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取外号涉及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在法律中,名誉权是一项受到他人尊重和公平客观评价的权利。然而,许多人员使用绰号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他人的侮辱和诽谤,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使用不恰当的外号,以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给别人取外号虽然不涉及违法,但这种行为确实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法律当中的的名誉权内容就是受到他人的尊重,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但是很多的人员进行起绰号的这种行为,就是对于他人的侮辱诽谤。所以侵犯到名誉权。
法 律 保 护 名 誉 权
名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法律对名誉权的保护,旨在维护公民的尊严,弘扬社会正气,防止公民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这一条规定明确保护了名誉权,使公民的名誉权得到法律确认和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名誉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出于个人恶意或其他不良目的,通过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等方式,对他人名誉权造成侵犯。针对这些现象,我国《刑法》第一编第二章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诽谤或者宣扬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一条规定为名誉权提供法律武器,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进行严惩。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一条规定:“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荣誉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条规定使受害人在受到名誉权侵害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名誉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维护公民尊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予以充分保护,既有利于维护公民名誉权,也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防止恶意诋毁他人行为的发生。
给别人取外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在法律上,名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民法典》和《刑法》都明确规定了名誉权的相关内容,为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名誉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加强法律意识,防止不当言论和行为。只有尊重他人的名誉权,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公正、文明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民法典规定:给他人起外号需谨慎,否则可能侵权
366人看过
-
外号是否违反他人权利?
73人看过
-
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435人看过
-
民法典是否允许给人起外号侵犯个人隐私权?
346人看过
-
给别人取外号犯法嘛
105人看过
-
民法法规定给别人起外号是有些什么条件
46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
给他人起绰号定罪量刑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11一般情况下,给他人起外号不构成犯罪。但若给他人起外号涉及民事侵权行为,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书面或口头进行,但内容需经法院审查。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与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应相当。同时,若公民或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侵权人应赔偿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公民同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
民法上法律可以没有给人起外号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6给他人起外号是侵犯人格权益,构成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是侵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姓名、要求他人尊重姓名的人格权利。我国民法典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自然人除了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还享有基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其他人格权益。
-
私自查询他人号码是否违法?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2在没有获得依法授权的情况下,查询他人手机的定位信息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隐私权,而且也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以及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支付损失等)。 不过,这并不总是意味着涉及到刑事犯罪。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应该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
-
微信号是否可以被继承给其他人呢?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6如果微信账号被认定为遗产,那么就具备了继承的资格。遗产通常指公民在离世后所留下的私人合法财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民生前积累的个人所得、房屋建筑、储蓄存款及日常用品、林木植被、牲畜家禽、文物古董、图书文献、法律许可下可持有生产资料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微信账号的本身并不能直接进行继承,然而账号所包含的各项财产属性却可以通过相应的流程来进行传承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私有财产理应在合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