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7:56:59 393 人看过

所谓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与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相关的法律措施和理论,即在承认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前提下,对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公司法人人格的机能加以否认,直接追索公司背后成员的责任。美国法院于20世纪初首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后,迅速为德、法、英、日等国所接纳并效法。各国学者和法院对公司法人的人格否认理论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制度作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模式已被肯定下来,并在实施公司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此形势下,大批公司涌现,成为了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然而至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尚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未能在司法实务大胆适用。在本文中,笔者就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有关问题发表自己一些浅显看法。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产生和确立,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为法律制度的一种,自然也不能例外。萌芽于古罗马奴隶社会时期,而在中世纪封建社会初步形成基本概念,但获得迅猛发展的却是在资本主义时期的法人制度。可以说是法律对社会经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提出的客观需要的一种实现,而现代法人制度又是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获得了最完美的体现。公司法人制度赋予了出资人只承担有限责任的特权。但是这种特权的前提是出资人和债权人各丧失一定的利益,即出资人放弃对出资的直接支配权和控制权,债权人放弃直接向出资人追索债务的权利。实际上,它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建立了出资人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两项平衡机制。因此,公司法人制度既具有刺激出资人的投资积极性,以效益为特征的社会经济价值目标,也具有出资人与债权人乃至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社会伦理价值目标。公司作为法人,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它的团体性;二是它的独立人格性。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又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公司人格与组成公司的成员人格相互独立,其独立的基础就在于二者的财产是可分的,公司财产虽然由组成公司的成员即出资人出资组成,但却与出资人的其它资产相分离,由公司独立支配;二是公司法人以公司的财产对其债务独立承担责任,而出资人则仅对公司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而不对公司债务直接负责。可见,公司人格的独立性与股东的有限责任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其成员的人格相分离,乃是有限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有限责任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核心内容,极大地刺激了出资人投资积极性,也使得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且,还促使了公司经营体制的革命,实现了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的分离。所以,当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与法人制度完美地结合和股份公司与有限公司成为主要的公司形式时,就使公司制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杠杆,使其在资本迅速集中、资本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减少、利润最大实现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其他法律主体所不能比拟的作用,真正地实现了法人制度的社会经济价值目标。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其成员的人格相分离原则和公司的财产与其成员的财产相分离原则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得以确立的基础。分离原则首先要求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彻底分离。这种分离既可以保证在公司经营不善资本减少时股东的财产不再析出,也可以保证公司财产的独立完整,而不被股东随意分割,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其次,要求股东财产和公司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其分离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的债权人确信与之交易的对方当事人是公司,而不是公司的股东,以此来保证交易的安全。这表明,如果没有分离原则,而让一个财产仍由股东支配的实体,登记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又坚持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是无法与公平观念相符的,也难以让债权人接受。可见,公司法人制度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民法中投资人风险自负的公平原则,改变了法律行为应与法律后果对价的公平原则。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分离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当公司成员严格遵守分离原则时,公司法人制度就建立起以法人为中心的出资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两级平衡机制,即一方面股东放弃对出资的直接支配权和控制权,只享有股东权,而同时承认公司对出资形成的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获得对公司只承担出资义务的有限责任,实现了其投资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债权人虽不能直接追究债权人的民事责任,但却因与公司法人集中进行经济交易而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正因为如此,公司法人人格的独立性和股东有限责任已经被接受,就立刻受到各国立法实践和司法判例的尊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30日 06: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人相关文章
  • 企业法律形态研究兼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企业法律形态是指企业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它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原先依据所有制、部门、地域为标准所划分的企业法律形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以组织形式、财产责任为划分标准的新型企业法律形态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依据现行立法动态,结合国际通行的企业法律形态与中国企业实践构建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企业法律形态体系。它是以独资、合伙、公司为主要的种类,而以股份合作制、合作社、传统的集体企业为补充的企业法律形态体系。本文还对合伙、公司等企业法律形态的亚形态如有限合伙,一人公司进行了阐述,且对特别公司形态之下的人格否认制度作了介绍。引言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而如何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关键之点是要在企业制度上作出科学的创新。而企业法律形态作为企业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则是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主要
    2023-06-15
    436人看过
  • 论人格否认制度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适用
    一般来说,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包括:(1)主体要件。①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取得法人资格,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这是人格否认制度的前提。②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格否认必须有一人,即公司的债权人。③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有一人承担责任,即对公司具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2)行为要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必须具有相应的客观行为,即必须具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财产混乱。主要表现为资产混淆和会计记录混淆。资产混淆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股东的财产无法明确区分。会计记录混乱是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公司的账目无法区分,账目不清,股东的付款记录在公司账目中。②生意好坏参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经营同一业务。股东利用该业务善意欺骗对方,使交易主体无法区分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东。③组织很混乱。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共用一个营业场
    2023-05-02
    349人看过
  •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对有限责任公司逃债行为的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定公司事项的法律。实施至今已有9年多。在这期间,公司法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投资和公司实践的发展,公司法存在的缺陷也慢慢暴露出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对公司法作出修改和补充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更是迫在眉睫。在我国执行难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判决结果难以执行,使其从本质上讲,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没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市场主体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的相对缺失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审判与执行严重脱节。比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保全措施不力,依法应当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没有及时采取。而造成执行难。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法》对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够,对经济交往中的种种欺诈行为制裁不力,对赖账逃债者的抽逃出资、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没有得
    2023-06-09
    378人看过
  • 律师巧妙地运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可以为当事人追偿债务
    2003年6月,宋方成律师与几位朋友共进晚餐。吃饭时,顺昌公司的李先生谈到了他最近的不幸:大千公司是我的老客户。一开始,是一次性付款,一次性送货。过了很长时间,双方都熟悉了。他得知大千公司的老板是一对夫妇(张亮和王曼),他们住在豪华别墅里,夫妻俩开着宝马和奔驰。彼此熟悉后,他们开始更随便地做生意。顺昌公司开始给大千一定的会计期间,先是一个月,后来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逐渐变成3-6个月。同时,顺昌公司对大千公司的供货量也在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大千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但没想到不久前,大千公司突然表示资不抵债,准备清盘。工厂是租来的,账户里没有钱,只剩下一些机械设备。由于我们都是朋友,大千公司的老板坦言还欠你200万元。你想动什么就动什么。我算了一下,这几年,我从大千公司赚了近200万元,哪怕是白干。李先生还说,虽然他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但他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学习法律。他对法律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公司
    2023-05-07
    274人看过
  • 论新公司法关于公司法人资格的顺向否定与逆向否定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资格,并从公司获得财产利益时,法院通常责令玩弄“拉线木偶游戏”的股东站出来向公司的债权人承担债务清偿责任;而股东为回避其义务或者责任而滥用公司法人资格,故意将自己财产无偿转移给公司时,法院也可责令被操纵法人资格、但从股东无偿受让财产的公司以其接受财产的程度为限向股东的债权人承担债务清偿责任。前者为顺向否定公司法人资格,适用于控制股东人为制造的“胖父(股东)、瘦子(公司)”的情形;后者为逆向否定公司法人资格,通常适用于股东人为制造的“瘦父(股东)、胖子(公司)”的情形。在1992年东京地方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曾有一个争议焦点:母公司因有关“氮”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可否通过否认子公司的法人资格,向子公司追究与母公司同样的损害赔偿责任?判决认为,欲适用公司法人资格否认理论,除应具备母公司对全资子公司的支配要件,还要具备法人资格滥用目的的要件。从本案子公司的设立和运营情况看,不存在滥
    2023-06-13
    109人看过
  • 论我国公司人格制度的完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中国的工农业和第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在制度层面,尤其是在经济和商业立法方面。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WTO体制和国际惯例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这也很难适用于司法实践。因此,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修正和补充,公司人格理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公司人格独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模式,在我国已经确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公司具有独立人格,成为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民事主体,有独立财产,即股东的出资成为公司财产,公司以其代表人的名义独立行使对该财产的权利。二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独立财产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而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没有直接接触,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因此,这种有限责任不同
    2023-05-07
    435人看过
  • “动物人格权论”
    2004年4月15日的《新京报》刊登了一幅很有味道的照片,题目就是《小鸡过马路交警忙疏导》,画面上一个警察在马路上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两只小鸡走过马路,走到安全的草坪上。这辐照片看了以后让人感动。原来是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小鸡,突然出现在北京木樨地的立交桥下。交警赶到现场,将小鸡护送到安全地带,随后城管部门来人,将小鸡安全转移。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画面。人人关爱动物,将动物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已经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幅照片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看到这个照片,我就想到了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题目,就是民法保护动物,是不是就一定要对动物赋予人格权。目前,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民法要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就要对动物赋予人格权。提出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法律应当规定,动物不仅享有生存权、生命权和健康权,还应当享有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的权利,也就是享有一般人格权。他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保护动物,不如此
    2023-06-08
    278人看过
  • 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与一人公司
    我国新《公司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一人公司作了规定。新《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公司,从而使一人公司得以浮出水面,无论自然人还是法人均可以根据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一人公司。由于一人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个,因此其没有股东会,由唯一股东行使股东会的权利,对于公司法有关多元化股东之间的权利制约与平衡的机制无法适用,但这也是一人公司的优势,它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都可以因此更为灵活。如果一人公司的运营良好,将会极大的推动公司的发展。一人公司的概念和股东资格修改后的公司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仅是股东为一人,但它仍然是企业法人,具有独立人格,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将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的扩大到了小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
    2023-08-17
    374人看过
  •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民事强制执行中的运用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自美国法院首创以来,已为西方许多国吸纳并运用于司法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因此,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公司问题”随之出现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利用公司人格独立一有限责任制度规避法律、逃避执行的现象尤为突出,成为当前“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就民事强制执行中借鉴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解决利用公司人格独立逃避债务问题进行探讨,与同行商榷。?一、对公司人格独立基础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一般考察。?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基于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而产生的。所谓公司人格,是指公司作为法人所具有的类似于自然人的独立主体资格。其制度价值主要是通过有限责任制度的积极意义体现出来。它意味着公司责任的不可转换性、股东责任的受限制性、而不是清偿债务的公司财产的有限性和特定性。亦即有限责任制度的“有限”只是针对股东而言的。?公司人格具有
    2023-06-12
    381人看过
  •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近年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直是理论界、法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传统理论——股东本位论及其局限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的现状。针对公司法人产权制度的混乱,公司组织机构相关立法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主体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完善我过公司法人智治理结构的指导原则。建立确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股东联合体的公司理念,尽快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相关立法,并实现公司的多元利益共同体理论模式,大力推行职工参与制度,允许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加速企业公司制改革进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与其他企业具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所谓公司的治理结构,是指适应公司的产权结构,以出资者(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和为基础,连接并规范股东会、董事
    2023-06-09
    162人看过
  • 论注册公司法人的弊端
    1、注册公司的法人是否会有不利条件,无论是否注册,法人都应承担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主要风险责任人。如果空壳公司有违法行为,法定代表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1)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担任两个以上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负债时,与自身无关,只对公司自有财产承担偿还责任。此时,风险很小作为独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当公司对外负债时,必须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偿还责任。此时,风险相对较大作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当公司对外负债时,原则上只限于公司财产,但如果无法区分公司财产和股东个人财产,股东可能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公司作为法定代表人,有经济犯罪行为,如骗取银行贷款、保险金、非法集资等,此时作为法定代表人,如果他很清楚这种情况,第二,注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面临哪些风险。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
    2023-05-07
    375人看过
  • 论公司注册人与法人的区别
    公司注册人与法人的区别如下:
    2023-05-07
    465人看过
  • 试论商事人格权
    人格权的商业利用对传统的人格权制度与理论造成了冲击:一方面,于普通的人格利益之外,又分离、形成了一种包含经济利益在内的相对独立的人格利益——商事人格利益,人格权发展成为维护商事人格利益的、兼具财产权属性和具有财产价值的商事人格权;另一方面,为适应商业活动的需要,这些人格权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转让性与继承性,而且,在权利的保护上能够适用相应的财产权救济方式,以维护人格权在商业利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关键词:人格权财产价值转让继承财产损害赔偿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打上商品的烙印,即使是以往被认为圣洁的、远离商品铜臭气息的人格也概莫能外。商业化浪潮对人格领域的冲击是深刻而广泛的,其人格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击的,首先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他们的商业名称(商号)、商誉、商业秘密以及商业信用已经成为无形资产,并成为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商号、商业秘密的
    2023-06-05
    401人看过
  • 论公司法人与股东的区别
    公司法人和股东的定义是指一个独立的单位。在法律上,单位是一个法人,和自然人一样,有自己的财政、税收和荣誉。最常见的是公司,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股东只是公司的投资者。一般来说,公司的法人是董事长(即持有最多股份的人)。法人享有经营管理权,股东只是投资者,享有收益权。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只有企业法人签字方为有效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并享有收入分配权、重大经营决策权和经理选任权。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其行为构成公司的代表行为,在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内从事活动,由董事长和经理担任。因此,法定代表人的权利来源于公司,公司执行的决议来源于股东大会。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执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的,公司承担公司经济损失的责任;如果决议违法,构成犯罪,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的直接经
    2023-05-02
    15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人
    词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法人
    相关咨询
    • 价格认定结论书是否应当给被害人送达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31
      给被害人送达不是必经的程序,但一般应当是给各方当事人都要送一份的,也有的直接通知鉴定的结果。
    • 理论上怎样认定监督管理人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
      首先,必须确定行为人是否负有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所谓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是指行为人在业务、国家公务活动中负有的监督被监督管理人正确从事业务、国家公务活动、建立安全管理体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围内的危险源,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行为人如果担负监督管理义务就必须正确履行,否则因此造成危害结果的就可能成为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监督管理义务的来源有以下六种:r(1)法定的监督管理义务;r(2)业务分工产
    • 什么是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规定是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3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以上规定构成了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刺破公司面纱”或“揭开公司面纱”,或称为“直索理论”,意
    • 论人身攻击法律的制裁(论伤害)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
      1、对于行为人向他人的人身安全进行攻击的行为,我国法律可以对其处以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其处以刑事处罚。2、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3、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论项目公司解散前的人员管理中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4
      【现状】目前很多地产公司在获得一块土地后,往往会注册一个项目公司来负责该地块的开发建设。某公司亦是此类型的单项目开发公司,项目已开发多期,现正在开发最后一期,面临后续无地可开发、将要散伙的囧状。 【问题】公司发展无以为继面临散伙,员工何去何从没有着落,造成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后续项目工期质量无法保障。 【症结】员工担忧未来不确定,无法安心工作 【破解之策】 1、提前谋划、做好应对 HR应在项目结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