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合理表达观点不会牵涉诽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19:42:46 220 人看过

共10条的司法解释,发布当日即引发众人“围观”。9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法律标尺,为网络世界拉起一道法律“高压线”。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司法解释在严厉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同时,如何保护表达权和监督权问题,《法制日报》记者9月10日采访了多位刑法学专家。

须有主观恶性方构成诽谤罪

诽谤信息转发500次以上,或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即入刑。司法解释从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数量,以及诽谤行为造成的实际危害后果,诽谤行为人主观恶性等方面,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

由于信息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网帖内容不易根除等特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现实危害。实践中,有的不法分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恶意散布,短时间内点击量数以万计,流毒甚广,严重影响被害人的工作、生活,甚至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表示,刑法规定构成诽谤罪必须是直接故意,知道危害后果,以贬低他人人格、损害名誉为主观动机。司法解释明确,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犯罪。“这一规定有效保障了网友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望原说,诽谤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必须主观上有恶意中伤他人的意图和目的。司法解释主要是为了打击和防范网上诽谤,有效保障网络良好秩序。

“司法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的标准,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门槛’。”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莫洪宪说,这充分体现出依法、准确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网友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以反腐名义随意诽谤应惩处

针对网友网络反腐将受限制的担心,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指出,即使检举、揭发的部分内容失实,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不属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就不应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刘宪权对此表示认可,但他同时提醒,也可能存在一些网友打着反腐旗号,在毫无事实依据、捕风捉影的情况下,随意捏造腐败信息在网上散布,最终查实被举报人确实存在腐败。如何处理这一情况,司法解释没有明确。

他认为,不管最终被举报人查证结果如何,这种行为都应受到惩处,避免以反腐名义随意诽谤他人。

此外,莫洪宪提出,司法解释明确界定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形,那么网友单纯就某一事实发布意见或者是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就不构成诽谤,只有散布虚假事实才满足诽谤罪构成要件。焦点是如何把握陈述事实还是合理评论,以及评论的“度”。“只要没有超越合理评论界限就可以,纯粹观点表达不受诽谤罪规制”。

“网友发布的意见或者是有价值的判断有可能是负面的并且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如果不是虚假的捏造的事实,就谈不上诽谤。”莫洪宪说。

严格限定网络诽谤公诉范围

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莫洪宪解释说,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外,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

为了准确界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正确适用公诉程序,司法解释列举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等7种情形。

“司法解释严格限定诽谤案件公诉范围,在尊重公民自己提起诉讼权利的同时,对因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明确由司法机关提起公诉。这一做法,完善了信息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衔接机制,保障了公权力的适度介入,有利于维护网络有序、健康发展。”莫洪宪说。

他表示,对此类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既符合刑法规定,也是有效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现实需要。突出打击重点,依法惩治诽谤犯罪,又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防止扩大打击面。

敲诈勒索入罪不论信息真假

司法解释规定,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在莫洪宪看来,不管是“发帖型”还是“删帖型”,实质上都是借助信息网络,主动对被害人实施要挟、威胁,进而索取公私财物,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司法解释使用了“信息”而非“虚假信息”的表述,因此,行为人威胁将要在信息网络上发布涉及被害人、被害单位的负面信息即使是真实的,但只要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发布、删除该负面信息为由勒索公私财物的,仍然构成敲诈勒索罪。

“很多人认为,敲诈勒索必须是捏造虚假的信息,以真实信息要挟索要财物不属于敲诈勒索。这是一个误区。”刘宪权说,敲诈勒索以“敲”为主,不管信息是否真实,即便是事实,以对方不愿公开让人知道要挟索要财物,都是敲诈勒索。从之前媒体报道来看,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快,当前通过“发帖”或者“删帖”威胁索要财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司法解释明确“虚假信息”非入罪条件,加大打击力度,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网友以监督为名满足自己私利的,应当受到惩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5日 00: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商业诽谤行为的表现形式,商业诽谤行为的特点
    商业诽谤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会利用散发公开信,散布虚假事实,教唆他人造谣并传播等手段来诽谤他人的商业信誉。其特点是存在着明确的攻击性、目的性、有特定的诋毁对象、捏造虚假事实。一、商业诽谤行为的表现形式商业诽谤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1.利用散发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广告等形式,制造、散布贬损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2.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散布虚假事实,以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诋毁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声誉。3.利用商品的说明书,吹嘘本产品质量上乘,贬低同业竞争对手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4.唆使他人在公众中造谣并传播、散布竞争对手所售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使公众对该商品失去信赖,以便自己的同类产品取而代之。5.组织人员,以顾客或者消费者的名义,向有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作关于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低劣、服务质量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情况的虚假投诉,从而达到贬损其商业
    2022-06-25
    374人看过
  • 网上造谣点击量多少构成诽谤罪
    网上造谣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且算作为情节严重情形,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上造谣点击量多少判行为人故意传播谣言,情节严重的,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3)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4)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
    2023-08-04
    304人看过
  • 诽谤罪的客观方面有哪些具体表现?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
    2023-03-11
    280人看过
  • 网络诽谤涉及到的犯罪
    法律综合知识
    网络上恶意污蔑和诽谤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无疑是一种违法行径,若情节严重则有可能触及刑法,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选择通过报案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也应当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惩戒。当上述针对名誉权的侵权行为已经上升到涉嫌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的层面时,受害人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控诉。需要注意的是,侮辱罪和诽谤罪均属自诉案件,应由当事人自己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9
    58人看过
  • 网络诽谤的特点有哪些
    一、网络诽谤的特点有哪些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对网络诽谤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实践中在认定上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如何通过具体情节确切认定,确定罪与非罪,乃至归责都至关重要。互联网的出现将影响传统诽谤法的许多方面,尤其是跨国诉讼问题。互联网比传统出版和广播技术的普及和便利,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极大地改善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网络交流可以轻易跨越国界,比如居住在美国的被告,可能将诽谤信息传到英国,如果被告在诽谤诉讼有利于原告的管辖区(英国)答辩,那么被告就可能要收敛一下他们的言论以遵从原告国家对言论有较多限制的法律。理论上,遭受互联网诽谤的原告,可以在有利于自己的管辖区(英国)内,对处于有利于被告的管辖区(如美国)的诽谤者提起诉讼。对于一个对言论自由有较多限制、新闻媒体较多为政党服务的政府来说,互联网上的诽谤无疑是一个恐怖的东西。持不同政见者如果
    2023-05-06
    291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的诉讼特点
    法律综合知识
    网际网络传播超越了国界,那么网络诽谤案件起诉也可能是跨越国界的。如果有人被诽谤,应该到什么地方的法庭起诉呢?某人在A国,很可能在B国的公告板上被C国的人诽谤,究竟应该到A、B、C哪个国家的法庭提出起诉呢?从目前网络诽谤案件的审理来看,起诉点可以由起诉人进行选择,自由度很大。对此有人认为,当事人可以像选购货品一样,比较各地各店不同的货品,看看哪里的最好。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比较一下,看看在哪里起诉最有利,就选择那里。从理论上当然可以这样认为,但因为是跨国诉讼,还涉及其他诸多问题,诸如国与国间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法律审判执行的受理协作问题等等。如新加坡和共和联邦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都有互相执行民事诉讼判决的安排。也就是说,在新加坡法庭获得的判决,可以到对方法庭申请执行。但新加坡同其他国家如美国之间则没有类似的安排,就算持有新加坡法庭的判决到这些国家,还是必须按照当地的法律,再对有关的当事人
    2023-06-03
    138人看过
  • 不服处罚网上诽谤民警被拘,诽谤罪怎样立案
    【事件经过】今年3月下旬,网上出现了一则微博,发布者称其当日在浦东兰花路上停车时,“亲眼看到有交警收受物流大货车司机巨额贿赂红包”,故对大货车司机的违法停车行为不予处罚,但对其他车辆司机的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了处罚。在掌握该情况后,浦东公安分局立即开展核查。很快,浦东公安分局督察支队民警找到了该微博的发布者罗某。面对民警,罗某道出了真实情况:原来他是在看到一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民警处罚违法停车的博文后,想到自己前两天因违法停车被交警贴罚单而心生不满,于是他引用了该篇微博上的照片配上自己捏造的文字发布了微博。为了让微博看上去更加真实并吸引眼球,罗某还在微博上上传了在“12380”举报网站填写举报信息的截图(实际并未举报)。为全面调查上述情况,浦东警方又找到了被罗某引用照片的那名微博博主。据其称:当时拍照时并未看到所谓民警受贿的情况,也不认识引用自己照片的罗某。根据该名微博博主反映的时间地点信息,
    2023-11-19
    344人看过
  • 派出所不受理网络诽谤
    刑事责任年龄
    可能该“诽谤”事件并不满足“网络诽谤的要件”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一、诽谤罪的客观要件有什么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诽谤罪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
    2023-03-12
    227人看过
  • 诽谤罪网上点击率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诽谤罪网上点击率立案标准是什么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其他。以下行为构成诽谤罪:(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
    2023-04-27
    105人看过
  • 诽谤罪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
    实则,诽谤罪这种罪行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诽谤罪,它特指某人以其故意捏造及散播未经证实的不实消息为手段,意图以此严重损害另一方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价值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诽谤罪的界定,必须通过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来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评估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所散布的信息是否属实、信息传播的范围及其对受害者名誉所带来的实际损害程度等等。例如来说,倘若行为人明明知道他所散布的信息是虚假的,却仍然坚持这样做,并且这些虚假信息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从而给受害者的名誉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么这就很有可能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
    2024-08-20
    128人看过
  • 网上侮辱诽谤他人如何报警,会不会留案底
    一、网上侮辱诽谤他人如何报警网上侮辱诽谤他人可以向警方或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如果遭人诽谤或侮辱个人名誉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损失的话,那么当事人向警方报警,如果当事人遭人损坏名誉情节严重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不予受理的话,那么当事人还可以自己想办法去搜集证据,然后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侮辱和诽谤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受理。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一般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也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二、网上侮辱诽谤会不会留案底网上侮辱诽谤是会留案底的,因为诽谤会构成诽谤罪,刑事立案审判后,会有案底。案底指的是犯罪记录,只要是构成犯罪被追诉就会留有案底。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者要负法律责任的
    2023-06-29
    257人看过
  • 网上造谣诽谤有什么罪,网上造谣诽谤不构成犯罪该如何维权
    一、网上造谣诽谤有什么罪网上造谣诽谤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但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上造谣诽谤不构成犯罪该如何维权网上造谣诽谤不构成犯罪的,当事人维权可以通过自行与对方协商解决的方式。协商不成的,可以由第三方进行调解,也可以向法院依法起诉。三、诽谤罪的立案标准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
    2022-07-22
    391人看过
  • 达不到诽谤罪也要自诉吗
    若污蔑他人的不道德行径尚未达到刑事案件立案的严格要求,则受害方有权自行选择采取民事诉讼程序,以维护自身权益,而并非必须通过自诉方式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诽谤行为被视为对个人名誉权的严重侵犯,受害人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2024-07-26
    188人看过
  • 网上恶意诽谤学校会如何处罚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就是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二、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认定信息网络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工具属性”和“公共属性”。人们把信息网络作为获取信息、买卖商品、收发邮件的有效途径,说明信息网络具有“工具属性”。同时,信息
    2023-03-22
    33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诽谤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4-30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 在网上有人诽谤我,网络诽谤如何处理呢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7
      当事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涉及侵权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
    • 金昌的诽谤罪客观表现是怎样的?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22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
    • 网络诽谤罪涉嫌什么罪?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31
      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和自然人。
    •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哪些行为?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3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诽谤罪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