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是否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16:51:28 62 人看过

能否探视,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如果孩子不愿意见面,法官不能判决强制见面。根据法律规定,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暂停探望子女的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暂停探望权的申请一般包括以下情况:

1、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

2、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或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

四、探望权人未按协议或判决确定探望方式、时间、地点,严重影响子女生活学习;

探望权人道德败坏,卖淫、嫖娼、吸毒、赌博,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

六、探望权人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或者违法犯罪的;

7、探望权人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或者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教育或者制止的;

8、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况。

探望权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探望权纠纷的处理:首先由当事人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父或者母一方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以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07: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探望权相关文章
  • 抚养权归属:孩子的意见是否被尊重?
    抚养权归谁孩子没有决定权。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决定自己的抚养权。法律规定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抚养权的归属还要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和生活条件等综合决定的。双方可以先协商确定,协商不了的可以上诉法院。有两个孩子家暴离婚抚养权归谁家暴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判决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023-07-01
    229人看过
  • 教师是否应该受到尊重?
    骂教师属于侮辱行为,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学生骂教师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老师打骂学生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
    2023-07-10
    110人看过
  • 孩子拒绝探望,探望能否继续?
    子女拒绝被探望能作为中止探望的事由。如果子女已满8周岁,跟探望权人感情恶化,明确表示拒绝探望,应当尊重其意愿,能作为中止探望的事由。享有探望权的父母不得强行对其进行探望。八周岁以下的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鉴别能力,看子女是否独立地作出拒绝父母一方探望的意思表示,不能作出的,则不能中止探望。离婚探望权可以中止的情况有哪些离婚探望权可以中止的情况如下: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的;5、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
    2023-08-12
    239人看过
  • 探望方探望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夫妻间接抚养方离婚探望孩子的,要根据双方协商的探望时间已经探望方式或者法院的相关判决探望。具体来说探视子女的方式主要有见面、交往,概括起来就是探望型探视和逗留型探视。一般在不影响子女的学习、严重改变子女生活规律的前提下,可以确定一段时间内,间接扶养方可与子女单独交流。一、协议离婚可不可以起诉探视小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或者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对方实现探望权的,有探望权的一方可以通过起诉人民法院实现探望权。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关于儿童抚养费和探视权的协议可视为无效。行使子女探望权是指离婚后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探望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母在离婚时约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双方在离婚时就孩子的探望问题进行了协商,并详细安排了探望方法和时间。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作出判决。一般在不影响孩子学习、严重改变孩子生活规律的前提下,间接扶养可
    2023-06-24
    278人看过
  • 单亲孩子拒绝母亲探视探望孩子是否该强制执行
    按照法律规定,探望权是法律赋予父或母的一种权利,应由国家的强制力保障实施。但是,母亲若强制执行探视的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应当中止探视,待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再恢复探望的权利。一、女方探视权是什么意思呀女方探视权指的是夫妻双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女方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权利。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二、探视权一方不行使应如何办理一方不让行使探视权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三、离婚协议书上写不可探视是否有效离婚协议上写不可探视是无效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
    2023-03-30
    280人看过
  • 探视孩子时如何应对孩子不愿意见的情况?
    行使探视权孩子不愿意见应这样办:1、如果孩子被教唆、利诱、恐吓,表示不愿意接受探视,人民法院应当继续执行案件。此时,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责令其纠正错误行为;2、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和实际辨别能力,推断孩子拒绝父母探视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依法处理;3、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法官责令直接抚养孩子的父母一方配合法官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说服孩子同意并接受父母另一方的探视,由于探视权与人身有关,即使一方在法院作出判决后不履行,也不能强制执行。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配合。离婚后男方阻止女方看望孩子女方该如何办探望权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除了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外,其他任何人、单位或组织都不能非法阻止探望权的行使。如果一方阻止另一方行望孩子,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对阻挠一方采取罚款、拘
    2023-07-04
    214人看过
  • 民法典尊重子女意愿的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确认抚养权尊重孩子意愿年龄为八周岁。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民法典》对年龄的相关规定是什么1、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
    2023-08-02
    217人看过
  • 探望权纠纷探望不利于孩子该怎么判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探望权产生纠纷向法院起诉的,如果探望人有不利于子女情形的,探望人一般是会败诉的,但不利的情形消失后,应该恢复探望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离婚协议书探望权怎么写1、离婚协议书中探视权的约定和处理《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带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挠。在离婚协议中,探视权往往不被当事人所重视,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离婚协
    2023-06-12
    342人看过
  • 离婚时孩子探望不了应该怎么处理
    一、离婚时孩子探望不了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判决书、调解书或离婚协议规定了孩子的探视权,但在实际的履行中;一方或其父母以各种理由拒不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享有探望权的一方可通过所在地的居委会沟通协商,协商未果的话,可在收集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二、离婚后该怎么行使对孩子的探望权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首先应由父母双方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法院应当在综合考虑子女的年龄与父母的居住地点、工作性质、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个人品德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判定。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包括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
    2024-02-09
    415人看过
  • 孩子探望权被侵犯了应该如何处理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有探望权的一方如果行使探望权受阻,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常会派执行人员陪同一方行使探望权,并对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另一方进行说服教育。《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024-08-01
    402人看过
  • 父亲是否有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愿望?
    男方有权利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是否争取由自身意愿而定。双方可以先协议确定抚养权归属,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抚养权的归属是以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前提根据双方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等综合判定的。一般两周岁以下的孩子由女方抚养,两周岁以上的以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对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离婚了还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吗离婚可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我国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即使离婚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会因此解除,他们仍需要抚养孩子,只不过可以是由一方直接抚养孩子,另一方支付孩子抚养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
    2023-07-01
    96人看过
  • 抚养权归谁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吗
    1、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孩子,父母对抚养权归属协商不成的,应当尊重孩子的意见。已满了八周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八周岁的子女,父母对抚养权协商不一致的,应当尊重孩子的意见。因此,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有限制的意见。一、离婚不能征得孩子意见吗离婚双方在争取抚养权的时候,可以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但是针对的是八周岁以下的孩子。这主要根据了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子女已经年满八周岁的话,父母争取抚养权的时候,法院会尊重子女的真实意愿。换句话说,不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主要针对的是未满八周岁的子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民法典同时规定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符合其智力状况和精神状况的范围内,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为
    2023-06-24
    344人看过
  • 军人的形象是否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
    可能构成诽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亲告罪),即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本罪需要被害人到法院去提自诉。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如果军婚非军人出轨犯法吗犯法的。1.这个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军人一方出轨,属于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起诉到法院,符合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另外一种是军人配偶一方的出轨,则第三都涉嫌“破坏军婚罪”。2.破坏军婚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破坏军婚罪的主观要件:破坏军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军人婚姻关系的故意。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其结婚或者同居。如果是确实不知道,由于现役军人的配偶隐瞒事实真相以致受骗而与之结婚或同居者,因缺乏破坏军婚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不能按破坏军婚罪处理。但是对他们的非法同
    2023-07-07
    457人看过
  •  离婚后探望孩子的频率是否稳定?
    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探视的频率是可以接受的,这类事件在法院判决中也比较常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对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改变,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允许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探视的频率是可接受的。这类事件在法院判决中较为常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会因离婚而改变。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 离 婚 后 如 何 安 排 孩 子 探 视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问题成为关注焦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因此,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次数可以双方协商确定
    2023-09-21
    434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探望权
    词条

    探望权是针对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的父亲或者母亲,赋予看望孩子的权利。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义务,因此对于探望权,父母可以协商,对于探望的时间、方式进行约定,探望权的行使应当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更多>

    #探望权
    相关咨询
    • 离婚时孩子的年龄应尊重其意愿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3
      在处理离婚问题中,若孩子年龄超过八岁,他就/她有权利选择与父母中的哪一方生活。关于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判定,我们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首先,若子女未满两周岁,我们通常会将抚养权判给母亲;其次,如果孩子已经年满两周岁但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则根据对未成年人最有利的原则进行裁决;最后,当子女年龄超过八周岁时,我们将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
    • 夫妻探望权被尊重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8
      近期,潮安法院审结了一宗关于探望权纠纷案件。原告A请求法院判令被告B协助其行使探望权,并规定探望的时间、地点、方式。法院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11年9月经法院判决双方离婚,2009年出生的婚生女儿A衫跟随被告生活,由其直接抚养。原、被告双方达成协议,约定“原告A每半个月探望A衫一次,时间定在星期日上午十时接孩子,下午四时将孩子送还被告A”。该协议履行了一段时间后,因原告没有遵守协议约定,探望时
    • 尊重孩子意愿是民法上的年龄限制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18
      确认抚养权尊重孩子意愿年龄为八周岁。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孩子探望反诉书应该怎么写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孩子探视权反诉书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的形式: 原告:周××,男,1963年×月×日生,汉族,北京市,××公司职工,住北京市海淀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被告:王××,女,1969年×月×日生,汉族,北京市人,住北京市朝阳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诉讼请求: 准予原告每月探望婚生女儿周小×两次,具体方式为每月第二及第四个周五下午由原告至学校将周小×接回原告住处,周一上午自行送周小×返
    • 后探望孩子的探望有标准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7
      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的,协商不成的,可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