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年龄办理的结婚登记是无效的。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律规定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无效。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时候,如果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话,去法院起诉一般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婚姻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具有两种形式:(1)法律上的重婚,即前一婚姻未解除,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构成的重婚。(2)事实上的重婚:即前一婚姻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或关系)共同生活,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事实上已构成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亲属关系远近的区分采用传统的世代计算法,即以已身为一代,从已身往上数,父母为二代,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三代。
(三)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但是在少数民族是有例外情况的
二、民法典规定结婚要满足哪些条件
根据规定必须要双方自愿,达到法定年龄,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原则。必须具备的条件为: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
民法典规定虚报年龄办理的结婚登记是否有效
499人看过
-
结婚登记年龄虚报是否违法?
453人看过
-
虚报年龄办结婚登记怎样判刑
302人看过
-
虚报年龄办结婚登记该如何处罚
471人看过
-
结婚证是否有效?虚报年龄是否能领取?
155人看过
-
登记结婚虚报年龄了该如何解决
53人看过
结婚的登记流程有: 1、携带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双方的常住户口本、3张两寸近期的半身免冠红底合影照片到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的民政局进行办理; 2、民政局工作人员审查双方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颁发结婚证。... 更多>
-
民法典规定虚报年龄办理的结婚登记是否有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01登记结婚时不足法定结婚年龄,如果被告在不足法定结婚年龄的时候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或起诉离婚,该婚姻是无效的,但已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婚姻无效的情形早已消失,故该婚姻关系是有效的,法院应当按照离婚的程序对该案进行审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法定结婚年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结婚登记是否需要虚报年龄?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09虚报结婚年龄主要是指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以达到结婚的目的。法律禁止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如果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婚姻当事人违反婚姻法,或者在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应当宣布婚姻无效,收回骗取的结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这说明故意虚报结婚年龄,以违法手段达到结婚目的,是违法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
婚姻登记年龄虚报是否违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12结婚登记虚报年龄是一种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结婚的必备条件,是不可以由婚姻当事人随意改变的。虚报结婚年龄主要是尚未达到法定婚龄的人多报年龄,以达到结婚的目的。也有超过法定婚龄的人少报年龄的情形。例如,黄某丧偶,已58岁,再婚时填表只写50岁。因为这种报假年龄的行为,并不同“男不得早于22周岁”的规定相抵触,发现后指出其错误,予以批评教育,不必追究什么责任。而那种多报年龄以达到结婚目的的行
-
登记结婚时的虚报年龄条件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9登记结婚虚报年龄属于违法行为。虚报年龄结婚的婚姻属于无效婚姻。无效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
结婚登记年龄不够虚报的后果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61.结婚时虚报年龄后果为婚姻会被认定无效。当事人虚报年龄结婚如果被发现的,应当收回结婚证并且宣布婚姻无效。 2.根据法律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