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1.向上层劳动监督部门提出投诉请求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则,任何一方的劳动合同都必须由双方共同持有。
若用人单位有疏忽未给予劳动者与之对应的合同副本,可以向劳动监管部门提交投诉资料,劳动部门会对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勒令整改,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执行并坚持犯规,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2.亲自前往公司寻求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初次进入职场被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时,如遇用人单位以各种幌子为理由扣押劳动合同,务必立即前往该公司索取副本。
面对劳动者的正当合法诉求,当事人有权多次询问并要求解决问题。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需准备劳动仲裁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随后前往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即可。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民法典劳动合同不标准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劳动合同不标准如果是基本格式不标准,可以进行修正,但是不符合下列条件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劳动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劳动合同双方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劳动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法典劳动合同怎么维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者维权方法:不签劳动合同的维权攻略
322人看过
-
劳动法工作满十年未签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148人看过
-
民法典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26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工伤赔偿怎样维权
112人看过
-
怎样合理合法的劳动维权
44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十个维权亮点
143人看过
-
《民法典》对劳动者维权的九大影响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181正确认识民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本次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包括了总则和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续、侵权责任六个分编,涵盖了调整日常民事法律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广义的劳动法不仅包括《劳动法》,还有《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关于《民法典》与劳动法的关系:从法律的内在体系看,民法和劳动法均属私法领域,但民法是市场调配资源的一般法,而劳动法是市场调配劳动力资源
-
怎么维权劳动合同纠纷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11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民法典劳动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5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注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遣散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限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限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第四十七条经济赔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2年支付一个月薪水的
-
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维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51、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因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不同,前者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发生工伤、工亡等劳动关系纠纷适用劳动法律,待遇较高,赔偿数额较多;劳务关系(如装空调、雇保姆、学生打工)适用《民法典》区分过错责任,按民事赔偿处理。 2、签约时,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地点、条件和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