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讨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区别
二者区别为,主观方面不同。故意伤害致死罪的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是杀死被害人;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就是采取行动致使被害人死亡。
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
二、故意杀人罪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吗
故意杀人罪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就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1.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故意杀人罪应如何进行民事赔偿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4.精神损害抚慰金。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5.交通费、食宿费,以死者家属实际合理支出等。
-
东莞故意伤害案致1死1伤,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209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188人看过
-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怎样区分,故意伤害罪会判死刑吗
399人看过
-
探讨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罪犯假释的可行性
238人看过
-
一男子刺死多次出轨妻子,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457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434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定性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8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281、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都是刑事犯罪行为,在量刑方面,法院不仅仅看罪名,还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2、法律链接: 1)《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一人重伤的区别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1李未受伤贾不承担责任;李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
-
如何区别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08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1、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2、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刑法》第14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