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法律使用与商标的实际使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法律上的使用是由于商标法的规定,为了使商标不被撤消而进行的使用。而商标的实际使用主要是企业为了区别不同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提供的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是为了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增加其商品的销售额,保护其商品不受他人的侵害,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是实际使用商标的目的。但是对商标进行盲目的使用。不规范的使用和不科学的使用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是商标注册前的设计。几乎各国商标法都规定,商标的实际使用应当与注册时的商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注册什么样的商标,在实际中就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商标,否则便构成违法行为,就可能由于不规范的使用而被撤消。为此,企业在设计商标时,应当考虑将商标实际用在商品的样式上。千万不要在申请注册前,了了草草地随意设计个商标,然后就去申请注册。注册后,一旦该商标的样式在实际使用中不理想,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就会造成麻烦。改变注册商标的样式吧,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使用注册时商标的样式吧,总感到蹩脚,起不到商标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商标时,仅制作出商标的黑白墨稿是不够的。应当制作出商标的实际使用样式,包括商标的尺寸和商标的颜色。最理想的应该是,制作出连同商标在内的整个商品的包装装璜或者是商标的标识,也称之为商品的实际使用标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际使用商标与注册商标保持一致。
其次,在实际使用中,将商标放在什么位置,让商标在整个标签中占多大的面积,也是实际使用商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企业有一种传统的落后的商标使用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依然被相当一部分企业保留着,这就是将商标置于整个标签中的一处最不显眼的地方,或者是左右两侧,或者是上下两端,总之是不放在中间位置的。而且商标所占的面积非常小,充其量如同一棵小纽扣。商标的这种使用对所有人而言有弊无利,对侵权人而言有机可乘(其利弊在另外章节专述)。那么,应当将商标放在什么位置呢?正确的商标位置应该是整个商品的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根据商品的形状和在销售过程中商品摆放的位置来决定的。另外,应当加大商标在整个标签中的面积,至少要占50%以上。商标在标签中占的面积大,并不意味着商品的装演缺少美感,也不意味着其商品对消费者缺少吸引力。
商标的实际使用并不仅限于在商品上的使用,还包括在广告中的使用、合同上的使用、发票上的使用以及商品手册和宣传手册上的使用,对于这些使用,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正确地使用商标,突出地使用商标。
-
商标所有权和品牌使用权的实际应用
423人看过
-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
392人看过
-
侵权商标没有实际应用怎么办
358人看过
-
企业因实际使用童工而受到处罚
317人看过
-
企业应该如何使用商标,商标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61人看过
-
服装企业如何正确、恰当的使用商标?
81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家使用其他未实际使用的商标,商标未实际使用侵权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7倘若原告商标尚未实际使用,未产生实际的识别作用,此时若被告在在相同或相似商品上使用相似的商标,且被告商标通过使用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力,足以避免让公众产生混淆,就不构成商标侵权。
-
申请认定商标实际使用情况怎样查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7您可以到当地商标局的大厅窗口查询,也可以在国家商标总局的网站上提交商标编号查询,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予以保护
-
商标实际使用证据的保存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29商标使用证据并非唾手可得,管理不规范的商标权人甚至无法提供使用证据。较为常见的情况包括:实际使用的商标标识与申请商标不同;在保存媒体宣传使用证据时,只搜集报道内容,不保留该报道刊登的媒体、发表时间,或过于依赖网络信息,不保留媒体报道原件只保留网络链接;在保存广告中的使用证据时,有广告合同无广告发票和付款凭证,也没有保留广告实样,使广告合同成为孤证;在保存市场活动证据时,所保留的市场活动证据均无法体
-
使用注册商标与实际使用商标不符算是赝品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8可能是其他厂商(非商标注册人)对该品牌的模仿。为了逃避违法责任,对被模仿商标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变,以此达到既能蒙混过关让消费者以为买到了正品,又能在被工商部门查处时以商标不同而狡辩。
-
国际贸易企业商标优先权怎么行使?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权法》第24条 商标注册申请人自其商标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商品以同一商标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