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检的流程是什么
检车前需要准备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以及200元(正常的花费200元以内)。
到检车线后,填写年检申请表,要有交通部门盖章、单位公章或私人签字及身份证复印件。如有违章记录一定要处理,否则不予受理。
车身外观不要根据自身喜好让车身太“花哨”,否则外观通不过。而不必要的改装,不仅让你多花钱也通不过年检。更有“验明正身”,切勿私自换车壳、换发动机。更不要买“来路不明”的车,否则是“自讨苦吃”,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接下来就是安全检测,前后轮轴重、脚制动、手制动、悬挂、侧滑等都是以精确的数据显示你爱车是否合格,还有灯光,大灯亮度、角度。
如某项不合格在规定时间内还可以复检,当然复检费可要付的。
年检过期还可以检车吗
机动车登记管理规定,车辆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过期未检车是违法行为,但检车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没被交警逮住前,没有发生事故前,抓紧补检就没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脱检属于非法驾驶,如果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不赔的,所以各位车主还是要保证正常年检。
车辆能异地年检吗
车辆可以异地年检。异地委托年检的程序要求车主必须首先向原注册地提出申请,之后才能进行年审,而且每年都得到原车辆注册地车管所提出申请。
如果在车辆使用地有未处理的违章行为,必须提前处理完毕。
办理委托异地年审需要提交机动车行驶证、有效期内的交强险保险单副本原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要提交代理人身份证明。再由所属车管分所开具委托异地年审的证明,就可以去车辆使用地进行车辆年审。
-
卖二手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陷阱
466人看过
-
汽车追尾责任怎么认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237人看过
-
汽车六年内的年检问题
272人看过
-
办理工程结算应注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36人看过
-
司法鉴定问题应该注意哪些?
471人看过
-
注册公司取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58人看过
年检只是年审其中的一环。年检是为确保上路行驶的车辆符合运行安全技术要求所进行的检测工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验车,业内也称过线检。 车辆年检主要按照汽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进行检测;人工部分检查,主要内容为车辆的唯一性检查、违规查询、车辆特征... 更多>
-
电瓶车撞汽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2关于电瓶车撞汽车即使机动车完全无则,那么根据保护弱势群体的惯例,也要承担事故10%的责任!法律上有这么一条规定,保护弱势群体。这不是你也不负主要责任嘛,你只负次要责任!法律不能照顾每一个人,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还有你对保护弱势群体这个理解可能有误,不是说看谁有钱什么的,而是他骑电动车的时候,如果与机动车发生车祸,大多,而且是绝大多,是他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你可以看报道,很多时候不管谁违章,如果电
-
汽车租赁应注意什么问题?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19一、租车前要审查汽车租赁公司的资质情况。汽车租赁公司必须有法人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许可证,很多汽车租赁公司没有这两个证书,租车人在租车前首先要检查汽车租赁公司的资质情况,否则常常会出现汽车租赁公司欺诈消费者的情况。二、了解车的日限公里数和超出限数后的计费标准。当然也有很多的汽车租赁公司在租赁期间是不限制公里数的,租车人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车况、租金、车程等进行权衡和比较,选择综合因素比较合理的租车公
-
加盟合同注意哪些问题, 加盟合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加盟合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考察特许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加盟商在签订加盟合同之前应当对特许经营企业工商登记情况、是否具有特定产品的经营资格、是否拥有商标或专利权等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考察。这些一般都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而获得。如果遇到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问题,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员,而不要盲目轻信特许经营企业的解释。如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经常发现,不少特许经营企业故意混淆“专利申请号”与“专利号
-
签合同哪些问题应该注意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141、确认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是否有相应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依法设立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核实自然人身份证和公司营业执照是否真实。2、检查双方的名称。签名或盖章的名称是否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3、注意检查合同的必要条款,如合同开始时间、合同标的、履行方式、数量、价格、生效条件等。,并确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否与之前双方协商的内容一致。4、建议将违约责任量化为具体金额或约定明确的计算方法。争议解决方案根据实际
-
职工如果进行社会保险维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26第一,职工必须注意自我保护,如果单位存在不规范行为要说“不”,如果不了解、不主张自己的权益,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第二,职工对于社保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如果拖成历史遗留问题,不仅造成举证困难,还有可能发生时效问题,甚至单位注销导致维权失去了主体。第三,职工通过单位参保的,要特别注意入职与离职阶段的衔接,因为目前的公共限购政策对连续缴纳社保有要求,因此职工要与入职单位和离职单位协调好,避免发生社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