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自伤、伪装工伤、骗取赔偿行为性质的认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等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所谓虚构事实,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情,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所谓隐瞒真相,指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以哄骗被害人,使其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实质上,这种自愿是被害人受犯罪人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出自被害人的真正意愿。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其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害。
诈骗罪的基本特征为:一是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二是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发生侵害他人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且具有不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不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使他人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所有(积极利益的增加);二是使他人免除或者减少自己的债务(消极利益的减少)。诈骗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犯罪中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诈骗罪中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地交付财物。区分诈骗罪同其他的侵犯财产犯罪,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对被害人自愿中的认识因素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察:认识能力与认识可能、错误认识产生的途径、错误认识的内容等。被害人自愿中的意志因素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被害人基于意志自由而处分其财产;其二是被害人为了实现其特定目的而处分财产;其三是特定目的和处分财产的直接因果关系。
二、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
关于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典及关于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有如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主观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主观希望骗取的数额。第二种意见是所得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而实际得到财物的数额。第三种意见是侵害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而是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他人实际损失价值数额。第四种意见是交付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由于受骗而实际交付的财物的数额。第五种意见是双重标准说,认为在诈骗罪既遂的情况下,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财物数额;在诈骗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下,诈骗数额是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骗取的财物数额。第六种是折中说,认为诈骗犯罪未遂时,一般应以行为人犯罪指向的数额(其犯罪意图诈骗的数额)认定为诈骗数额;诈骗犯罪既遂时,一般应以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认定为犯罪数额;如果被害人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高于诈骗犯罪行为人所得,而这一差额又可归因于犯罪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则诈骗犯罪数额应以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来认定。
三、伪造身份骗取公私财产性质的认定
侵犯财产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侵犯财产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也应当根据公私财产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严重程度来认定,而不能仅仅看行为人实际获利数额。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这种保护不仅包括保护公私财产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还应当包括保护公私财产的完整性和经济价值性,防止公私财物的整体性及经济价值性受到不正当的侵害。如果将犯罪行为人的实际获利数额作为认定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2000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该司法解释第十条规定:所谓电信资费损失数额,指以行为人非法经营国际电信号指涉港澳台等项业务的总时长(分钟数)乘以在合法电信业务中我国应当得到的每分钟国际结算价格所得的数额。
-
故意自伤属于诈骗罪吗
11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伤残赔偿金支持么,故意伤害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
487人看过
-
故意伤害死亡赔偿标准,故意伤害犯罪如何处罚?
65人看过
-
故意骗取保险金是什么罪?
283人看过
-
同意别人故意伤害自己犯罪吗
362人看过
-
骗取欠条故意撕毁什么罪
291人看过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
-
故意伤害罪犯罪人为什么不赔偿轻微伤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14故意伤害造成轻微伤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对方不给赔偿,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法院判决后对方仍不赔偿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骗取国家赔偿犯诈骗罪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27骗取国家赔偿款的,涉嫌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即公私财物,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因此,诈骗属于国家财物的国家赔偿款的,也构成诈骗罪。
-
行为犯故意伤害罪如何赔偿?甘肃在线咨询 2023-01-0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造成人身身体损害的,应当赔偿其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护工费,看护费,治疗费,整容费等等,如果是造成残疾的,要赔偿器具辅助费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
-
轻微伤犯罪的故意伤害赔偿标准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20故意受轻伤,不构成刑事犯罪,按《治安处罚法》第43条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的情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有以下情况之一,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罚款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1)集体殴打,伤害他人(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未满14岁或60岁以上的人(3)多次殴打,伤害他人,一次殴
-
故意伤害罪轻伤二级能否取保候审犯罪什么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301、犯故意伤害罪造成他人轻伤二级的,若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取保候审。 2、对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是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