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认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
1.“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
2.“公款”的范围。这里的公款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
3.正确理解“携带”。此时的“携带”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公款。
一、挪用资金利用如何定罪
挪用资金潜逃,数额较大的,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犯罪行为人挪用资金潜逃的,说明其具有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主观目的,且拒不退还的,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按照贪污罪处罚。因此,犯罪行为人挪用资金潜逃的,也应成立职务侵占罪。
二、挪用公款和贪污罪的区别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如下:(一)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但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说贪污罪主体范围大于挪用公款罪。(二)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不同。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和目的。(三)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而挪用公款罪仅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使用权。(四)客观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侵吞、盗窃、骗取等方法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表现为擅自决定动用本单位公款,虽然有时也采取一些欺骗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盗窃、骗取手段。
三、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以及处罚有哪些
认定挪用公款罪的条件是:
1.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2.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3.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后潜逃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144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标准是否需要修订
393人看过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应该受到何种惩罚
160人看过
-
挪用后携带公款潜逃是不是转为贪污
174人看过
-
携带公款潜逃行为的法律适用
492人看过
-
如何确认携带挪用公款后的逃跑行为
499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实践中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是什么意思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在实践中对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认定: 1、携带应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该公款; 2、公款不能仅仅理解为现金,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 3、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怎么判刑,法律的规定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6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按照贪污罪定罪量刑,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若是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怎么认定会潜逃的挪用公款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1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携带公款潜伏和逃跑的行为。从“携带”与“潜逃”的关系、“公款”的范围、正确理解“携带”的内涵这三个方面认定。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后之分,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法律上的承担责任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7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