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罪刑法定原则表述的质疑及完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6:53:54 291 人看过

对我国新修订的97刑法第3条亦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来说,我国刑法学界学者普遍认为该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不可否认,该条确实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意义重大的罪刑法定原则。但是,我们认为该条的表述还存在一定问题,应该是不完全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

一、罪刑法定原则表述赞同之观点简述:

在理论界和司法界有众多学者支持现行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他们所认为的理由是:

1.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不存在罪刑法定原则产生时的社会背景,这时罪刑法定原则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发挥法制的社会功用,从此意义上来说,司法机关一方面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前半段的表述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另一方面从保护人权的角度考虑,就是第三条后半段的表述了,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这种表述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国家经历了法律虚无阶段,现在强调十六字法制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要求我们司法机关必须对犯罪进行追究,不能放纵犯罪。而且也与我们目前公民及司法机关人员法治认识水平不高,法治氛围不是很浓有关。

3.强调了司法机关依法办事,防止司法腐败。若没有这前半段,就说不上刑法适用面前人人平等,谈不上罪刑相当,可能放纵犯罪。司法是社会救济最后的防线,司法腐败是很严重的腐败,加上前半段,可以很好的防治司法腐败,不会使任何一个罪犯漏网。

二:对罪刑法定原则表述赞同者的质疑:

我们认为以上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是值得商榷;

1.我们在刑法中设定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司法权,保障人权;而在刑法制定出来就是要求司法机关严格依法适用,这是其应有的职责,是题中应有之义,不应另行拿出来再说,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精神。[1]

2.确定罪刑法定原则,在价值选择中对于一些犯罪的放纵是一种必要的丧失。如果是本应构成犯罪,而司法机关却不认为是犯罪,或者为重罪而判轻罪,这就违反了我们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若这样,就是违反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中的两个。若是刑法的第三条再加上前半段,那就是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于刑法规定的后两个基本原则就没意义了。也就是说,加上前半段不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破坏了三大基本原则之间的协调统一性。退一步说,即使是强调司法机关依法办事,不放纵犯罪,防止司法腐败,那也应该是把前半段放到后面,即前后颠倒,以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精神。

3.罪刑法定原则虽几经变迁,但它的精神依然长青。如严格来说,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就和罪刑法定原则相背,但它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精神,所以我们应该认为该类行为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不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强调刑法的社会保障机能、社会秩序维持功能,而把人权保护放在第二位,这是万万不可的。

三、罪刑法定原则表述的理论再探讨

从以上我们对现行表述的质疑还是不够的,我们仍需要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上来研究罪刑法定的表述问题。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及其本质来看。

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之一是保障人权主义,而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保障人权,限制立法权和司法权,亦即其实质精神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立法机关既然决定在刑法中规定这样精神的罪刑法定原则,从立法理念上就应该贯彻这种精神到底。但我国刑法第一条指明了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保障人权;随之第三条(所谓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也贯穿了惩罚犯罪第一位,保障人权第二位的理念。因为该第三条前半段说明了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处罚,后半段才说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很明显体现了立法者惩罚犯罪为先的精神或者说理念。我们不妨揣测立法者本以保障人权为目的而在刑法第三条中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但在其表述上又采取了惩罚犯罪为先理念的方法,其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惩罚犯罪为第一位,保障人权为第二位的理念。这凸显了立法者思维的前后不一致的逻辑矛盾。

其次,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的历史沿革来看。

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英国大宪章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内国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英国大宪章之后,伴随人权思想的展开,该思想传到美国。其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为对任何人不依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其生命﹑自由或财产。法国刑法典则规定不论违警罪﹑轻罪或重罪,均不得以实施犯罪前未规定之刑罚处罚之。再看中国,中国近代刑法之父沈家本在1910年的《大清刑律》中曾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而且在1996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形成的《刑法总则修改稿》中规定对于行为时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最后还有费尔巴哈的经典表述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从以上各国各界的表述来看,这些表述都强调了保护人权优先的理念,都和我们国家现行的表述不同。

最后,从我国的现行法治实践来看。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法治事业刚刚起步,罪刑法定原则又刚刚确立不久,虽然我国在人权保护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立法﹑司法中对人权的保障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最近的众多冤案,最轰动的一个就是湖北佘祥林冤案。要改变这种现象,牢固树立立法﹑司法的保障人权的理念最为关键。以后我们更应加强人权保障,更应在刑法中确立这种保障人权的刑法优先保护地位,而这一理念就体现在罪刑法定原则里,就依赖于正确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不给司法实践中侵犯人权以任何借口。

四、结论

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条应改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或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0日 06: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原则相关文章
  • 从意思自治原则看我国仲裁法的完善(三)
    [摘要]:尊重仲裁中的意思自治,首要的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最主要的是尊重当事人共同的自治权。这是因为,当事人的合意是产生一切权利、义务的基础,其他任何人包括国家都不能干预基于当事人自由意志所产生的合意,法律的规定只起到补充当事人合意的作用,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只是为了满足当事人合议的实现。因此,对当事人共同决定的事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应予满足。而对当事人单方自治权的尊重应有所区别:如果他方当事人未明确反对,仲裁庭应尽力满足;如果他方反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应依公平正义的要求自由裁量。当然,无论是对当事人单方自治权的尊重,还是对当事人共同自治权的尊重,其共同前提是不违背公序良俗和强行法的规定。[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第3章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制度中的体现及要求3.1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制度中的表现形式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制度区别于诉讼制度的根本点。综观整个仲裁
    2023-06-06
    427人看过
  •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缺失及完善
    【论文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正式建立。该法自实施以来,在限制国家权力滥用,保障人权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及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迁,这部十多年前制订的法律,已经越来越落后于国家目前的社会状况,并日益暴露出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赔偿范围窄,赔偿金额低,赔偿程序欠合理等,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完善可谓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从国家赔偿法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入手,试对国家赔偿法做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国家赔偿法缺失完善前言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并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塑造责任政府的庄严承诺。国家赔偿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在立法理念上更加彰显了社会公
    2023-06-06
    499人看过
  • 如何完善我国刑法中的杀人罪
    关于杀人罪,我国刑法主要有以下相关规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g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包括了一切的故意杀人的行为,不管事前有无预谋,不管故意杀人是否自愿,不管被害人有无过错,不管有无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我国刑法虽然有规定犯罪未遂的可以从轻或减轻,但是仍然没有体现出有预谋与无预谋的差异。同时,由于罪名、罪状的不精细,也带来了法定刑的不明确。我们可以看到故意杀人罪的
    2023-06-01
    493人看过
  • 我国票据签章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由于我国在立法上一直持保守态度加上传统和社会的原因,所以整个票据法的基调定位于以保证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稳定为根本原则,而忽视了票据重要的经济效用和信用职能,一定程度上妨害了票据的流通,也造成了我国票据市场与国外票据市场的巨大差距。而票据签章规则作为票据责任产生的基本依据,该体系的不科学性直接影响了票据的应用、流通和发展。首先,关于自然人是否在票据上绝对签本名的问题。各国和地区对于行为人能否在票据上签发本名之外的名字并未做禁止性规定;而我国《票据法》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规定,行为人仅能在票据上签本名。我们认为,票据签章之作用在于确认票据行为当事人,使其依票据记载承担票据责任,而并不关心当事人的本名为哪一个。所以只要通过签章能辨别确定票据债务人,所签名字究竟是否为行为人的本名也就无足轻重了。票据立法强调签本名对于规范票据形式、一定范围上保证交易安全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方面因当事人本名可以改变,并
    2023-06-06
    197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及其完善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典中,最早规定宪法解释权归属的是1978年宪法,该宪法第25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的职权。随后的1982年宪法第67条规定解释宪法与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都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这表明,我国宪法解释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否享有宪法解释权,一直存在争议。否定说认为,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宪法解释权,而没有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解释权,根据职权法定原则,全国人大不享有宪法解释权。也有学者认为,全国人大拥有宪法解释权毫无疑义。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决定了全国人大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不仅仅是立法机关,这与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下的议会的地位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权力范围应当包括宪法解释权,解释宪法的权力就包括在宪法第62条最
    2023-04-24
    311人看过
  • 我国“疑罪从无”的质疑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当刑事案件主要事实情节(犯罪与否)处于认定上的真伪不明状态,证据不够充分确凿、不足以形成对指控犯罪的确证,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与否,从而推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宣告和裁判。疑罪从无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则,其内涵在于当审判机关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指控的刑事犯罪案件,无法就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罪性确证,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疑问、不能认定犯罪成立与否时,负有宣告并判定被告人无罪的义务和职责;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当被告人面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犯罪指控,在审判机关无法就所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有罪确信时,应当享有被宣告并判定为无罪的权利。疑罪从无关系到刑事诉讼中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刑事证明标准的确定、以及指导我们对待被指控人态度的刑事司法理念,其价值定位主要不在于发现犯罪事实,而是降低被告人因被戴上手铐、穿着囚服而在刑事审判中承担被定罪的巨大风险,保护其免受无
    2023-04-22
    389人看过
  • 如何完善我国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
    (一)确立助长流通为票据法的立法宗旨,充分发挥票据的积极效用纵观国外票据立法,无论是《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及大陆法系各国的票据法,还是英美法系的票据法,都贯彻着助长流通的立法宗旨。助长流通乃法律对票据所采取之最高原则。票据法之一切制度,无不以此原则为出发点。而反观我国《票据法》第1条规定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可见,我国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有四个方面,即:1、规范票据行为;2、保障票据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维护社会经济秩序;4、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其中,第3和第4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切立法共同宗旨,民法的其他单行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程序法,也都是以这两方面为其最高意旨的。因此,只有助长流通和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是票据特别立法的宗旨。然而,这两点更多是从票据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的
    2023-06-06
    166人看过
  • 浅议我国行政诉讼质证的不足及完善
    一、我国行政诉讼质证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行政诉讼质证制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诉讼质证模式不明确由于法律传统的不同,两大法系分别采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质证权完全由当事人掌握,法官处于消极地位;在职权主义模式之下,法官主持并且指挥质证的进行,具有较大裁量权,当事人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受到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在实践中法官具有较大裁量权,而《行政诉讼法》中又缺乏对当事人主义的体现,这就导致了当事人质证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行使,这是不利于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促成案件真相的查明的。(二)行政诉讼质证主体不确定质证主体指质证行为人,即在庭审过程中有权对证据提出质疑和询问的人。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是质证主体这是学界共识,但是对于法官是否属于质证主体却尚存争论,有学者基于法官的审判职权指出法官属于质证主体,有学者基于审判的公正性主张法官不是质证主
    2023-06-06
    185人看过
  • 简述我国刑法中属地管辖原则的内容
    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又一项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领海.领空.领陆以及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航空器和船只2.对法律有特别规定的理解:(1)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3)港澳台地区,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3.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认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其中行为地包括犯罪预备行为地.帮助行为地
    2023-06-11
    229人看过
  • 完善我国侦查辨认规则
    辨认是侦查机关为查明案件事实或审查犯罪嫌疑人而组织安排的有关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人、物、场所进行识别的一种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与辨认相关的条款,《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仅对辨认作了简单的规定,这不利于侦查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此,笔者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侦查辨认规则提出如下构想。一、适时采取双盲辨认。双盲辨认指辨认的主持者与辨认人均不知道辨认对象里有没有犯罪嫌疑人或谁是犯罪嫌疑人的一种辨认方式。这是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任命的某课题小组向司法部门提出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喜欢把自己的言行向着自己所认同或比自己更权威的人的方向靠拢。辨认过程中,辨认活动的组织者与辨认人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人际影响和加工。无论组织者是否故意对辨认人施加影响,其下意识、不经意的一些行为都有可能为辨认人所“意会”,并严重地影响辨认人的注意和自信,以使自己的辨认结论“趋
    2023-06-11
    273人看过
  • 完善我国刑法罚金制度
    我国新刑法加大了罚金刑罚的处罚力度和广度,罚金刑的适用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位犯罪,即凡是实行双罚制的单位犯罪,对单位一律适用罚金刑;二是经济犯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同时,新刑法加大对罚金刑的执行力度,增加了对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法院在任何时候均可以追缴被执行人罚金的规定。但是,新刑法颁布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新刑法设立的罚金刑制度日益显示出不完善和落后于形势发展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罚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罚金刑数额的确定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法律的统一执行。由于刑法规定无限额罚金制,法律对具体罚金数额没有规定,完全由法官自由裁量,导致罚金数额的确定随意性较大。罚金的执行难,有损法律的尊严。执行难是法院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同时亦是法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执行难包括罚金的执行难。对于可能判处罚金案件,侦查机关、检查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只重视案件的主要事实及主
    2023-06-11
    249人看过
  • 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和完善?
    比较1993年《公司法》和2005年新《公司法》对公司合并的规定可以看出,1993年《公司法》第184条第3款和2005年《公司法》第174条的规定。新《公司法》为提高公司合并的效率,改变了原《公司法》在债权人利益保护上采用严厉的事前防范模式,取消了公司不满足对合并持有异议的债权人的要求不得合并的规定,债权人的异议权不再具有阻却公司合并的效力。同时,简化公司合并程序,缩短公告期间。而为了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新《公司法》也在立法上设置了知情权和异议权。同时,还对不履行保护公司债权人程序的公司设置了行政责任。2005年《公司法》第205条。?可以说我国新《公司法》在修改过程中,很好地满足了公司合并的效率要求,但是对于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却存在很多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没有明确公告的方式。新《公司法》仅仅要求公司在报纸上进行公告,这就会导致实践中,很多公司在当地非常不出名的报纸进行公告,
    2023-06-05
    471人看过
  • 完善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规定的思考
    [内容提要]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复杂疑难问题,其危害远大于单独犯罪。我国现行刑法对共同犯罪中的某些规定也作了修改补充,这些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的处理共同犯罪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我认为修改后的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仍然有可以进一步加以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现行刑法共同犯罪人的分类规定的完善及胁从犯的存废问题。二、关于集团犯罪主体的人数构成问题。三、关于主犯的处罚问题。[关键词]共同犯罪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复杂疑难问题,其危害远大于单独犯罪。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从古代的刑事立法开始就已经注意到了共同犯罪并在刑事立法中有所反映。例如在我国战国时期魏文侯相李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中规定:越城,一人则诛。自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曰城禁。根据这一规定,十人以上越城,危害性大于一人越城,因此加重其刑罚。这是我国首次正式在立法
    2023-06-11
    462人看过
  • 浅论我国刑法中受贿罪规定的缺失与完善
    论文关键词:反腐败刑法受贿罪论文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对贿赂犯罪规定的不足制约了打击该类犯罪的力度。本文以刑罚法规正当原则和现实执法情况为视角,分析了受贿犯罪规定的缺失。并提出,在保留我国受贿罪立法中的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应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香港、日本的法律为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刑法,以完善受贿罪立法。目前,我国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现象最严重的时期,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有学者说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2003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字;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该《公约》;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这都为遏制贿赂这一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而我国现行刑法对贿赂犯罪规定的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打击该类犯罪的力度。本文将以贿赂犯罪中的受贿罪为切入点,
    2023-05-03
    369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是中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更多>

    #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咨询
    •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多种表述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31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多种表述,但最重要,最概括的基本原则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
    • 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的完整表述是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6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的尺度=客观危害性+主观罪过性+人身危害性刑罚应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人身危害性相适应
    • 我国现代婚姻要件及其完善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24
      结婚的实质要件表明确法律对结婚当事人的自身情况和双方的关系的要求,形式要件表明了法律对结婚方式的要求。 1、实质要件: (1)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双方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3)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形式要件: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 如何完善我国管制刑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9
      基准刑是在不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的前提下,根据基本犯罪事实的既遂状态所应判处的刑罚。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的特征是: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对罪犯不予关押,是管制
    • 我国刑法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以及如何规定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2-15
      律师解答 我国刑法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有属人管辖原则,即中国公民在国外犯本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不予追究。保护管辖原则,即外国人在国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