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透支信用卡,如果数额比较大的,会被判处低于五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并且还要判处二万元到二十万元之间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还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被判处五年到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并且还要判处五万元到五十万元之间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并且还要判处五万元到五十万元时间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恶意透支信用卡立案标准
信用卡恶意透支立案标准为一万元。
恶意透支信用卡属于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法律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2、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3、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5、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4、恶意透支的;
-
什么是信用卡恶意透支,恶意透支信用卡如何处罚
115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的类型,恶意透支信用卡如何认定
57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拒不还,信用卡诈骗如何处罚
336人看过
-
信用卡恶意透支:招商银行如何应对?
125人看过
-
恶意透支5000元如何处罚
272人看过
-
透支信用卡恶意欠款无法偿还应如何处置
383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会判刑吗,应该如何处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4恶意透支信用卡不会判刑。恶意透支信用卡需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判刑属于刑事处罚,恶意透支信用卡不用承受刑事处罚。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支付令,或者起诉,还可以在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
-
信用卡恶意透支如何认定?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数额如何认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14信用卡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几乎人人手中都拥有信用卡,然后随之衍生出来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成为了信用卡诈骗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形式,案件率逐年递增。信用卡犯罪是比较严格的财产型犯罪。陕西睿群律师事务所王涓律师解析。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法律界定根据我国《刑法》确定的定义,恶意透支,是一种犯罪行为,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数额较大的,
-
恶意透支信用卡拒不还,信用卡诈骗如何处罚?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8恶意透支信用卡拒不还被告人A从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使用从某银行申领的信用卡,故意透支近25000元后,便不再使用该卡,欲以此来赖账。后经银行催缴,A不但不还钱,还四处躲避,使得银行联系不到。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A被公诉至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信用卡诈骗如何处罚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A以恶意透支,且数额较大,超过规定期限经银行催收仍不归还
-
恶意透支恶意透支信用卡案例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20法律依据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
-
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善意透支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3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诈骗犯罪活动,行为人在主观上应当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行为上表现为拒不偿还透支款或者在大量透支后潜逃、隐瞒身份,以逃避还款责任。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在客观表现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也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如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