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诉讼时效:《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一般是从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提起行政诉讼。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二、行政处罚后如何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
拆迁评估后多长时间补偿拆迁
417人看过
-
审批拆迁安置协议需要多长时间
424人看过
-
签订拆迁协议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121人看过
-
从拆迁规划到拆迁动工要多长时间
144人看过
-
拆迁协议签署时间限制
462人看过
-
拆迁补偿协议书有效期是多长时间,有时效吗
408人看过
拆迁协议是拆迁人在拆迁前与被拆迁人就拆迁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包括拆迁范围、补偿方式、补偿金额、搬迁期限等事项。 拆迁协议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需要积极履行协议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协议规定的... 更多>
-
拆迁评估完后多长时间能拆迁?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3有关于房屋拆迁中标后多长时间拆迁如下:房屋拆迁项目招投标实施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房屋拆迁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打破房屋拆迁区域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使房屋拆迁逐步市场化,以加快房屋拆迁进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下列城市房屋拆迁项目需要委托拆迁的,应当进行招标: (一)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拆迁房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二)非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0000平
-
房屋拆迁中标后多长时间拆迁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6这主要依据招标文件的约定。 但一般中标后会履行:合同谈判、合同签署报批备案、施工保函设立,提交、施工准备(人员、机械、材料)等必须工作和流程。大约在一个月左右。
-
房屋拆迁赔偿协议多长时间生效?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9拆迁房屋赔偿协议诉讼期限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关于拆迁时间是否大于拆迁时间?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13是否列入拆迁范围以及拆迁时间,应当咨询当地人民政府,在作出征收决定后会有公告。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三条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
拆迁行政复议时间有多长?时间久了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2]。 其特征主要有: 1、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 2、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3、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