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野生食用菌难防掺入毒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7:24:15 72 人看过

颜色太白的食用菌含荧光增白剂

野生食用菌和有毒菌类容易混淆,连有经验的专家都有可能“中招”,市民最好慎食野生菌。在昨日的广州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专家表示,目前对食用菌产品的监督检测力度远远不够,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食用菌既无产品标准,又存在着“猫腻”。

本次研讨会是广州市科协“2007广州科技沙龙”系列活动之一,由广州市微生物学会主办。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何焕清说,长期以来未对野生食用菌内源有毒物质进行处理,广东、云南、湖南等地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国内野生食用菌品种众多,食用菌和有毒菌类的数量相当,辨识困难,经常发生误食毒菌的事件,毒菌混杂在食用菌中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圳、上海等地都发生过火锅野生食用菌混有毒菌的中毒事件。“毒菌混杂在食用菌中的情况除非进行专业检测,否则很难被发现。”

他说,现在环境污染严重,野生食用菌也同样受到污染。“人们以为野生食用菌来源于无化肥、农药的林地,一味推崇‘野生’,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有些颜色太白的食用菌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市民选购时要谨慎。据介绍,一些不法商人为增加利润,用硫酸镁溶液浸泡黑木耳增重,用牙签、铅丝等接驳折断的冬虫夏草或用药水浸泡冬虫夏草增重,使用漂白剂、荧光剂等添加剂对鲜菇进行保鲜增白。

据了解,选购食用菌要挑选自然色的,表面摸起来有点涩,还有些黑点的食用菌;经过漂白的食用菌颜色特别白,手感光滑,在较暗的光线下能看到有蓝色的光。

何焕清表示,很多市民都不懂如何区分食用菌产品是否添加了保鲜剂或经另类加工,应该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的食用菌基本知识,减少质量安全事故。

专家表示,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食用菌产品既无产品标准,又存在着大量质量问题。何焕清建议,应强化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并建立专业市场,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食用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9日 16: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食品加工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的,构成刑事犯罪,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食品中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最危害健康的九种食品添加剂1.钠: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2.反式脂肪: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3.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
    2023-08-16
    405人看过
  • 食用菌菌种国家标准
    一、食用菌菌种国家标准(一)1996年底以前发布实施的食用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9个,条例2个,已编入《食用菌标准汇编㈠》,1997年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包括食用菌术语、食用菌产品、罐头及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二)1997年以后修订和制定的食用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修订的食用菌行业标准产品一个,罐头四个:GH/T1013-1998香菇代替SB/T10039-92GB/T14151-1999蘑菇罐头代替GB/T14151-93QB/T3601-1999香菇肉酱罐头代替ZBX71004-90QB/T3615-1999草菇罐头代替ZBX77004-90QB/T3619-1999滑子蘑罐头代替ZBX77008-902、制定产品标准8个:LY/T1127-1997黑木耳块NY/T445-2001口蘑NY/T446-2001灰树花NY5095-2002无公害食品香菇NY5096-2002无公害食
    2023-04-24
    216人看过
  • 秋后食用“生蜜”需谨防中毒
    专家说,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无毒植物的花期较早,多在春天;有毒植物的花期较晚,多在秋天。因此,蜜蜂如果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蜂蜜就会混进有毒物质——生物碱。食用含有生物碱这种毒素且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蜜”,一些人会出现过敏、气喘、皮肤斑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甚至精神烦躁、易怒等症状,并影响睡眠。因此,专家提醒,秋季购买蜂蜜,一定要了解蜂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食用时应将“生蜜”熬成熟蜜;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切忌食用秋后的“生蜜”。
    2023-06-07
    411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掺假掺杂怎么界定,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一、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食品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一般的掺伪特质能够以假乱真。食品掺假则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类物质的行为,掺入的假物质基本在外观上难以鉴别。如小麦粉中掺入滑石粉,味精中掺入食盐,油条中掺入洗衣粉,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二、食品掺假行为食品掺假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的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掺杂是指向粮食食品中非法掺入非同一类或同种类的劣质的物质,如大米中掺入沙石,糯米中掺入大米。伪造是指人为地用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加工仿造,而冒充某种食品在市场销售的违法行为,如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三、食品安全法掺假掺杂怎么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
    2023-06-07
    246人看过
  • 德庆县食用菌菌种要求
    法律综合知识
    一、办理条件1)生产经营母种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原种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2)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2名以上;;3)有相应的灭菌、接种、培养、贮存等设备和场所,有相应的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生产母种还应当有做出菇试验所需的设备和场所;4)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二、办理材料原件核对。原件核对。原件核对。申请者是单位的,所有申请文件及资料应加盖申请者公章;申请者为个人的,所有申请文件和资料应由申请者本人签名。。原件核对。原件核对。原件核对。申请者是单位的,所有申请文件及资料应加盖申请者公章;申请者为个人的,所有申请文件和资料应由申请者本人签名。原件备查。
    2023-05-28
    499人看过
  • 食品掺杂掺假的认定
    一、食品掺杂掺假的认定食品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一般的掺伪特质能够以假乱真。食品掺假则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类物质的行为,掺入的假物质基本在外观上难以鉴别。如小麦粉中掺入滑石粉,味精中掺入食盐,油条中掺入洗衣粉,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二、掺杂掺假行为的处罚规定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如下:(一)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二)进行掺杂掺假行为违法所得的金额,并处没收违法所得;(三)掺杂掺假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食品掺杂掺假具有哪些危害添加物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是成本较低,会致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
    2023-06-07
    112人看过
  • 最高法:地沟油按“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有关情况。根据新颁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将适用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进行定罪。《解释》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危害极其严重。为依法惩治此类犯罪,《解释》第九条首次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基于国家禁用物质具有的严重危害性,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基于当前保健食品中非
    2023-06-07
    62人看过
  • 食用菌保鲜法
    法律综合知识
    一、速冻法适宜平菇等保鲜。鲜菇采收后,用剪、刀分成单个子实体,漂洗干净,按菇体大小、老嫩分放。大锅加水烧开后放入鲜菇,鲜菇加入量为开水量的20%~30%。用漏勺或铲子朝一个方向搅动,至平菇发软时翻动,锅开后捞出置入盛冷水的大缸中。冷却后捞入筛内沥水,按1公斤或0.5公斤装入无毒塑料食品袋中密封。将菇装入食品箱中,置入-18℃的冷库贮存。二、低温法适宜6~7成熟的草菇等食用菌的贮运。装载箱用40厘米高的木箱或塑料箱,下部垫一层5厘米厚的碎冰块,盖上塑料膜,膜上放20厘米厚的鲜草菇,盖上塑料膜。膜上铺一层碎冰块,逐箱垒起装车运输。也可用高25厘米的纸箱包装,即刻送入带制冷器的冷冻车,将气温降到14℃。以上两法可使草菇贮存期延长3~4倍。三、降温法适宜香菇等食用菌保鲜。将鲜菇装进30微米厚的塑料袋中,在1℃的环境中贮藏,保鲜期可达18天,6℃时可达13~14天,15℃时为5天。四、气调法适宜蘑菇
    2023-06-07
    259人看过
  • 德庆县食用菌菌种有哪些流程
    办理流程网上办理流程1.申请。申请人登录网上办事大厅提出申请,上传电子材料。2.受理。接件受理人员核验申请材料,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申请人符合申请资格,并材料齐全、格式规范、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申请人不符合申请资格或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接件受理人员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预受理后,申请人按约定方式自行或邮寄向县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提交纸质材料,接件受理人员当场与网上电子材料审核无误后予以正式受理。3.审查。受理母种和原种的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后,审查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查,组织实地核查,作出审查结论;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签署审核意见,经审符合颁证条件要求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予通过的,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4.领取结果。申请人按约定的方
    2023-05-28
    93人看过
  • 如何惩治生产销售掺假食品?
    生产销售掺假食品处罚如下: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额超过五万元或者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2、销售额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3、销售额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4、销售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怎么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不仅指行为方式(生产、销售)选择,也包括犯罪对象(有毒、
    2023-07-03
    413人看过
  • 食品中掺入罂粟的行为是否违法?
    在食品中掺用罂粟的行为属于违法。对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对曾使用、现自行停止并表示悔改的,可不予追究;对继续使用的,要依据有关法规严厉惩处。对群众检举揭发的线索,要认真对待,依法快查、快办,抓紧结案,坚决制止这种违法犯罪活动。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明知是罂粟、大麻、古柯树等毒品原植物而非法种植且数量较大,或者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或者抗拒铲除的行为。向明知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人出售较大数量毒品原植物种子的,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论处。认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要注意与制造毒品罪区别开来。前者是指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后来是指将毒品原植物进行加工、提炼,制造毒品的行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以其为原料制造毒品的,应当以制造毒品罪从重处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实施其他制造毒品行为的,应当分别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和制造毒品罪,实行并罚。饭店在食品中
    2023-08-08
    446人看过
  • 预防发生食物(水)中毒措施
    (一)、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对食堂及招待所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教育,实行《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企业卫生五、四制》,即:(1)、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①采购员不买腐败变质的原料;②保管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③加工人员(厨师)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④营业员(服务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2)、成品(食物)实行四隔离①生与熟隔离;②成品与半成品隔离;③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④食品与天然冰隔离。(3)、用(食)具实行四过关①洗②刷③冲④消毒(蒸汽或开水)(4)、环境卫生采取四定①定人②定物③定时间④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①勤洗手剪指甲②勤洗澡、理发③勤洗衣服被褥④勤换工作服(二)、水源(水池)防投毒及防污染措施1、保证24小时有人看管,做好三防(防火、防盗、防破坏);2、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水泵房或水池。如有参观、检查人员,必须持有关单位证明,并在矿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准入内,并
    2023-06-06
    272人看过
  • 男子用猪血掺甲醛当鸭血卖,生产销售有毒食品如何判刑?
    近日,重庆民警发现一摊位售卖的鸭血味道刺鼻,经鉴定该批鸭血含甲醛。经查,万某看鸭血市场价较高,他先注清水提亮猪血颜色,又兑甲醛保鲜防腐。于是猪血变鸭血,冷藏切块后做批发。目前万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已移送起诉阶段。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如何判刑?本案中万某触犯的罪名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本罪属于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危害后果,即构成既遂。万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不顾他人身体健康,明知甲醛不是食品添加剂,还在猪血中兑入,还将假鸭血进行售卖,其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应该被依法查处。根据《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万某会被如何判刑要
    2023-05-07
    287人看过
  • 在食品中掺杂有毒物质构成的犯罪
    一、在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构成什么罪?在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者在违反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在明知道是有毒物质且会造成的后果的前提下,还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认定标准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
    2023-02-18
    63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食品有毒,食品里掺有罂粟壳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18
      罂粟壳作为法律法规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常被非法添加到火锅底料、自制调味料等餐饮配料中。公安部在《关于坚决制止和查处食品中掺罂粟壳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中强调,酒店在食品中掺罂粟吸引顾客是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或罂粟粉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能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 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如何处罚?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8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食品加工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的,构成刑事犯罪,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食品中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
    •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可以掺入药品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3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 在食物中掺了什么食物算是投毒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8
      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两种罪名——故意杀人罪或者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两种一定的相似之处:1、犯罪主体相似,均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成为本罪主体。但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投放危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在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行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并希望或放纵这一结果。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犯罪的客观方面。故
    • 什么是食品掺杂掺假?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02
      食品掺杂掺假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行为。 食品的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 (一)食品的掺假是指向食品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与该食品相似的物质; (二)食品的掺杂是指在粮油食品中非法掺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