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命题的含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5:50:27 296 人看过

(一)命题的含义笔者提出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的命题,表明了现代票据立法应该采取这样一种取向:既充分肯定票据关系无因性的价值,将票据行为的独立性作为票据法的基石,倾向于将票据关系所设定的权利置于实质权利之上加以保护,以促进票据流通;又不能容忍利用票据关系无因性从事不正当活动,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将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作为票据关系无因性制度的补充,会使两者在深层的张力中,形成和谐的功能互补。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命题的核心思想是:票据关系在无充分反对理由的情形下,应视为与其基础关系相分离;但是,如果这种分离被用作割断与票据基础关系的联系或遮盖无实质性权利存在的地位及达到其他非法目的的手段,甚至成为破坏公共利益、使不法行为正当化、袒护欺诈或犯罪的工具,人民法院则应当将该票据关系还原为一般民事关系予以处理。

据此,可将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的含义表述为: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是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的事由,否认票据关系的无因性而重新配置票据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法律制度。其适用的结果通常是使票据持票人在某些场合不享有票据权利,其效力只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

为阐明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的法律特征,笔者在此对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与相关概念进行如下辨析。

1·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与票据关系有因性就票据关系有因性而言,理论上将票据基础关系的存废以及有效性作为票据关系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在实体规则层面,将票据原因关系的效力不仅设定为票据行为,而且设定为票据的生效要件。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按照这一规定,可以得出的逻辑结论是:

(1)签发票据时,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如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法院可以认定票据无效,或收款人不能取得票据权利;

(2)转让票据时,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如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法院可以认定转让行为无效,被背书人及其后手均不能取得票据权利,或仅被背书人不能取得票据权利;

(3)票据债务人可以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为理由,向提示票据者行使票据无效之对物的抗辩,或者不能行使票据权利之对人的抗辩。

票据关系有因性是防止利用票据进行欺诈的理论出发点,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作为实体规则,其与票据法整体上依无因性原理构建的规则体系,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冲突。在《票据法》对票据行为的效力(记载事项、签章等形式要件和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等实质要件)以及票据生效要件(票据时效、付款

提示期限、背书连续等)都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⑦与此相冲突的《票据法》第10条之规定,使法院对票据行为效力及票据效力的标准把握不定。

票据关系有因性在我国受到的最大挑战是,在我国票据实务中独特且大量使用的银行汇票以及银行本票中,当票据申请人未作为票据上的收款人时,票据的签发行与收款人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⑧与票据关系有因性不同的是,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不是一种关于票据行为或票据生效要件的实体规范,也不把票据基础关系的存废以及有效性与票据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性必然联系在一起。如果说票据关系有因性是从法律要件的规定上设法抵消票据关系无因性作用的话,那么,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则是在具体案件中否定对票据关系无因性的滥用。

2·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与票据关系相对无因性票据关系相对无因性是在法律方法上将票据关系当事人分为两类:一类处于票据基础关系情事之中;一类处于票据基础关系以外。票据关系相对无因性理论认为,票据关系无因性在两类当事人之间的适用是不同的,对于处于票据基础关系以外的持票人,除因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外,用票据关系无因性来保护其票据权利是必要的;而对处于票据基础关系情事之中的持票人来讲,票据关系无因性只能相对适用,如果此时仍坚持票据关系绝对的无因性,则不能排除持票人在将法律赋予的票据权利内容具体化时所产生的不当得利。⑨该学说的原则转化为法律规则后,票据债务人将享有基于票据关系相对无因性的抗辩权,⑩如《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笔者所倡导的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之命题,涵盖了票据关系相对无因性的内容,但是在方法论上,不采用票据关系当事人的二分法。笔者主张,无论是票据关系无因性还是对其的否认都共存于整个票据关系当事人的链条之中,两者独立发挥作用,并行不悖。

3·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与恶意抗辩恶意抗辩的实质在于审视持票人受让票据时的主观心理状态。票据债务人提出恶意抗辩能否成立,关键在于能否证明持票人取得票据时存在恶意。广义的恶意标准可采用一般民事立法中的恶意标准;○11而狭义的恶意标准则注重证明持票人是否明知自己受让票据有害于票据债务人,或者是否明知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自己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票据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以欺诈、偷窃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第13条第1款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显然,这其中的关键词,即为明知二字。就立法者的立法意图而言,制止恶意取得票据者利用抗辩切断之制度,不给予其抗辩切断的利益一目了然。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要证明持票人明知却绝非易事。

适用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时,虽然也将持票人取得票据时的主观心态纳入考量视野之中,但持票人的外部行为更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主观心态的证明。法官在具体操作上,只需以某种行为及其结果为标准来衡量持票人客观行为的合理性,而省去了检验主观心态的负担。法官认为票据关系无因性的适用将招致不平衡的结果时,票据关系无因性否认就有适用的余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4日 23: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票据关系相关文章
  • 票据的相对无因性
    票据立法自进入成文法时期后,由于各国法律文化的特点及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十九世纪末形成了三大法系,法国法系、英国法系、德国法系。法国法系因强调票据的支付作用和银钱输送功能,忽略了票据的信用、流通作用,故而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不分。基础关系的有无、是否有效、是否被撤消直接影响票据关系的效力。英国、德国两大法系在注重票据的支付、银钱输送功能的同时,还注重票据的信用、流通功能。与法国法系不同,它严格区分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纵无基础关系或基础关系无效,或被撤消并不导致票据关系的无效。现代各国的票据立法,均承认票据的无因性。即便是法国,其票据法也于1935年按日内瓦汇票、本票统一公约加以修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国际贸易的需要。不少曾属于法国法系的国家也纷纷改弦易辙。我国《票据法》颁布以前的银行结算办法明确规定票据是有因的。但从维护票据交易安全和鼓励票据流通计,票据应当属于无因证券。票据关系虽建
    2023-06-06
    464人看过
  • 票据无因性立法
    确立票据无因性立法的迫切性票据无因性作为现代票据法的基础原则,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然而遗憾的是,票据无因性原则,尚未在我国的法律理论和票据业务实践中形成共识。我国是否应确立票据的无因性原则,人们意见依然不一。至今仍有部分同志认为,在我国目前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商业欺诈、金融欺诈时有发生的社会背景下,强调票据无因性有害无利,票据属无因性证券的理论,虽曾在立法草案中出现,但已被立法机关否定,且与生效法律规定相悖,既不应再作不适当宣传,更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应用(11)。笔者认为,统一思想认识,尽早在票据立法明确确立票据无因性已是当务之急。首先,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中国票据立法与国际接轨。从世界范围看,票据法在商事法中的国际性表现得最为突出。票据法中大多数规定属于技术性规范,其目的在于保障票据的流通,其中的一些规范已为各国立法共同采用。而这些共同性的东西
    2023-06-06
    211人看过
  • 什么是票据的无因性
    一、什么是票据的无因性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关系虽然需要基于一定的原因关系才能成立,但是票据关系一经成立,就与产生或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相分离,两者各自独立。票据具备《票据法》上的条件,票据权利就成立,至于票据行为赖以发生的原因关系是否存在和有效,在所不问。当然,票据关系只有在合法成立以后,才能与原因关系相分离,如果当事人是以欺诈、盗窃、胁迫手段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二、票据无因性的主要表现1、在票据行为成立或票据权利发生上的适用。票据行为是以发生票据上权利、义务为目的的意思表示。它只要符合一定构成要件,即实体方面的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及形式方面的票面记载与交付,便能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2、在票据权利取得上的适用。持票人除采取票据法所明确规定的不法行为或基于恶意、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不能享有票据权利者外,一般而言,可以依其他任何行为取得票据权利。即持票人无论是通过交易行为还是非交易行为,
    2023-04-24
    302人看过
  • 债权关系的无因性
    无因性就是不需要考虑原因,该行为发生的原因不影响该行为的效力。而债权转让的无因性是因为,债权是否有效只看双方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债权瑕疵债权人无从知晓,只能依据债务人的自觉性。所以为了保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就设定债权转让为无因行为。一、债权转让时可以不取得债务人的同意吗债权转让时不需要取得债务人的同意。债权人进行债权转让时只需尽到通知义务即可,即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债务人即可,完全不需要债务人表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因此,债权转让时应当通知债务人,但无须取得债务人同意。二、债权转让协议是不是合法的债权转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有效:(一)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债权转让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根本前提。以无效的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就是转让的标的不能
    2023-03-15
    418人看过
  • 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的联系
    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票据原因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关系:(1)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并存时的行使顺序在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之间往往会出现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并存的局面,例如当事人甲乙双方先有买卖关系,甲为支付价金而发出支票给卖主乙。此时卖主享有两种债权:原因债权(价金请求权)与票据债权(支票上的付款请求权)。这时应如何行使权利/有三种方案可供债权人选择:①票据债权成立后,原因债权消灭,债权人只能行使票据票债权。②两种债权并存,债权人可任选一种。待行使一种后,另一种债权立即消灭。③债权人应先行使票据权,如行使票据权无效果,可以再行使原因债权。(2)如果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存在于同一当事人之间时,债务人可用原因关系对抗票据关系。例如,甲因向乙购货而交付本票于乙,以后甲乙间的买卖合同解除,乙持票向甲请求付款时,甲可以主张原因关系不存在而拒绝付款。这种以原因关系对抗票据关系的情况
    2023-06-06
    480人看过
  • 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联系
    《票据法》第二十一条就规定了汇票签发与资金关系的关系。该条第一款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付款人是受出票人委托支付票据金额的人。付款人一经承兑就成为承兑人,从而成为汇票关系中的主汇票,这是一张没有对价的“空头汇票”。这种汇票只为套取资金而签发,往往会被投机者利用,如果允许这类汇票向银行贴现,融通资金,就会影响对信用的疏导和管理,恶化我国的货币流通状况,人为地助长信用膨胀。《票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严格汇票签发的资金前提,有利于避免信用膨胀和票据欺诈,从而防止金融秩序混乱,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2023-06-06
    275人看过
换一批
#票据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票据关系是指由于票据行为而产生的有关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中,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的当事人: (1)发票人。发票人是指在票据上签名并发出票据的人,或者说是签发票据的人; (2)付款人。付款人是受发票人委托付款的人,有的情况下... 更多>

    #票据关系
    相关咨询
    •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03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与作为其发生前提的实质性原因关系相分离,从而使票据行为的效力,不再受原因关系的存废或其效力有无的影响。票据行为的这种无因性,也称为票据行为的抽象性或无色性。
    • 票据关系是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3
      票据关系当事人为票据权利义务而实施票据行为,票据权利义务成为票据关系的内容,因此该法律关系是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票据法上还有所谓“非票据关系”,如票据上的正当权利人对于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人行使票据返还请求权所发生的关系等,因其不是票据行为所发生,关系之内容也不是票据金钱债权债务,所以不是票据关系,被称为“非票据关系”。
    • 什么是票据的无因性?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5
      在无因性上,票据行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条件,就产生效力,不受原因关系或资金关系的影响。原因关系或资金关系有无及效力如何,都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
    • 什么是票据的无因性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9
      在无因性上,票据行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条件,就产生效力,不受原因关系或资金关系的影响。原因关系或资金关系有无及效力如何,都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
    • 无因管理关系的含义以及构成要件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0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源于古罗马法,近代各国民法建立相应的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无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杨社会互助的道德追求,确认无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却管理行为的违法性,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在性质上,无因管理是一种事实行为。无因管理有真正无因管理关系和不真正无因管理两种类型,真正无因管理包含适法无因管理和不适法无因管理,不真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