如何处理,民间借贷诉讼被告如何处理,民间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51、被告抗辩存在其他基础法律关系。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2、被告抗辩已偿还借款,即请求权曾经发生但因清偿而消灭。被告应对其主张的还款事实予以证明,在被告提交相应证据证明其还款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3、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
-
关于个人在民间借贷关系的处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2处理私人贷款关系的常识:向法院起诉权利保护不得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当事人应当通过协商、仲裁申请、向法院起诉等法律手段处理;当事人应当能够证明贷款法律关系的存在和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