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9 08:04:15 267 人看过

一、过失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如下:

(1)、犯罪嫌疑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嫌疑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客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

(三)、主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单位会构成过失犯罪吗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社会上一些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此统称为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严重侵害我国的社会秩序尤其是经济秩序。因此,严厉打击单位犯罪已是我国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怎样区分罪与非罪将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形式的责任。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

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罪,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罪,教育设施管理责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责任事故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1日 22: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解释】本条是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刑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
    2023-06-11
    185人看过
  • 过失伤害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过失造成他人身体重伤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刑法》第235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25
    35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民事赔偿标准是怎样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少年?
    一、过失致人死亡民事赔偿标准是怎样的过失致人死亡民事赔偿标准是根据《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于赔偿,主要费用有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等。赔偿方面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法院解决。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4.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5.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
    2023-06-08
    159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分别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量刑标准:《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罪案件转折点须知一、侦查阶段:争取取保候审,争取侦查机关撤销案件,争取变更为行政处罚,争取侦查机关不移送案件到检察院。二、审查起诉阶段:争取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争取检察机关以较轻的罪名、犯罪情节和行为性质起诉,争取取保候审三、审判阶段:争取无罪判决,当庭获释,争取较轻的判决和刑事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罪温馨提示一、为不影响案件侦破,我国法律规定,除了办案机关及律师,任何人不可以会见关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二、家属可以给看守所内的犯罪嫌疑人送衣服及毛巾等必备日用品,并可每月存钱供其购买日用品。
    2023-06-12
    387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1、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不是说在被害人已经死完了的情况下就一定不能构成犯罪中止了,关键要看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说是把受害者送到医院以后,受害人抢救无效死亡的,也可能会按照犯罪中止处理。一、轻伤怎么判刑和赔偿(一)打架致使被害人受伤,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2023-06-23
    203人看过
  • 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判几年
    1、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规定了两档刑罚:(1)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
    2023-02-16
    161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受害人有过错量刑是怎样的?
    一、故意伤害致死受害人有过错量刑是怎样的?故意伤害致死受害人有过错量刑是适当的酌情从轻处罚。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具有过错的,对被告人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罪虽然有3个幅度的法定刑,但不可能将同种数罪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如果按一罪论处,难以实现罪刑相适应。二、故意伤害罪的罪数规定是什么?对于故意伤害罪的罪数区分,应当按照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予以解决。所要注意的是,当伤害行为属于其他重罪的法定手段时,不得认定为数罪,而应认定为其他重罪。例如,行为人为了抢劫他人财物而伤害他人的,不管是否取得财物,均应认定为抢劫罪,而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也不得认定为数罪。行为人连续伤害多人的,是认定为连续犯以一罪论处,还是认定为同种数罪,在认定为同种数罪的情况下是否并罚,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行为人连续伤害多人的是否
    2024-01-13
    11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怎么改过失致人死亡
    不能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伤害罪都是司法机关根据现实情况下做出的判断。两者有区分。不能随意转换。一、故意伤害罪致死与过失致死的现实争议2015年5月23日3时许,被告人樊某某与朋友岳某某等人在保定市清苑区某足疗店内饮酒时(二人均大量饮酒),樊某某与岳在海因琐事发生口角后抓扯到一起。被人拦开后,樊某某离开足疗店,岳某某见樊某某离开后从后门追赶。岳某某在马路上追上樊某某,樊某某转身击打岳某某肩头一拳,致岳某某跌倒在地,造成岳某某在酒后基础上,头部受钝性外力作用致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出血而死亡。樊某某同随后赶来的岳某某妻子打电话给120急救中心后离开现场。樊某某得知岳某某死亡后,于当日8时许到保定市清苑区公安局投案。公诉机关以樊某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提起公诉。被害人家属则坚持本案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一)本案不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与过失致人死亡两者的共同点在于: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
    2023-02-12
    107人看过
  • 量刑标准:过失致死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实践中的量刑,要看具体案情,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1、医疗损害死亡案件除去基本的赔偿项目外,还增加了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这两项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8
    218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怎样赔偿标准
    故意伤害致死赔偿标准: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依法应赔偿医疗费、精神抚慰金、交通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30
    101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是怎么样量刑
    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4-05-18
    441人看过
  • 新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呢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新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22
    129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是什么?
    一、故意伤害致死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是什么?根本区别在于前罪具有伤害他人朝故意,其死亡结果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没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张明楷教授指出,既然是伤害致死,当然必须将死亡者限定为伤害的对象,即只有导致伤害的对象死亡时才能认定为伤害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致人死亡的结果,且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相比较,两者的相同点是:在主观上对死亡的结果都处于一种过失的状态,在客观上都
    2024-04-04
    150人看过
  • 医疗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规定了两档刑罚:1、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如法律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医疗事故罪两者虽然都是导致了人员的死亡,但是两者在主观过失的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性质指的是由于医务
    2023-06-20
    15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伤害致人死亡判缓刑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应该如何处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
      关于伤害致人死亡判缓刑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
    •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
    • 怎样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8
      很多专家都给出了相的回答。要看其影响的严重性,社会危害性,更重要的是看个人平常的素养。跟自身问题也有很大的关系,判刑的轻重要看个人的反思和后期的变化。
    •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9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
    • 过失伤害罪量刑标准,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28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过失造成他人身体重伤的行为。构成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