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条的司法解释,发布当日即引发众人“围观”。9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法律标尺,为网络世界拉起一道法律“高压线”。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司法解释在严厉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同时,如何保护表达权和监督权问题,《法制日报》记者9月10日采访了多位刑法学专家。
须有主观恶性方构成诽谤罪
诽谤信息转发500次以上,或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即入刑。司法解释从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数量,以及诽谤行为造成的实际危害后果,诽谤行为人主观恶性等方面,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
由于信息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网帖内容不易根除等特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现实危害。实践中,有的不法分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恶意散布,短时间内点击量数以万计,流毒甚广,严重影响被害人的工作、生活,甚至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表示,刑法规定构成诽谤罪必须是直接故意,知道危害后果,以贬低他人人格、损害名誉为主观动机。司法解释明确,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犯罪。“这一规定有效保障了网友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望原说,诽谤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必须主观上有恶意中伤他人的意图和目的。司法解释主要是为了打击和防范网上诽谤,有效保障网络良好秩序。
“司法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的标准,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门槛’。”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莫洪宪说,这充分体现出依法、准确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网友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以反腐名义随意诽谤应惩处
针对网友网络反腐将受限制的担心,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指出,即使检举、揭发的部分内容失实,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不属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就不应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刘宪权对此表示认可,但他同时提醒,也可能存在一些网友打着反腐旗号,在毫无事实依据、捕风捉影的情况下,随意捏造腐败信息在网上散布,最终查实被举报人确实存在腐败。如何处理这一情况,司法解释没有明确。
他认为,不管最终被举报人查证结果如何,这种行为都应受到惩处,避免以反腐名义随意诽谤他人。
此外,莫洪宪提出,司法解释明确界定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形,那么网友单纯就某一事实发布意见或者是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就不构成诽谤,只有散布虚假事实才满足诽谤罪构成要件。焦点是如何把握陈述事实还是合理评论,以及评论的“度”。“只要没有超越合理评论界限就可以,纯粹观点表达不受诽谤罪规制”。
“网友发布的意见或者是有价值的判断有可能是负面的并且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如果不是虚假的捏造的事实,就谈不上诽谤。”莫洪宪说。
严格限定网络诽谤公诉范围
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莫洪宪解释说,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外,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
为了准确界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正确适用公诉程序,司法解释列举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等7种情形。
“司法解释严格限定诽谤案件公诉范围,在尊重公民自己提起诉讼权利的同时,对因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明确由司法机关提起公诉。这一做法,完善了信息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衔接机制,保障了公权力的适度介入,有利于维护网络有序、健康发展。”莫洪宪说。
他表示,对此类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既符合刑法规定,也是有效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现实需要。突出打击重点,依法惩治诽谤犯罪,又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防止扩大打击面。
敲诈勒索入罪不论信息真假
司法解释规定,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在莫洪宪看来,不管是“发帖型”还是“删帖型”,实质上都是借助信息网络,主动对被害人实施要挟、威胁,进而索取公私财物,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司法解释使用了“信息”而非“虚假信息”的表述,因此,行为人威胁将要在信息网络上发布涉及被害人、被害单位的负面信息即使是真实的,但只要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发布、删除该负面信息为由勒索公私财物的,仍然构成敲诈勒索罪。
“很多人认为,敲诈勒索必须是捏造虚假的信息,以真实信息要挟索要财物不属于敲诈勒索。这是一个误区。”刘宪权说,敲诈勒索以“敲”为主,不管信息是否真实,即便是事实,以对方不愿公开让人知道要挟索要财物,都是敲诈勒索。从之前媒体报道来看,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快,当前通过“发帖”或者“删帖”威胁索要财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司法解释明确“虚假信息”非入罪条件,加大打击力度,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网友以监督为名满足自己私利的,应当受到惩处。
-
诽谤罪会不会网上通缉
391人看过
-
诽谤主观上是什么?
81人看过
-
诽谤罪会网上追逃
397人看过
-
在网上诽谤网友会判刑吗?
65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诽谤网路诽谤的特点是什么
493人看过
-
网上诽谤构成诽谤罪吗怎么判
464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诽谤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4-30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
在网上有人诽谤我,网络诽谤如何处理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7当事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涉及侵权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
-
金昌的诽谤罪客观表现是怎样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22《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
-
网络诽谤罪涉嫌什么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31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和自然人。
-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哪些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3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诽谤罪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