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当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米时,工业围栏高度应不低于0.9m。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米,小于20米时工业防护围栏的高度应1.05m。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0米时,工业围栏的高度应不低于1.2m。
临边防护栏杆上杆应符合哪些规定
临边防护栏杆上杆应符合的规定如下: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网;
2、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首道横杆离地距离,不应小于50c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2)当在混凝土楼面、屋面和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采用竹、木栏杆时,可在预埋件上焊接30cm长的L50-5角钢,其上下各钻一孔,然后用lOmm螺栓与竹、木杆件拴牢;
(3)当在砖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可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6弯转扁钢作预埋铁的混凝土块,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3、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扦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4、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垒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ram。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lOmm。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条
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
栏杆规范高度标准是什么
101人看过
-
工地安全护栏的标准化高度
165人看过
-
地面高差多少需要设防护栏杆
65人看过
-
安全护栏高度国家标准有几种
82人看过
-
高速护栏赔偿标准
181人看过
-
城市限高杆标准高度是多少?
345人看过
建筑工程安全是指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建筑工程安全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配置、安全检查和整改等方面。... 更多>
-
栏杆规范高度标准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4-04-19栏杆规范高度标准具体如下:1、当临空高度在24.0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2、当临空高度在24.0m及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3、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医院、学校等建筑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m等。
-
临边防护栏杆上杆应符合哪些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4-03-24临边防护栏杆上杆应符合的规定如下: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网;2、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规定的要求;3、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扦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4、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垒立网封闭。
-
安全护栏高度国家标准有几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8当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米时,工业围栏高度应不低于0.9m。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米,小于20米时工业防护围栏的高度应1.05m。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0米时,工业围栏的高度应不低于1.2m。 依据Gb4053.3-2009《钢直梯、钢斜梯、工业护栏》5.2围栏高度:1、当距离基准面高度小于2米时,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900mm;2、当距离基准面高度大于2米小于20米的平台、
-
偷盗防护栏判刑标准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13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有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入室盗窃是加重刑罚的情节。
-
盗窃半挂栏杆的处罚标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4需要对围栏的价格进行评估,达到1000元以上的,涉嫌盗窃罪。盗窃数额较大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人基本量刑一样的。具体量刑看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3.8)(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