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他人经营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2 16:32:31 164 人看过

要看情节,情节轻微的,要承担行政后果,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2、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3、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4、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5、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19日 17: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非法经营罪构成:什么行为算犯罪?
    非法经营罪构成:什么行为算犯罪?一、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哪些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具体如下:1、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3、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包括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包括:1、非法买卖外汇;2、非法经营出版物;3、非法经营电信业务;4、在生产、销售的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物品;5、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即网吧)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6、非法经营彩票。【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
    2023-08-30
    205人看过
  • 农资经营者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一、农资经营者什么行为构成犯罪?1、农资经营者若是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可能会构成犯罪。《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二)经营假农药;(三)在农药中添加物质。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应当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农药经营者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继续经营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2、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
    2024-01-18
    149人看过
  • 扰乱治安的犯罪行为怎样处罚
    治安处罚或者定扰乱社会治安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袭警罪辅警也包含在里面吗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五条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三)拒绝
    2023-04-11
    203人看过
  • 有扰乱经济罪吗
    犯罪目的
    准确讲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的行为。构成特征:(一)本类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二)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严重扰乱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三)犯罪主体表现为三种类型:有的只能由自然人构成;有的只能由单位构成;有的既可以由单位构成,也可以由自然人构成。就自然人犯罪主体而言,大多数是一般主体,但也有少数是特殊主体。(四)主观方面,少数犯罪是过失,绝大多数犯罪是故意,在故意犯罪中,有的还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为要件。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2023-06-03
    227人看过
  • 骚扰他人是不是会构成犯罪
    骚扰他人一般不够成犯罪,属于违法行为,可以进行治安处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4-04-25
    180人看过
  • 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是如何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原第三项改为第四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五、将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修改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
    2023-02-06
    315人看过
  • 非法经营罪扰乱市场秩序
    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倒卖药品如何量刑倒卖药品量刑如下:倒卖药品涉嫌非法经营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
    2023-03-04
    88人看过
  • 该案被告人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吗
    被告人邓先知了解到邻近A县有关乡镇有“交烟补差价”的奖励政策,便邀约他人一起到云南购买烟叶回A县销售。2013年9月,被告人邓先知等人到云南购回386担烟叶,销售至A县某镇烟草站。销售金额达人民币37.2万元。被告人分得利润人民币7000元。案发后,邓先知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抓捕归案。案件侦察阶段,公安机关未对被告人贩卖的烟叶是否属名晾晒烟进行鉴定。【分歧】被告人邓先知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案审时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构成非法经营罪。理由是被告人邓先知非法经营烟叶,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项,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是:不构成犯罪。理由是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构成犯罪。【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七条规定:本法所称烟叶是指生产烟草制品所需的烤烟和名
    2023-06-12
    454人看过
  • 煽动他人犯罪的行为构成何种罪名
    一、煽动他人犯罪的行为构成何种罪名煽动他人犯罪的行为构成以下罪名:包括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等。如果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煽动他人犯罪是教唆犯吗煽动他人犯罪是教唆犯。教唆罪,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
    2023-12-23
    161人看过
  • 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
    一、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如下分析:1.如果偷东西数额比较小,就属于一般违法行为;2.如果盗窃涉案数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如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则属于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
    2023-08-24
    413人看过
  • 他人帮犯罪行为人卖赃物构成诈骗罪吗?
    一、他人帮犯罪行为人卖赃物构成诈骗罪吗?一般不构成诈骗罪,明知是犯罪所得购买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知情购买赃物不构成犯罪。在认定该罪中,是否“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这里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明知”不是按嫌疑人的口供,而是按照客观事实予以认定和事实推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2024-01-03
    401人看过
  • 是否将扰乱公共秩序罪视为犯罪行为?
    聚众扰乱公共秩序是犯罪行为,情节严重是构成本罪的要件之一,对首要分子最高可以被判刑七年。一般人所说的扰乱公共秩序罪,其实就是《刑法》中规定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扰乱公共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和科研无法进行,他人公私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被叫作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扰乱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如下: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
    2023-07-01
    264人看过
  • 扰乱法庭秩序怎么处罚,哪些行为构成扰乱法庭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行为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二)哄闹、冲击法庭;(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四)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2024-04-15
    463人看过
  • 扰乱他人建房的罪行如何界定标准
    一、关于扰乱他人建房的罪行如何界定标准扰乱他人建房属于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该被判寻衅滋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二、寻衅滋事罪有追诉时效期吗有。按照《刑法》中对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来看,此罪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意味着寻衅滋事罪追诉时效为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2023-11-03
    11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有哪些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1
      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劵、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界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1
      一、根据现有的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已经有下列情形被界定为“其他”:(一)非法买卖外汇数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二)非法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淫秽刊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三)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四)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五)非法生产、销售瘦
    • 个人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罪构成犯罪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4
      暂不构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对非法经营案,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诉:五、个人或单位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刑法第225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
    • 扰乱企业经营秩序的行为会怎样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22
      扰乱企业经营秩序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能撤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堵门干扰商家正常经营构成犯罪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4-25
      这种行为是犯破坏生产经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