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条由什么来写有效
借条由债务人、债权人写都可以。借条具有法律效力,表达双方的真实意思。它属于书面证据,在法律上书面证据的法律效力要高于言词证据。是很重要的法律凭证。
一个借条要想要想让它具有法律效力,应具备如下内容: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等约定;
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
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怎么去写借条才会有效
借钱写的借条应满足如下要求:
(一)主体。要将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表达清楚。自然人为主体时,应核对其身份证上姓名,条件许可时应在欠条上抄录居民身份证号,签字,最好是按上指纹;法人单位为主体时,应盖上单位公章。
(二)客体。数额单位要明确,数额应应阿拉伯数字标注后再用中文繁体字书写,分比应明确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
(三)内容。表达清楚,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将归还日期明确,如有利息约定,应写明,否则依法视为无利息,如有违约金约定,应写明。如有担保人,应注明担保方式,并写明担保人,担保人签字,按手印。
(四)一式两份。条据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三、借条正确写法是什么
正确写借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手写借条的,书写人一定要由借款人书写,而不是由出借人书写;
2、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3、书写清楚借条的借款原因;
4、附带借款人和出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最好附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5、明确借款的利息,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6、借条本身必须是一张完整的纸,不能是撕过或裁剪过的纸张。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n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n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
借钱的借条由谁写才有效?
420人看过
-
借条由谁来写才合法
93人看过
-
对于借条不写事由有效吗?
223人看过
-
借条中写什么借款事由
122人看过
-
借条由债权人书写有效吗?
450人看过
-
亲戚借钱写借条有效吗,借条怎么写有效?
129人看过
-
借条由哪个来写啊?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7你老公和他朋友任何一方写都是可以的。主要是双方都认同这个借条所述的内容即可。然后你老公的朋友签字之后把借条给你老公就可以了。借条主要是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和关系。
-
借条由谁来写有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8借条一般是由借款人写,但是借条要有效,则签订借条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
-
-
由于有个人业务资金往来借条怎么写?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6借款人:(下简称甲方) 法人代表: 贷款人:(下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 甲方是一家注册资本***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因生产经营项目的实施临时需要资金,乙方有闲置资金。为此,甲、乙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经充分协商一致签订本借款合同,并保证共同遵守执行。 一、借款金额:元(大写:人民币拾万元整)。 二、借款期限:从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止,借款期限为年。借
-
谅解书由谁来写才有效江西在线咨询 2024-09-08谅解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为受害方所出具。在此类刑事案件中,当受害人和相关嫌疑人或者其家人之间对于案件结局已经达成一致共识之后,则由受害人所在一方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书面文件。此份文书正是被告人获得轻判的必要前提之一,且主要在提请公诉直到法庭质证环节阶段宣告结束。谅解书的内容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在出具之时应当充分反映出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并且需要由受害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行签字确认。尽管法律并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