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你可以咨询人民法院不出庭作证的后果。
一、在我国做证人为什么会留下案底吗?
在我国做证人,不会留下案底。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但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涉嫌伪证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有哪些
证人出庭作证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证人作证的方式是出庭以言词的形式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
2、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3、证人证言必须依法经过质证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三、开庭证人不能到场怎么办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1、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2、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3、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4、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5、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证人如不能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
证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是否有出庭要求
83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诉讼时效届满的借条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
297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吗,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445人看过
-
能否在民事诉讼中传唤证人作为证人出庭?
236人看过
-
证人在民事诉讼中是否必须到庭作证
311人看过
-
材料是否有法律效力民事诉讼中证据应当具备的条件
453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在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证人能否出庭?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3根据《民事诉讼法》,所有了解案件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相关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作证:(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出庭,是否可以拘传?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2拘传是有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穿笭扁蝗壮豪憋通铂坤的,可以拘传。”这条法律规定表明,只有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才可以适用拘传。拘传是一种强制措施。对原告、不必到庭的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等诉讼参与人都不能适用拘传。对原告,不必到庭的被告,第三人等的不到庭,不采取拘传措施,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认为不必要。对原告
-
民事诉讼法庭证人是否需回避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6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
民法庭民事诉讼中合同效力的起诉时效多久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22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
-
民事诉讼当庭变更诉讼请求还有法律效力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23民事诉讼当庭变更诉讼请求是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