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入职时提供虚假的工作经历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但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违法。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的,一般不予支持。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况包括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劳动者在入职时提供虚假的工作经历,这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然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一般不予支持。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用人单位能否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劳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然而,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但是,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不符合为由拒绝解除劳动合同;不得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后解除劳动合同;不得以连续工作满1年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程序,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虽然劳动者在入职时提供虚假的工作经历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但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一定违反法律规定。然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一般不予支持。为避免纠纷,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程序。同时,劳动者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
非法携带弹药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149人看过
-
邮寄违禁品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431人看过
-
员工辞职可能带来的公司风险
296人看过
-
使用虚假身份证入职带来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463人看过
-
原房主未迁入户口可能带来的风险
93人看过
-
盗取他人手机信息会带来怎样的法律风险?
60人看过
-
企业申报工伤带来的风险是什么法律风险?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14如果企业中出现工伤,首先会有安监局以及相应的劳动监察部门来调查;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会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停工留薪的金额等,所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一般会拖延申报工伤,建议劳动者应当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员工的入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1防范企业员工入职法律风险的方法是: 1、检查劳动者基本信息是否真实; 2、是否存在潜在疾病、职业病等; 3、是否与其他企业存在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 4、是否与其他单位存在竞业限制协议。
-
员工入职法律风险要怎么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081、在员工入职的时候,一定要办理好相应的手续。如入职手续和离职手续。 2、要弄清实习前、见习期和试用期的区别。 3、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一份有效的劳动合同, 4、除了双倍工资的赔偿责任,劳动者违约后用人单位将难以获得合法赔偿,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劳动者随时离职将给企业带来管理困难,还有辞退劳动者面临赔偿风险,并且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还将面临行政机关处罚的法律风险
-
行贿给公司带来的风险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11.公司可能因为违规背负罚款(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和其他损失(如进出口资质降级、无法参与政府采购、融资受阻、取消行政审批和营业执照等)。 2.老板和高管可能因为企业的商业贿赂而面临牢狱之灾: (1)数额较大的,(上海规定个人3万元以上,单位15万元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上海规定个人10万元以上,单位200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