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理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的法律方法
合伙做生意发生纠纷的,首先可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纠纷或要求退伙、散伙,并按规进行清偿债务后,分割剩余的合伙财产。
1.合伙人退伙,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书面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原则上应予准许。但因其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考虑退伙的原因、理由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等情况,确定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2.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任;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任。
3.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应当包括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和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入伙的原物退伙时原则上应予退还,一次清退有困难的,可以分批分期清退;退还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折价处理。
4.合伙终止时,对合伙财产的处理,有书面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书面协议,又协商不成的,如果合伙人出资额相等,应当考虑多数人意见酌情处理;合伙人出资额不等的,可以按出资额占全部合伙额多的合伙人意见处理,但要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
二、个体工商户合伙的流程是什么?
1.签订书面合伙协议,到工商局做名称预先核准;
2.核实全体合伙人身份,办理注册资金进账手续;
3.办理企业登记,予以登记的,领取营业执照;
4.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拿到开户许可证后到工商局办理注册资金的划转,开始正式经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条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登记申请书、合伙协议书、合伙人身份证明等文件。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该项经营业务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并在登记时提交批准文件。
三、个体工商户合伙有效吗
个体工商户合伙是有效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合伙协议,如果协议是合伙人各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合伙协议是有效的。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006修订):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一节 申请 第九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申请。
-
法律层面上的合伙纠纷处理方法
340人看过
-
个体工商户在合伙纠纷中应如何应对
124人看过
-
个体合伙债务纠纷工商局管吗
239人看过
-
个体工商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法
317人看过
-
个体户合伙经营退股纠纷要怎么处理?
493人看过
-
个体户合伙股权转让纠纷
395人看过
-
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有哪些处理范围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3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 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 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
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怎么处理,怎么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4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怎么处理 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按照事先约定的合伙协议解决,合伙协议中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应当按照《民法典》合伙合同中的有关规定解决。 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名为个体,实为合伙经营的方式来实现经营创业的,合伙双方应当确立合伙协议。合伙协议是指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个体工商户合伙之间产生纠纷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合伙协议协商解决。
-
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如何处理,具体的规定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01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 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 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
个体户如何处理合伙企业纠纷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23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 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 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
个体工商户合伙纠纷起诉状怎么写北京在线咨询 2023-10-05(一)首部应依次写明 文书名称“民事起诉状”,原告和被告的基本情况。原告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基本情况的写法和原告相同,如有的项目不知道的,可以不写,但必须写明被告的姓名或名称与住址或所在地址。因为“有明确的被告”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法定条件之一。如有的被告下落不明(如离婚案件的对方当事人),则要说明原因和有关情况。 关于“住所、住址、所在地址”的提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